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说不清的事业,怎麽说?

[ 8523 查看 / 0 回复 ]

范学德


一、先说什麽是事业?

许多事情都是这样,你不说我还明白,但一较真,还真的就说不清也道不白的。事业就是这麽个词,以前自己也把它在嘴巴上挂过,但今天一问自己,傻眼了。什麽是事业?说不清。

还好,手头上有个《现代汉语词典》。这类词典上的定义有个好处,它说的是通行语言中对一个概念的一般看法。不像哲学词典一类的,玄而又玄,说到一个概念,100个人就120个看法(多出的那20个,是因为有些哲学家的思想,还有前期与後期的区别)。《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定义,就简单多了,事业嘛,那就是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要是古人来说更简单,“事功”而已。所谓事业,它强调的不仅是你干了什麽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干出的成效和业绩。

布希父子俩,老的好,小的也好,他们当总统,哪怕没有连任,但恐怕没有人会说他们从事的活动不是事业。但当清洁工,种地,保姆,开出租汽车,等等,从事的肯定是活动了,并且也是经常性的,但分别来看,却看不出对社会发展有什麽影响,至少绝大多数历史学家都没计算过或记录过他们的影响。想想看,哪一个历史学家记录了拿破仑家的女佣对拿破仑的影响?一将功成万骨枯,十大元帅,十大将军,都功成名就了。但那些万骨呢?就那麽枯乾了?只是一个数目字?打住。把问题留下来∶小人物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叫不叫事业?

我敢肯定,虽然95%的小人物都想过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至少梦过那麽一两回,还嘲笑过自己做白日梦,但他真的想过,梦过,追求过。想归想,梦归梦,但毕竟不是每一个美梦都能成真,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历史上打下自己的印记。那麽,如何看事业,特别是衡量那个可怕的成效和业绩?

该怎麽呢?成功就是一切?成功不过是虚空?

二、说说耶稣的事业

按照新派人士们的看法,耶稣属於老派人物,至少,你在他那里找不到“事业”这个词。事业,是现代人的说法。耶稣说的是“我也作事”。全话是这样的,“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翰福音》5∶17)。不但耶稣作事,连天父也作事,并且一直做到今天。也就是词典所说的“经常活动”。讲事业不能离开作事,无所事事,肯定一无所成。

那麽,耶稣作的事是什麽事呢?一言以蔽之∶救赎。把世人从罪之中拯救出来。耶稣做的怎麽样呢?且看他自己的评价。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七句话,有一句话就是对他一生事业的评价,只有两个字∶成了。

成了,从一个角度说,就是完成了救赎大业。通过耶稣一死,从此,天下人可以藉著他与上帝和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完成使命。耶稣的一生使命,就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完成了“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这就是评价耶稣事业的最後标准。那差耶稣来到人间者,乃是深爱著世人的创造天地万物的主──上帝。

从这个角度看事业,人首先要看的就不是我做了什麽事,而是他要我做的事是什麽。这个“他”,就是上帝。看到了“他”(上帝)的人,不再说“他”,而是说“你”。说∶你是我的天父,我是你的儿女。我属於你,因为我是被你所创造的。

我是一个被创造者,这是基督徒思考事业时必须从之出发的前提。

从这个前提出发,基督徒要问的第一个问题,也是第一位的问题是∶天父啊,你让我在人间活著的目的是什麽?用大家熟悉的另外一句话来说就是,主啊,你在我生命中的计划是什麽?

完成天父赐给个人的使命,这就是“天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命,天命之所在,就是事业之所在。

生活,就是完成天命的一个过程。完成了自己的天命,人就可以像耶稣一样说,成了。或者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如此这般,可以瞑目而死,高高兴兴地去见天父。

三、换一个角度看事业

换一个角度看事业,这个角度就是才能,或者才干,或者潜能。古语谓,“人尽其才”,一个人无论从事什麽活动,他如果能够“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才能,我们就可以说,他事业有成。这个“成”字,可以歪批为成就自己,成就上帝在自己生命中的旨意。

耶稣讲过一个著名的比喻,叫做才干的比喻,记录在《马太福音》25章14-30节。开头是这样的∶“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著个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这段话很有意思,它肯定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人的才能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不平等的。

“人人生而平等”这句动听的话,若字面地解释,就成了浪漫的假话。只要随便看一下就知道,无论是社会地位,区域,还是长相,智愚,人与人之间无平等可言。从自然主义,达尔文主义,唯物主义,无神论,自然神论,都得不出人生而平等的结论。套用费尔巴哈的话,出生在总统府的,与出生在贫民窟的,有什麽平等可言?

人生而平等,这必须从另一个出发点来看,这个出发点就是,所有的人都是上帝创造的,并且,上帝把自己的形象平等地赐给了每一个人,尧舜不比纣多一点上帝的形象,盗跖不比孔丘少一点。当然了,别忘了另一点,每一个人都损坏了上帝的形象,这一点,也是平等的,叫做“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3∶23)

说到才能上,的确没有平等可言,古人称之为“不齐”,不一样。有的善歌,有的能舞;有的聪明,有的迟钝;有的相貌堂堂,有的面目可憎,这一切,从生下来就不平等。

不只是才能,就是机会也是这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遇到了同样的机会,并且,全世界这麽多人,也绝对不可能所有的人都遇到同样的机会。即使有一些人面对著一个相同的机会,但是,由於他们各自的背景不同,条件不一样,这个平等的机会也意味著不平等。

对於一个基督徒来说,生活的智慧不在於问,我为什麽没有那个才能?或者,为什麽你有?或者,我为什麽不像他那样有才?或者,我们俩的才能不差上下,为什麽我没有像他那样的机会?这些问题,大致都可以归为问了也白问的行列,一点益处也没有,徒增烦恼。

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上帝绝对不会要求人所没有的。他没有赐给你的能力,他绝对不会要求你去尽情发挥。多种的,他才会去多收。少种的,少收。

不必抱怨自己只有这麽点才能,要刚健有为,把你的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人尽其才”,这正是上帝对每一个基督徒的心意。

耶稣讲的比喻马上就说到了这一点。他说,“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这里的“赚”字,就是前面说的“尽”字,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不论大小,只要能够不断地充分地发挥出来就好。

妙就妙在算账的那天,当仆人向主人交账时,无论对那赚了五千银子,还是赚了两千银子的,主人都给予了同样的评价∶“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主人的评价似乎不合理,他没有论功行赏,换句话说,他没有单单只凭做事情的结果来评价仆人。不,事情的大小,主人根本就没说什麽。主人的评价标准是“良善与忠心”。这麽一评价,视野就转换了,这就不是一个人与他所做事情的结果之间的关系,而是这一个人与其主人的关系,他是否对主人忠心,完成主人交托给他的使命,做一个“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对主尽忠,这就是基督徒衡量一切事业的最终标准。

把主赐给你的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这就是对主尽忠的重要标。

那麽,与这两个“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相反的,是那个得到一千两银子的人,主人回来算账时,他将埋藏在地下的银子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主人。主人评价他时,坚持的也是同一个原则,不过是那个原则的反面──“又恶又懒的仆人”。这个仆人的错,不在他才能小,而在於他没有使用自己的才能来为主做事。什麽也不作!任自己的才能作废,这就是恶与懒。这里所谓的恶,就是对主不忠。

顺便还说说这个“懒”字。人尽其才,绝对不是不需要付出任何劳动的,恰恰相反,发挥才能的过程,就是艰苦劳动的过程。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奋斗,懒得要命,那就很难想像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一个人不论能力大小,不论从事什麽活动,不论机遇如何,业绩大小,只要他尽其所能,在上帝面前成为一个“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那麽,这一生足矣。这,也许可以做为结束语。

作者原为马列哲学讲师,现住美国伊利诺州,自由传道。


来源:                                                                                                                 海外校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