今日经文:《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箴言十九:11)
彼得有一次问耶稣要原谅别人多少次,彼得问是七次吗?在彼得心目中,或者在我们大多数人心目中,原谅一个人七次,已经是一个极限了。但是耶稣回答:“七十个七次”。这等于说是无数次。
好像耶稣说,打你右脸的,要转过左脸也让他打;拿你里衣的,要给他外衣;要你陪走一里路的,陪他走两里。这也是行出来难于登天的教训。
但是如果我们深入了解耶稣这话背后隐藏的喻意,便知道耶稣所说的,并不在乎表面的行为、行动,而是希望我们可以透过事情的表象去了解别人的需要,好像箴言所说的人有见识,这见识也包括从主而来的真知灼见。
有一位牧师收养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小孤女,他发觉小女孩有偷窃的习惯,而且偷东西后会非常冷静地说:“我没偷窃。”是的,对这小女孩来说,她不是偷窃,拿取人家的东西是她唯一可以维生的途径。
一位在极贫困的爱尔兰村落长大的作家忆述他年幼的一件事。一个冬夜里,他走遍爱尔兰的酒吧,找寻酗酒的父亲。那晚他又冷又饿,结果他在一个店铺里偷了一个面包吃。事后他去自首,神父拥抱着这小孩哭泣,说他没有罪,还请小孩为他祈祷,让他可以与孤苦的小孩在一起。
这位神父就是得着了耶稣的心肠,不从表面去看事情,因此,他也必然明白,打你右脸的,给他左脸;要你里衣的,给他外衣的道理。他从慈悲神的心眼出发,看到了罪人的需要。
今天,我们有没有抱着慈悲、怜悯去宽恕那些得罪我们的人,进入他们内心的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和贫乏呢?
耶稣基督被钉十架,为我们死,以爱、以怜悯、恩慈去化解冤仇,我们会怎样做呢?当我们发觉我们的亲人、朋友、孩子不断地犯错,得罪了我们,我们是抱一个得理不饶人的心态,不断指斥,不肯饶恕、接纳,只会要求别人改过;还是照主的吩咐,活出主的样式,以不断的宽恕、谅解去感化、改变他人呢?
让我们祷告:
《主耶稣,求怜悯我,赦免我的自大骄傲、自以为义;拿走我的刚硬的心,赐我柔软、慈悲的心怀,学主的样式,以不断的爱和宽恕面对得罪我的人。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摘自《灵修小厨》
quanyuan 最后编辑于 2009-11-26 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