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上帝的心愿

[ 8217 查看 / 0 回复 ]

健新
“洛桑宣言”……第5段“基督徒的社会责任”中宣告:“传福音和社会、政治的参与,同为基督徒的责任。”

在圣经中,有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心灵:“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神要的不是表面的仪式,而是公平与公义的实质。这就是上帝的心愿,它是通过先知阿摩司之口向世人宣告的,记录在《阿摩司书》中。在《弥迦书》,先知弥迦还向世人宣告:“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问题是,上帝的这个心愿是否变了?是不是因为有了新约,上帝的这个心愿就被废除了?或者,上帝通过耶稣命令我们要传福音,就不再要基督徒“行公义"了?

先知关于江河的那个比喻,让我想到了很多年前的往事我和几个朋友乘船,沿着长江逆流而上,眼底所见,正是,“大水滚滚,江河滔滔"。远处还有细流涓涓、河水漫漫,但一旦汇入了这长江,很快地,都与这滔滔滚滚的长江,融为浩浩荡荡的一体。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昭君溪,才出青山时,是一湾绿水;渐渐地,随着不断地汇入长江主流,那绿色就一点点消失,直到和整个江水融为一色。

联想到基督教,不正是这样一个浩浩荡荡的大江吗?两千年来,奔流不息,有许许多多的流派、思想、传统,不断地融会汇到一起,展示出一幅浩大的心灵长卷,如同一幅万里长江图。如果只有一种思想,一种传统,一种颜色,那会是多么可怕啊。

但此“多",却不否定“一",就是保罗说的,一个上帝,一个主,一个圣灵,一个信仰。是在这“一"中之“多",是被这“一"规范的“多"。

刚刚才看到,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所作的《属灵传统礼赞》一书,英文的原名竟然叫Streams of Living Water,含的正是一个水字,活水之溪流。不是一条小溪,而是众溪奔流(streams),是万涧欢笑,万流齐发。

傅士德用“溪流"一词,正是要表明基督教并非“一种"属灵传统,无论这传统有多么美好;而是有着众多的传统,并且,这些传统都来自一个活水的泉源,那就是神。

顺便也说一句,上帝是无比丰富的。他彷佛一个太阳,照在了无数的水面上。无论某个水面发出多么美好的光,它都是折射那太阳的光。并且,它折射的也仅仅是一点点的光而已。同时,还有其它的水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折射太阳。因此,如果以为自己的属灵传统就是对那太阳之光的唯一折射,那么,人们否定的不仅是其它的水面,更是否定了令这些水面能够五彩绚烂的太阳。

正是有见于此,傅士德在书中把基督教的属灵传统,分为6个伟大的传统:静观传统,圣洁传统,灵恩传统,社会公义传统,福音传统和道成肉身传统。在每一个传统中,他不仅让我们看到这一传统的古今典范,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圣经中的典范人物和教导,从而让我们不仅明白而且看到,如何效法耶稣基督。


本文关注的是基督教的“社会公义传统"。一提到这个题目,人们就会想起史怀哲、德兰修女、马丁路德·金、图图这些赫赫大名;想起主日学运动、投票权运动、救世军运动和美国民权运动这些着名的运动。但是,在回首这些往事之前,也许,我们该看看另一幅画卷,这卷画是在上个世纪初期展开的。
二十世纪初的前30年,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出现了一次两水分流,一水叫“大背叛",是由自由派发起的;另外一水叫“大逆转",是由“基要派"开始的。前者忽略了福音,后者忽略了社会责任。

自由派是以“社会福音"为旗帜的。其主要错误在于两点:其一,以为可以透过改善人类社会,使之成为上帝的国;其二,以为通过人的力量,就可以实现这一点。这就既否认了人的罪性,又否认了天国。
为了反击自由派,基要派专注于传福音,为信仰而争辩。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可贵的。但是,他们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即忽略了基督徒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四十年代末期,美国着名的基督徒学者亨客尔(Carl F. H. Henry),首先注意到了基要派的这一偏差,提醒基督徒要注意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十多年后,1966年,美国的世界宣教大会一致接受了“惠顿宣言"。该宣言强调:“向万人传福音的基本要务",“用言语为耶稣基督作见证"和“福音的社会行动"结为一体。并且宣告:“所有福音派人士对于全世界的种族平等、人类自由以及各种社会公义的改革,都给予公开的坚定的支持。"

1974年在洛桑召开的世界福音会议,是福音派的一个转折点。会议发表了“洛桑宣言"。在该宣言的第5段“基督徒的社会责任"中宣告:“传福音和社会、政治的参与,同为基督徒的责任。"第6段则说:“在教会的使命中,以牺牲的服务来传福音,是最根本的要素。"8年后,与之相关的“传福音与社会责任"的报告指出:社会行动是传福音的结果,也是其桥梁,两者互为伙伴,而福音将二者结合起来,“福音是根,传福音和社会责任同样是其上的果子"。

“福音是根,传福音和社会责任同样是其上的果子",这是一个很平衡的观点。


在基督教的“社会公义传统"这个题目下,傅士德首先寻找历史上的典范。抛开他的话题,我们看到,从教会建立之初,关心社会公义就是基督徒的一个美好传统。在《使徒行传》第四章,记载了许多基督徒,凡物公用;而第一次的执事选举,就是起因于日常生活的供给上忽略了说希腊语的犹太人的寡妇们。而历史上也记载着美好见证,就是罗马的基督徒在遭受迫害期间,还照料着罗马的穷人(这连那些迫害者也不得不承认)。

近两千年来,关心社会公义,把上帝的爱带到自己的邻居当中,这样美好的见证何止千千万万。

傅士德以武尔曼·约翰(John Woolman,1720-1772)为基督教社会公义传统在历史上的典范。约翰在年轻的时候就坚信,“蓄养奴隶是一项与基督教不合的行径",是“一份高悬在大地之上的黑暗"。

1754年,在贵格会的周年聚会上,34岁的约翰印发了一份单张,“蓄养黑奴的一些考虑:给基督教各宗派的认信者的建议"。他反复指出,给奴隶自由,是我们基督徒义不容辞的责任。自此,他大力投入废除奴隶的和平抗争之中。4年后,在1758年召开的费城贵格会年会(被称为“基督教会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集会之一"),基督徒们一致决定要除去奴隶制度。

这就是基督徒!在举世还在对蓄奴保持沉默的时候,贵格会的会友就自愿地跨出第一步,释放自己拥有的奴隶。最令人感动的是,为了追随耶稣基督,贵格会的基督徒付出了代价 他们决定向自己的奴隶作出赔偿,赔偿他们被奴役的日子。他们是唯一做出这样的决定的组织,部分美国南方贵格会的会友因此而破产。

见证!这就是基督徒信仰的见证!见证我们所相信的上帝是公义的主, 有丰盛的恩典和慈爱。


在圣经中,傅士德以先知阿摩司为“社会公义传统"的典范。阿摩司一再痛斥社会上层人士“压迫穷苦人"(《摩》4:1)。他宣告:“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因他们为银子卖了义人,为一双鞋卖了穷人。他们见穷人头上所蒙的灰,也都垂涎;阻碍谦卑人的道路;父子同一个女子行淫,亵渎我的圣名。他们在各坛旁铺人所当的衣服、卧在其上。又在他们神的庙中,喝受罚之人的酒。"(《摩》2:6-8)

阿摩司宣告:上帝恨恶、上帝关切商业领域的不义、不公:“你们这些要吞吃穷乏人,使困苦人衰败的,当听我的话。你们说:`月朔几时过去,我们好卖粮;安息日几时过去,我们好摆开麦子;卖出用小升斗,收银用大戥子,用诡诈的天平欺哄人。好用银子买贫寒人,用一双鞋换穷乏人,将坏了的麦子卖给人。"(《摩》8:4-6)

在后来的《弥迦书》中,先知发出了最严厉的指责与警告:“我朝见耶和华,在至高神面前跪拜,当献上什么呢?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么?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么?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么?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么?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6-8)

这就是说,上帝的儿女如果不行公义,好怜悯,那么,他们的敬拜、节期、献祭等等,在上帝的眼中一文不值。上帝的耳朵会对他们的赞美歌声充耳不闻,因为上帝听到了穷人在绝望中的哭泣和呼救声。

按照傅士德的分析,社会公义包含了3项主旨,他们分别以3个希伯来文字表达:misphat,hesed,shalom。
misphat:包含社会、道德和宗教意义。它涵括超越纯粹法律公平的伦理道德,包含遵从良好的习俗和惯例,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而hesed则凸现了“怜悯"的主旨,它也许可以翻译为“慈爱良善"(loving kindness),或者“坚定的爱"(steadfast love)。这爱甚至泽及牲口的需要(《出》23:12)和土地的“完全休歇"(《利》25:5)。

shalom这个伟大的字眼,则让我们首先想到弥赛亚就是“和平的君",福音就是“和平的福音",等等。
傅士德说:社会公义传统恒切地呼唤我们支持社会的正确秩序正确的关系和正确的生活。而对社会公义的专注,则可以改进我们的教会观,在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之间架起桥梁。社会公义,为我们带来切入面和劲力,使我们有勇气,正视那些已经嵌入许多政策和制度(建制)中的结构性的邪恶;社会公义,也为我们关注环保奠定了基础,“被造的万物直到现在都一同在痛苦呻吟"(《罗》8:22),提醒我们治理环境的职责。

当然,也有潜在的危险。这些危险就是:

第一、把社会公义当成终极目标。
第二、律法主义。
第三、过度地认同某一政治主张。

最后的问题是,“如何实践社会公义的传统"。傅士德提出了7点主张:

1.保持开放的心态,相信上帝要通过我们成就大事。
2.关注我们邻居的苦难,成为地球公民。
3.成为软弱无力和被剥削者的代言人,聆听那“来自贫民窟的歌声"。
4.通过经济支援和义工的工作,支持慈善救济组织。
5.在政治层面上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
6.运用传媒为贫困者请命。
7.把祈祷事工引进社会的舞台。

关注人权,关注穷人,关注环保,这就是藉着此书,我看到的符合上帝心意的3点。
                                                                                                                                                                                                                                                                                                                                                                                               

来源:                                                                                                                 海外校园
最后编辑quanyuan 最后编辑于 2009-11-26 21:48:3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