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天天活出神的话──专访毕德生谈「碗盘和尿布堆中的灵修学」

[ 9186 查看 / 0 回复 ]

访问者:马可.盖理/受访者:毕德生

对北美许多基督徒来说,毕德生的著作始终都在他们的灵命成长里,扮演著关键的角色。不管是《天路客的行囊》(校园)、《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以琳)、或是《与马同跑》(中国主日学协会),毕德生将当代教会的问题,一览无遗地显露出来,也提供了鼓舞和振奋人心的解决方法。

如今这些智慧,在毕德生太太珍妮丝的精心编纂下,汇整成一本365天的灵命日粮,取名为《天天活出神的话》。


在此特别选刊一篇毕德生的专访,期望藉由这篇访谈,让您对这位灵修大师的思想与观念,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与了解。


吃烤鸡也能活出神的话


马可.盖理(盖):关于灵性(Spirituality),受到误解最深的是哪一方面?


毕德生(毕):就是以为:它是身为基督徒的一种特殊的样子,而你要想办法去达到那种样子。那是菁英主义。很多人因著错误的理由受到所谓属灵的吸引,而另一些人则因而退却:「我不属灵,因为我想要去看足球赛或参加派对,我想发展我的工作。」事实上我试著避开这个字。


我最喜欢大德兰修女的故事。有回她坐在厨房,两手抓住一只烤鸡,狼吞虎咽、吃得兴高采烈。另一位修女进来,对她的举止和吃相感到相当讶异。大德兰说:「我吃鸡时,认真吃鸡;我祷告时,认真祷告。」


若你阅读圣徒的故事,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寻常人物。是有狂喜出神的时刻,但是大概十年才发生一次,甚至那对他们也是一场意外。他们没有刻意做什么。我们必须厘清人们对于基督徒生活的错觉。基督徒生活的确美好,却不是按著许多人想要的方式。


用神的话来淬炼


盖:但是福音派人士振振有词地说,我们可以跟神建立「个人化的关系」,那不就暗示著某种属灵的亲密?


毕:这些词汇在我们的社会里惨遭曲解。倘若亲密的意思是要敞开自己,真诚可靠,而不需要面纱或层层防卫,不需要否认自己原本的模样,那真的很美好。但在我们的文化中,亲密通常带有性方面的暗示,代表某种完成的经验。因为希望生命更多采多姿,所以我想要亲密;很少人会想到牺牲、给予、卸下防卫的概念。亲密有两种方式,而我们美国人的字汇里,亲密通常是有关于从他人那里得到些什么,这可就彻底搞砸了一切。


使用时下文化的语言来解译福音,是非常危险的事。我们的字词定义必须要经过启示和圣经的淬炼与试验。我们有相当好的字汇、语法,也最好开始对此谨慎以待,因为我们东拼西凑地想出一些话来吸引非信徒的方式,并不是很好。


神的话与换尿布有关?

  
盖:灵性这个字,甚至在基督徒的圈子里也变质了──这与新纪元运动是否有关连?

毕:新纪元的玩意是老把戏了,它已经存在相当久。它是通往「灵性」──我想我们可能还是要用这个字──的廉价捷径。它回避许多平凡、日常生活、身体上、物质上的部分。新纪元是诺斯底主义的一种,看起来非常吸引人,因为它不需要跟洗碗盘、换尿布、去上班等等日常活动有关连。它也不用和工作、人群、罪、麻烦、不便缠在一起。


我大半生的时间都是作牧师,差不多有四十五年。我很爱这工作。但是老实跟你说,让我最感到压力的人,就是那些跑来问说「牧师,我如何可以成为属灵的人?」忘掉「属灵」这两个字吧。好好爱你的丈夫,听起来如何?那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是他们想听的不是这个。学著爱你的孩子,按著他们原本的样子接纳他们,听起来怎么样?


其实福音是一种新生命,它包括了跟随耶稣,包括十字架,包括死亡、被悦纳的活祭。马可福音对此的描写非常生动。这卷福音书的前半部,是耶稣向大家展现要如何生活。他医治每个人,而就在一半的时候,他换了焦点。他开始让大家看到,要如何死:「现在你们得着了生命,我要教你们如何舍去。」这就是完整的灵命生活──学习如何向自己死。当你学著如何死,就会丢掉那些错觉,而开始能够有真正地亲密和爱。


神的话不用巴力来包装


盖:悔改、向自己死、顺服──这些会不会无法吸引人进入信仰?


毕:我想,你这样看事情的那一刻就已经陷入麻烦。因为这就等于我们加入一个消费的世界,所有事物就变成了:去设计一种能给你某些东西的产品。其实,我们不再需要更多、更好的东西。我们所追求的是生命,是学习如何生活。

  我想人们虽然对消费取向上瘾,却已经觉得厌烦了。如果我们以好处来包装福音,就是准备让人陷入失望的陷阱。我们告诉他们的是谎话。

这不是圣经所写的方式,不是耶稣来到我们中间的方式,不是保罗传道的方式。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搞来这些东西的?我们有教科书,我们有圣经,而大多数时候,经文所说的都是「你走错方向了、要掉头,文化是毒害人的」。


我们可曾发现,迦南的巴力文化,是怎样重现于美国教会文化当中?巴力宗教所说的,是那些让你感觉很好的东西。敬拜巴力,就是全部沈浸在「我能从当中得到什么」。当然这是不可思议的成功。巴力祭司所召聚的群众,与跟随耶和华的人数大概是二十比一。当中有性、有刺激、有音乐、有狂喜、有跳舞。「朋友们,这里有女孩。我们有雕像、女孩和庆典。」这真是美好的东西。而希伯来人有什么可以回应呢?那就是神的话。


错误地使用神的话


盖:话虽如此,基督教信仰的好处或是诱因,是救恩,不是吗?「当信主耶稣,就必得救」这不是我们可以合理的用来吸引听众的话吗?


毕:这是我们所拥有最伟大的话:「救恩」,得救赎。我们从一种没有复活的生活方式中被拯救出来,也从自我当中被拯救出来。定义灵性生活的其中一种方式,即对自己感到厌倦、受够了,于是开始走向更好的,也就是跟随耶稣。


但是当我们开始用好处来描述信仰的那一刻,反而是恶化了自我的问题。「有了基督,你会更好、更强壮、更讨人喜爱、你会享受狂喜」。但那只是更多的自己。反而我们要让人们对自己感到厌倦,才能开始注目看耶稣。


我们都遇过某种属灵的人。她是个美好的人,爱主,时时祷告、读经。但是她所想的,尽都是她自己。她不是个自私的人,可是她总是位居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的中心:我怎样能作更好的见证?我怎样能把这事做得更好?我怎样能更妥善地处理此人的问题?都是我、我、我,躲在难以看出的伪装之下,因为她属灵的话语让我们无从察觉。


活出神话语的教会

  
盖: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想像基督徒生活呢?

毕:上周日在教会,有对夫妇坐在我们前面,带著两个捣蛋的小孩。在我们后方两排的长椅,有另一对夫妇,带著两个发出噪音的小顽皮。会众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所以这些人已经习惯于一成不变的生活,他们的小孩早已离家自立多时。结果,崇拜的情形不是非常理想。但是会后我看到六、七个年长的人过来,搂搂这位母亲的肩膀、摸摸小孩的头,以同理之心待这位母亲。他们大可为敬拜受到干扰而竖眉瞪眼的。


为什么人们宁愿去这样的教会,而不去那些提供托婴服务、有空调、可以安心休息的教会?嗯,因为他们是路德会信徒。他们不介意陷入惨况。挪威的路德会信徒!


而同样这间教会,最近才接待过一位年轻妇女,她带著一个婴儿及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小孩数周前受洗,但她身旁没有男人。她从未结婚,而且两个小孩不是同一个父亲所生。她出现在教会、要让孩子受洗。她是个基督徒,想要遵循基督徒的方式。所以教会中一对夫妇担任教父、教母。现在教会中有三、四对夫妇,每周日会和她相聚。


这教会中的「喜乐」何在?这些是冷峻的挪威人!却是大有喜乐。当中过著丰盛的生活,只是不同于非基督徒所想的丰盛方式。我想,像这样的教会中,有许多的事发生,他们真的是全然反文化。他们充满喜乐、忠心、顺服和关怀。但你肯定不会从教会增长的文献中读到这些,是吧?


我想那些缠扰牧师的罪(可能特别是福音派牧师),就是没有耐心。我们有目标、有宣教使命。我们要拯救世界。我们要向世上所有人传福音,要做那一切的善事,让教会满足。这真美好,所有的目标都是对的。但这是很慢、很慢的工作,这是一种灵魂的工作、是引领人进入在神面前顺服、爱、喜乐生命的工作。


我们开始不耐烦,就会想抄捷径、不择手段。我们谈论好处、操纵人们,甚至胁迫人。用那种不可思议,很不人性化(impersonal)的语言──操纵、胁迫的语言。



(本文摘译自Christianity Today, Mar., 2005,刊于2005年11、12月号校园双月刊及2007年11、12月号书飨)


来源:                                                                                                                 校园福音团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