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 9372 查看 / 0 回复 ]

心渔

“有一条不容置疑的定律──当我们深深受伤害时,除非我们饶恕,否则我们永远无法康复。”──南非著名小说家艾伦 沛顿(Alan Paton)


去年(2006)10月2日,一阵枪响,划破宾州镍矿村(Nickel Mines)阿米什人恬淡、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起血案,是美国一周内的第三起校园血案,5死5伤。凶手查尔斯 罗勃斯(Charles Carl Roberts IV),也自杀身亡。最令人震惊的是,凶手以执刑的手法,枪杀与他无冤无仇、6岁到13岁不等、天真无邪的女孩子。

当天早晨约10点左右,罗勃斯带著枪支和作案工具(注1),进入西镍矿学校(West Nickel Mines School)。他命令教室里的女学生面对著黑板站成一列,同时遣散一位怀孕的妇女、3位带著婴儿的父母、15位男学生。老师趁机跑去报警。当中有一位女孩子艾玛 费雪尔(Emma Fisher),因为才开始学英文,听不懂罗勃斯的命令,跟著旁边的哥哥一起走出教室,逃过一劫。

警方到达之后,用扩音器与罗勃斯交涉。罗勃斯命令警方立即退去,不然他会在两分钟内,杀掉全部孩子。警方没有依从,他就开枪了。警方一听到枪声,立即破窗而入,但已太迟,罗勃斯持枪射杀了10个女孩子,自己也倒在血泊中。

令人惊愕的良善

宾州州警长官说,罗勃斯近程射击了约17或18发子弹。但副验尸官则表示,在一个小女孩身上,她至少数出二打的子弹。她泣不成声地要同事代替她接受访问。“在整个教室里,没有一张桌子、没有一张椅子,不是溅满血和碎玻璃的。”(注2)

3个女孩当场死亡,另外7个女孩性命垂危。然而,当晚,阿米什人却派了代表,前去杀人凶手罗勃斯的家中,伸出饶恕的手,安慰他的家人。

隔天早晨,另外2位女孩也死了,留下5个女孩子,继续为自己的性命挣扎。一位哀伤的老祖父,却站在自己13岁孙女的尸体旁边,教导男孩子:“我们不要认为那个男人邪恶。”(注3)不但如此,阿米什人还去了凶手的葬礼。参加葬礼的人约有75人,其中半数是阿米什人(注4)。他们用出席,具体表达对死者家属的爱和宽恕。

阿米什人还设立了基金,照顾凶手的孩子与妻子。阿米什人迅速饶恕的行动,震撼许许多多人的心灵。
据幸存的受害人芭比 费雪尔(Barbie Fisher)描述,当时,13岁的姐姐玛莉安 费雪尔(Marian Fisher),恳求罗勃斯先射自己,放掉其他年纪小的女孩。妹妹芭比随后也站出来,要罗勃斯,“第二枪射我”(注5)。就算是成人,这份冷静、勇气、爱心,也是少有的。

她们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在面对人生惨剧时,阿米什人又怎么能够那么迅速地饶恕呢?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们去饶恕?

饶恕的力量来源

从一位在惨案中失去两个孙女儿的老祖父身上,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些线索。

案发后第3天拂晓,失去两位小孙女的老祖父伊诺士 米勒(Enos Miller),在学校附近徘徊。他说自己睡不着觉。新闻记者问他,是否已经饶恕了凶手。他回答,“在我的心里,是的!”。他又进一步解释,“靠著上帝的帮助!”(注7)是的,靠著上帝的帮助。这就是阿米什人能在没有埋葬他们的小孩之前,就先埋葬了仇恨的原因。

我们来了解一下阿米什人的历史。

阿米什人是属于重洗派(Anabaptist)信徒,坚决反对婴儿洗礼,主张宗教洗礼应在成年后施行,因为洗礼应当是发自内心的信仰告白。重洗运动发生于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的初期。当时欧洲的社会政教合一,由于重洗派认为国家政治是教会腐败的源头,因此强烈主张政教分离,反对国家对宗教的控制,并且坚决要脱离世界的邪恶(当时另有一批人同样拥有改革的心志,期盼回到圣经,但是他们是以较温和的方式劝说当局,慈运理是主要领袖,注8)。

重洗派信徒由于态度激进,在欧洲受到严重的宗教迫害,许多人被烧死、淹死。十八、十九世纪,到了美洲大陆之后,由于他们坚决实践和平主义的信念,拒绝参加战争,在美洲本土内战时期(诸如:法国与原住民之战、独立战争等),常常成为受攻击的对象。

在这些苦难中,他们仍然不改其志,坚持落实信仰(只是,他们当初十六世纪初积极传道的热忱,在求生存之中失去了,逐渐以优秀农民和善良人民著称)。

饶恕背后的信念

那么,到底是什么支持他们坚持信仰,并且以爱面对施暴者和迫害呢?在CNN新闻播报专访中,有一位熟悉这些受害的阿米什人的牧师指出,阿米什人的信仰是根植于饶恕的信念,深知自己的罪靠耶稣的宝血得赦免,所以他们也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实践饶恕的真义。

阿米什人深信自己的罪,靠著耶稣基督的血,已经得到救赎,并且人神之间因罪造成的鸿沟,得以恢复,人可以靠著耶稣基督的宝血,坦然来到神的面前。由于这份饶恕是白白得来的,他们也愿意白白给出去。他们努力在生活中,效法耶稣并且实践耶稣的训诫:人家打你一巴掌,你要将另一面颊转过去给他打;爱仇敌,原谅对方70个7次。

天堂的盼望

从阿米什人的葬礼,也可以一窥他们的信仰。葬礼在家中举行,没有颂悼之词,只表达对死者的敬重;不对死者歌功颂德,或给予任何赞美之词,只全心专注于上帝。葬礼中,诗歌是朗诵的,不是唱的。没有花朵装饰。

一位阿米什樵夫说:“葬礼比出生还要重要,因为我们相信死后还有生命。死去孩子的去处,比留下的人所在的地方更为美好。”

阿米什人晓得孩子会上天堂,并且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去与她们会面。可想而知,对未来的盼望与确信,也是他们能那么迅速饶恕的原因之一。而对未来的确信和先贤殉道的故事,想必是阿米什女孩子们勇敢地面对死亡的原因。

接受饶恕

饶恕还有另一个层面,值得一提。CNN访谈中提到,一位阿米什人长者指出,一方表达饶恕之意时,另一方接受饶恕也是十分重要的。

乍听之下会觉得,在这种情况之下,接受饶恕都来不及了,怎么会有人不接受饶恕呢?其实,这个见解十分深刻。有不少人就因为无法饶恕自己,终生自责,而成为心囚。

这位阿米什人长者的见解,出于深知自己的信仰,是根植于接受了上帝的饶恕。因为尽管耶稣基督来到人世,为人类付上救赎的代价,但是人若不肯接受饶恕,也是枉然。故此,阿米什人乐见凶手家属能够得释放,享受心灵的健康与自由。

阿米什人最令人敬佩之处,就是在生活中言行一致,切实地实践信仰。这信仰的实践,为他们带来了心灵的自由,让他们能够不积蓄苦毒,迅速站起来,迈向未来──那天上的家乡。或许,这也是我们旁观者重思自己信仰的时候。任何停留在嘴巴和头脑、却没有实践行动的信仰或信念,都是空的。我们自以为拥有,实际上却是一无所有。

附注:
1. 帐unman Reportedly Bent on 臆evenge?Kills Girls, Self at Amish School?
http://www.foxnews.com/story/0,2933,217170,00.html.
2. _eath Toll in Attack at Amish School Rises to 5?
http://www.washingtonpost.
com/wp
-dyn/content/article/2006/10/03/AR2006100300165_pf.html.
3. _mish grandfather:  e must not think evil of this man?.
http://www.cnn.com/
2006/US/10/04/amish.shooting/index.html?eref=onion
4. ozens of Amish Mourn Schoolhouse Killer?
http://www.foxnews.com/wires/2006Oct07/
0,4670,AmishSchoolShooting,00.html.
5. ?Shoot Me First? Amish Girl Said to Ask?
http://abcnews.go.com/US/print?id=2531138.
6. mish Schoolgirl Hoped to Spare Others? http://www.sfgate.com/cgi-bin/article.
cgi?f=/n/a/2006/10/06/national/a144745D06.DTL.
7. 昆in Say School Gunman Didn  Molest Them?
http://www.foxnews.com/wires/2006Oct04/
0,4670,AmishSchoolShooting,00.html.
8.__督教二千年史》,陶理博士主编,海天书楼出版。

来源: 海外校园
最后编辑quanyuan 最后编辑于 2009-11-30 00:26: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