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养儿十八,养甚么?

[ 8372 查看 / 0 回复 ]

钱志群

有位中国父亲,是个教育学硕士,曾为大学教师,写了一本《我只养你十八岁》的 书, 论述了把孩子养到十八岁的理由,真实地记述了他不满学校教育方法,让十三岁的儿子退学,自己家教。在儿子十八岁时,又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把儿子逐出家门,让其独自闯荡和打拼。这个教育案例,一时火爆中国各大媒体。儿子是逆子,还是 父亲是「逆父」,褒贬不一,讨论得沸沸扬扬。

十八年说短也不短,人如活到八十岁,十八几乎是人生的四分之一。这十八年一过,人生的「哺乳期」似乎是该断奶的时候了。从法律的意义上说:十八岁在很多国家寓意著从「未成年人」变成了「成年人」,是独立的界碑,可以独自面对生活,独自承担责任,具有参军、工作、经济独立、选举等应有的法律权利。一句话,可以 张开双翼到广阔的蓝天去翱翔了。

可是,十八岁说长也不长。成人不仅仅是一个年龄的符号,因为仅基础教育就有十二年,大学教育又不免费,如果再读个研究生,加起来得有二十年才能织出一张人生的「网」,再到社会的海里去捕「鱼」。从生活的意义上说,十八岁的人往往无 力支付自己的经济消费。

是不是都要上大学,要看孩子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些孩子在读书方面就是没兴趣,哪怕父母苦口婆心地劝、煞费苦心地帮,都读不下来。父母未必非得花钱买个大学学额供他上,不如让他学些技能,自己磨练。上了大学,是否所有费用都非得由父母全包全揽?抑或即便家中有钱,也最好让孩子在假期、在课余做些零工,让他们的 一只脚先踏进社会,初步体验社会的复杂?

当然,如果让孩子完全负担学费和生活费,未必是个好主意。国外很多大学生,因为父母不再尽经济责任,需要大量打工、大量贷款,常有辍学,好在无论停学多久都可以接著上。即便学生们坚持上完大学,工作、成家后仍然背著还贷还息的经济包袱也无怨。中国人的养育观念、社会环境、教育制度都有所不同。所以,养不养 到十八岁,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一刀切」。

从这本有争议的书来看,在儿子十八岁以前,作者确实在养育上花费了一片苦心。将十三岁在学校调皮捣蛋的儿子领出校门后,自己家教,又花钱请人家教,花大钱让儿子到外地学打乒乓,也学过下棋。可是,十八岁时,被赶出家门的儿子一直以为以前父亲是在吓唬他。他极不情愿地从父亲那里搬了出来,在外面租了间小屋,不得不硬著头皮找工作,却处处碰壁。后来,身上的钱所剩无几,每天只能以方便面充饥。至今他也打过不少工,但现在很羡慕那些校园里进进出出的大学生们。他不能理解自己的父亲,即便是媒体访谈,也不愿与父亲同时入镜。父亲也承认自己在教育儿子上,是个最大的失败者,但他不后悔这样做。他觉得十八岁就应该独立门户,父母不应该砸锅卖铁抱著孩子上大学、找工作、买房子、娶媳妇,花尽所有 来助长儿女的依赖心和自私心。他不愿做这样一个中国式的父母。

他的做法,我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是,不管是不是养孩子到十八岁,从学校走向社会, 都有一个极其艰难的适应期。正如作者所说,既然是「生活」,就不是「熟活」,谁都不能预料到后面的情节。所以,走进社会,不仅需要知识技能,更需要精神品德。

社会是人性之罪的大染缸,撒谎、欺骗、偷盗、吸毒、赌博、色情等等,无恶不有。我们作父母的,对儿女的爱再诚挚,都很有限。因为我们自己也不是完全的,我们无法教出十全十美的孩子。再说,不管养到多大,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所以,父母的最大职责就是自己先要敞开顽梗封闭的心,愿意去认识耶稣,再帮孩子搭一个天梯,引导孩子认识上帝,用圣经──上帝的话语教导儿女。一旦上帝的话语植根在儿女的心中,他们就会渐渐养成一个合上帝心意的言行规范,就会爱人,就会宽容,心里就有平安,生活就有喜乐。上帝也会从天上垂看他,陪他 一路同行。


来源: 中信
最后编辑quanyuan 最后编辑于 2009-12-12 23:36:4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