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看见与看不见

[ 9713 查看 / 0 回复 ]


張德佳



虚虚实实

常有朋友对我说:如果能让我看见上帝,我就信他。这看上去很合逻辑。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是看得见的就有,看不见的就没有。

但在上帝存在与否的问题上,是否也应该采取同样的逻辑思维呢?上帝是无限的,而人类的生活、生命,乃至整个宇宙世界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经验去推断一个无限的神,其立足点是不是就已经错了?用有限的经验去推断无限的真理,是不是只能真理擦肩而过,而不能得之?

对于无限,怎么想都不为过,因其是无限。但越想越感到无法测透。在人所有的能力中,思维是最接近无限的,俗话说随心所欲。但思维仍受有限限制。因此人无法去认识无限,更无从谈去证明无限。当无限来向有限启示自己,对于有限来说,最合理的态度,就是接受无限的启示。真正的信仰就由此诞生。

当今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信仰,但是由无限启示的信仰只有一个。其它绝大多数的信仰,都是人自己经过冥思苦想,反复参悟,才豁然开朗,再经过不断思索,发展产生的。可以说,这些信仰有的已达到了人类至高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信仰能深入人心,发展壮大,绵绵不绝。

但是,这种信仰再深奥,再完美,也无法突破人类的有限,只是把人类的智慧发展到其最高点去想像无限。但有限中的最高还是达不到无限,所信的还是错了,还是在黑暗中。



讲座遐思

最近听了吴咏时教授,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的一个关于宇宙学的新发现的科普讲座,对我启发很大,也引起了更多的遐思。现在与大家分享。

在宇宙中实际上能看见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把所有的原子、物质、星云全加起来,也只占整个宇宙的5%。那其它95%是什么呢?其中暗物质占22%,暗能量占73%──这是宇宙学中近年来一个突破性的新发现。至于暗物质、暗能量究竟是什么,其对整个宇宙、对我们日常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实在还是一个谜。更惊讶的是,这个暗物质、暗能量并不是在遥不可及的几十万光年之外,而是在你我的身边。

举一个例子,有两个人面对面坐著说话。互相看见听见,非常清楚。但是殊不知,所看见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而绝大部分是看不见、存在于两个人之间的暗物质、暗能量。以前我们不知道,以为没有。现在,科学告诉我们有,我们信了。虽然眼睛看不见,我们也信了。

再大胆假设一下,若干年后当人对暗能量的了解逐渐增多,就可能出现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如“暗能量对爱情的影响”,“如何使用暗能量使我们活得更好,寿命更长”。当然同时也会有这样的课题,“暗能量武器的可行性,与可能的威力”──圣经早就告诉我们:看得见的是虚的,看不见的是实的,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久的。(《哥林多后书》4:18)。

唐崇荣牧师说过:理性是信仰的使女,信仰在前,理性在后,理性是为信仰服务的。同样,科学也是信仰的使女,信仰在前,科学在后,科学是为信仰服务的。两者不在同一个等级上。

如果一定要用科学来证明神,实际就是颠倒了主仆关系。仆人说有,主人就有,仆人说没有,主人就没有,焉有此理?

还有一个宇宙学中的现象,是我们早就知道的,就是我们见到的只是星星的光。如果这颗星离我们有100万光年,那就意味著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只是那颗星100万年前的样子。它现在怎么样,是不是还存在,我们不知道,只有等到100万年以后才知道。这又是对我们的一个启示,看得见的并不是真实的。

越近越远

人们都认为,科学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接近真理。但事实是,科学越发展,越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离真理更远。今天我们知道宇宙中有95%是看不见的暗物质、暗能量,明天又会发现有更多的不知道的东西,这使我们知道,我们离掌握真理更远了。

神是无限的,所以神是不可知的,是无法测透的。神只有在他向人显明的时候才是可知的。我们所知的就是神向我们启示的部分。道成肉身是神的作为,是无限到有限的启示。通过耶稣基督,神怀里的独生子,我们才能看到神(《约翰福音》1:18)。

创造、救恩都是神的作为。通过神所造的宇宙万物,我们就知道有神,就无可推诿(《罗马书》1:20);通过耶稣基督,我们就知道神对我们的爱。“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当我们面对大海,我们就知道我们算什么;当我们把目光移向要用光年计量的宇宙,我们更算什么?神竟眷顾我,为我而死,为要拯救我,为要给我永远的生命,然而我竟要因为不能以我的方式看到他,而否认他的存在吗?

作者来自上海,曾获美国营养与食品科学博士,现在美国一家保健公司亚洲市场部工作。








来源:                                                                                                                 海外校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