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宗教式信仰生活的价值

[ 9248 查看 / 0 回复 ]

牧羊棍儿


在今天这样一个被物质追求引向虚幻的年代,作为基督信仰者的我们必须坚持一种有形的宗教生活,因为有形的宗教生活是使信仰避免滑入虚无主义深渊的特效良药。真正的信仰必须通过规律的礼仪生活坚固并加以展现。基督徒需要让自己的生活围绕基督的降生和复活这两个核心议题展开。围绕着两个核心议题进行的礼仪生活、聚会、祈祷、默想、赞美、阅读《圣经》会使一个基督徒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地活。

基督教信仰生活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指一个基督徒整个的生活。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基督信仰不是独立于日常生活之外的,它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生活形态为信仰展现的平台,并且时刻临在于其中。在这个意义上,基督信仰就有了一种广义的信仰定式:生活──信仰。狭义的信仰生活则是指以特定的宗教形态出现的信仰活动,比如礼仪生活、聚会、祈祷、默想、赞美、阅读《圣经》等等。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又可将基督信仰拉回到一般意义上的构架中,即:宗教──信仰。在此我们所要追溯价值的是狭义的基督教信仰生活,因为广义的基督教信仰生活的价值在生活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真实的体现,并且人们也真切地感知到了,故不需赘述。

当我们将信仰生活定格在严肃的宗教活动上时,很多人甚至是基督信仰者都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或许是现代社会文化底层中的“去宗教”趋势所导致的。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宗教这个概念曾经那样深刻的影响并左右着人们,以至于在今天很多人心中都产对宗教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畏惧感,似乎宗教已经成为了灵魂枷锁的代名词。这种现象在基督信仰者群体中也并不少见。相当多数的现代基督信仰者都在努力的使自己的信仰看上去不像是一种有形式的宗教,而更像是一种纯精神的追求。这样的趋势在一些极端的信仰者观念中反映为彻底否定基督信仰是一种宗教。

持这种论调者是有一定理由的。首先,多数的基督信仰者并不总是可以在宗教生活中经历到信仰的真意,因此对于他们而言,严肃而规范的宗教生活更像是一些规条、宗教纪律的堆砌。而一旦宗教生活成为了一种规条,那么它就与圣经中所宣告的“基督使人得自由”的信仰相违背。其次,以宗教形态出现的基督信仰必然不断地受到其他宗教信仰的侵袭(当然基督信仰也在影响着其他宗教)。这种侵袭使基督信仰产生了许多的“模糊地带”,而这些宗教式的“模糊地带”很多时候让人们感到基督信仰似乎和其他的信仰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种境况让信仰开始变得不那么纯粹了。类似境况在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的时候便发生过。如果说以色列人的信仰在异教林立的迦南地曾经变得晦暗不明并充满错谬,那我们便没有理由认为基督信仰在今天这个各种信仰、宗教充斥的世界可以拥有免疫力。

一种规条化的宗教和一个与其他宗教有着太多相似点的宗教,在今天的人们眼中的确没有什么神奇之处。这使得基督信仰从“生活的必需品”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或者可以被其他东西替代的闲置的古老奢侈品。但是真正的基督信仰者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并且他们深信即便在遥远的未来,拿撒勒人耶稣和他用生命在十字架上所开创的信仰永远是这个世界唯一真正值得拥有的。所以面对宗教模式带来的某种信仰的含混,一部分具有福音责任的基督徒便开始迫切的期待将基督信仰与其他宗教分别出来。但是这种分别在多数的时候显得非常尴尬,对于一个坚定的基督信仰者来说,这种分别是多此一举的,因为在他们心中基督信仰价值的不可替代和与众不同是不证自明的。而对于没有信仰的群体说,和尚开光与牧师祝福、神父祝圣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从宗教形态的角度来说,这些根本就是一回事。如此看来,似乎只有彻底将基督信仰从宗教这个观念中割裂出来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但是问题真的这样简单吗?事实上,以一种非宗教的方式将基督信仰和其他的宗教信仰进行区分的做法导致了一系列更加严重的问题。在不断与宗教规条和宗教形态剥离的过程中,基督信仰虽然显著的摆脱了与其他宗教的混淆,但是却也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滑向了严重的不确定性之中。换句话说,对于宣称基督教不是宗教的信仰者来说,问题不再出现在基督信仰和其他宗教有什么区别这个层面,而是进一步深入到基督信仰到底是什么这个层面上。也就是说当人们否定基督信仰是宗教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追问:这样的信仰和没有信仰有什么区别?

生活本身以及包含在生活中的理想、信念、基本道德,对于非信仰者也是不证自明的。这些生活中的基本要素与基督信仰所宣扬的是不能进行剥离的,因为基督信仰并非要对人类基本生活进行一种全面的否定,基督信仰的目的是使之升华。因此,基督信仰首先呈现出的便是进入世界、接纳世界,在此之后才表达为带领世界、升华世界。基督信仰要在世界中剥离一个世界,并带着被剥离的世界进入一个永远的世界。既然如此,基督信仰要素便和非基督信仰的生活要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便造成了信仰与非信仰的模糊地带。这种模糊在强烈的宗教定义不会产生什么效应,但是在宗教定义不断的遭到侵蚀的时候,信仰便开始变得晦暗不明了。


真实而纯粹的信仰生活距离我们实在是太远了。也许很多人正在自己的“信仰生活”中享受着,但坦诚的说,他们享受的只是“自己的信仰生活”。虽然这种“自己的信仰生活”比“信仰自己的生活”要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也具备相对更实在的意义,但是严格地说那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督信仰生活”。纵然人们将这种“自己的信仰生活”冠以基督的名义,但是由于其根本意义是被个人自身的感受所赋予的,因此就不可避免的会随着个人自身感受的变化而变化。今天,很多的基督信仰者迷恋于“自己的信仰生活”。的确,如果直面真实的上帝是那样的困难以至于对多数人来说甚至是不可企及的话,那么自我以及自我的感受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这个世界上剩下的唯一重要的东西了。于是,信仰便慢慢的蜕变为一个平台,一个用来达于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而信仰本身到底是什么,也就越来越不重要了。

这样的潜在意识,在今天的基督宗教中造就了一种奇怪的信仰状态:以自己的需求为信仰的目的、以自己的感觉为信仰的真谛、以自己的好恶为信仰的准则。诚实的说,这是非常令人悲哀的境况。这样的信仰好比公园中出租劣质龙袍、凤冠以供游人体验当皇上、娘娘的感觉。当人们嬉笑着穿戴整齐,一个个轮番摆出皇上的架势时,一个不争的事实便摆在了眼前:已经没有皇上了。同样,当无数的基督信仰者都以信仰的名义,甚至是圣灵感动的名义站在信仰的王位上对着自己(因为他们不可对他人)发号施令时,那位真正的信仰之君在人们心中的隐退似乎也成为了一个不可抗争的事实。

在此,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拾宗教式信仰生活的价值了。诚然,僵化的宗教模式在很多时候不能反应信仰真谛,但是在我看来抛弃宗教信仰的模式则等同于彻底抛弃信仰。这一点在以色列人的生活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上帝多次的表达他对于以色列宗教生活的不悦,并且拒绝在他们的宗教生活中与他们相会。与此同时,他也多次的兴起先知,在现象上突破传统宗教模式。但是尽管上帝宣称他不接受以色列人没有真诚信仰的献祭,可他却也没有给以色列人一条献祭以外的途径使以色列人与他联合。上帝以不接纳以色列的献祭为惩戒,要求以色列悔改,而悔改带来的是重新对献祭的接纳。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意味着上帝不将自己拘谨于宗教模式以下,但却将宗教模式设定为人类表达信仰的必经之路。大卫深知这一奥秘,在《诗篇》中他写到:“主啊,_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上帝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_必不轻看。求_随_的美意善待锡安,建造耶路撒冷的城墙。那时,_必喜爱公义的祭和燔祭,并全牲的燔祭;那时,人必将公牛献在_坛上。”这一段《诗篇》清晰地表明了我们上面所提及的问题。上帝虽然不以祭牲为喜悦的事物,但是人们必须通过献祭来表达他所喜悦的忧伤痛悔的心。上帝指责徒有其表的虚假的宗教形式,也断不与人类在这样的虚伪宗教形式下相会,这是很多基督徒意识到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却忽略了,上帝改变这种状况的方式不是推翻他赐予的宗教模式,而是使人们回归到宗教信仰生活的真意上,并以基督永恒的献祭加以升华。

在今天这样一个被物质追求引向虚幻的年代,作为基督信仰者的我们必须坚持一种有形的宗教生活,因为有形的宗教生活是使信仰避免滑入虚无主义深渊的特效良药。真正的信仰必须通过规律的礼仪生活坚固并加以展现。基督徒需要让自己的生活围绕基督的降生和复活这两个核心议题展开。围绕着两个核心议题进行的礼仪生活、聚会、祈祷、默想、赞美、阅读《圣经》会使一个基督徒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地活。


来源:                                                                                                                 基督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