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爱心完全了律法

[ 8008 查看 / 0 回复 ]

爱心完全了律法


寇世远



读经:罗10:4;13:8-10
“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罗14:)称义,就是无罪,得救了。“总结”根据希腊原文至少有两方面意思:
一、相当于结束。带来恩典,开始一个新的纪元,而旧约律法时代在此告一段落。
二、可解做:“标杆”或“要求”。律法的要求,都在基督身上得到完全的满足,所以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律法所要的一切,基督都可以补上,神要求人做的,他都做到了;所以信耶稣基督可以在律法的缺欠上得到补足。
13:8-10节“彼此相爱”和“爱人如己”都是显明爱的最具体方法,如何“彼此相爱”?就是“要常以为亏欠”(8节),常常认为亏欠别人,就会用爱心来补偿。如何“爱人如己”?就是“不加害于人”(10节),将别人看做自己,你害了别人就是害了自己。
今天的信息是:爱心完全了律法。何谓律法?就是“上帝的法律”,为何不称为“法律”,而叫做“律法”?因为上帝的法律和世界的法律,在内容上、性质上有所不同。经上说:“人是看外貌、神是看内心”(撒上16:7)。人所看的是外面看得到的言语、行为,是:“见诸行动”;神是看人里面,是:“存乎内心”。见诸行动是显明的,存乎内心是隐藏的;人只能看那显明的部份。但是我们的神,不但看我们显明的部分,还能看隐藏的部分。人在造物者的面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我们不能遮敞,如俗语所谓:“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是无所逃于上帝的眼目;“他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他心存诚实的人”(代下16:9)。
因此,我们看上帝的律法和世界的法律主要不同,就是上帝的律法内容所涵盖的超过世界的法律,世界的法律是定有形的罪,如杀人、放火……,但上帝告诉我们,你虽没有杀人,但心中恨人,就等于杀人。谁说没有恨过人?因此恨人就是杀人。上帝的律法高过世界的法律,我们都没有放过火,但圣经上说:“舌头就是火”(雅3:6)。如果不约束舌头,让它随便说闲话、废话、脏话、淫话、不造就人的话、咒咀人的话、邪恶的话——你就是在到处放火,因此照上帝的标准来看,今天从早上到现在,你已经杀了几个人,放了多少火?刚才,我进到教堂的时候,还有很多声音在私自讲话,来到神前应当敬虔,安静等侯,一直说些无益的话,你就是在放火,在礼拜堂上放火,你想这罪有多严重。
世界上是以六法全书为准则,以行为和言语来衡量人有无触犯法条,如果没有,就是自由人;你在世界的法律面前,是个自由人;但你在上帝的律法面前恐怕就不是自由人,因为我们常常触犯上帝的律法。世界的法律不能定人思想中的罪,但上帝知道人心中所想的,所以没有一个人敢说他在上帝面前是无罪的,所以圣经上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认识这个真理的人,只有在神前低头认罪,说我是个罪人,我需要信耶稣。耶稣这位神的儿子,就是为着我们的罪,从天上来到人间救我们,他付出最高的代价——一条命的代价,死在十字架上,流了宝血,洗我们的罪。“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来9:22),每一个在思想上犯罪的人,若再加上言语行为,更是罪人,都需要宝血的洁净,这是我们的基本信仰,也是蒙恩者的共同经历。
我们今天来思想这个主题:“爱就完全了律法”,这个爱就是“满足了律法的要求”,上帝的律法简单的说,就是要人行善拒恶。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可以行善拒恶呢?爱提供了我们最好的方法。
爱的注释有二点,“彼此相爱”及“爱人如己”,这两者都是实行爱的最具体可行的方法。约3:34“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彼此相爱,不但是主的命令,也是基督徒的身份证。以彼此相爱,来见证自己真是主的门徒。另外,34节提到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赐(GRANT),耶稣把一个命令当作一个福份和恩典赐给我们。普通讲命令,都是尽义务,他竟将此命令当做权利赐给我们,你照着命令去行的结果,你就从主那里,直接接受了一个福分、一个恩典,也就是说,你在运用这份权利来支取他的恩典和福分。
怎样彼此相爱?保罗的经验是:要常以为亏欠,常常觉得对不起别人,你就会爱人;如果,你老是觉得别人对不起你,你就不会爱他。夫妻之间吵架,如果丈夫想想妻子在我身上有多少恩情。男女在一起,时间久了,由感情、友情发展为爱情,结婚后,爱情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就变成恩情。到了恩情,这才稳当。双方相处时间多了,难免有些恩惠,恩惠能够坚固彼此之间的相爱。比如说我生病,妻子衣不解带的服事;遭遇难处时,妻子和自己一同受苦,毫无怨言,这些都是恩情,纵使以后双方有意见不同争执的时候,一想到这些恩情,就不值得再吵闹了,就自然化解,这是因为有了恩情。我常常觉得亏欠我的妻子,一想到此,我就自然而然会用爱心来补偿。如果我老是想到她的弱点,就会越想越恨,就不会爱。所以圣经上说要常常以为亏欠的时候,就自然而然会生发一种爱心来补偿亏欠。
圣经上有很多实例,比如创三十章,讲到亚伯兰和他的侄儿罗得均以牧羊为业,因为地方小、羊群多,因此手下在一起经常吵架,到后来,做叔叔的亚伯兰对侄儿罗得说:“我们是骨肉之亲,不要争,(骨肉之亲相争,就没有见证,当时犹太人是住在外帮人中间,如果争吵,则失去了见证,外邦人讥笑,而使上帝受到羞辱。)现在好了,我让你选择,如果你往左,我则往右;你往右,我则往左,你先选。”他的侄儿罗得就选择约旦河以东肥沃之地,罗得走后,上帝向亚伯兰显现,他说:“亚伯兰,全地都在你面前,你可以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观看,凡你眼睛所看到的地方,我都赐给你。”你忍让,上帝就补报。亚伯兰让罗得一个方向,上帝就给他四个方向,一比四,很划得来。这件事,亚伯兰很有风度,照说做侄儿的罗得应让其叔叔先选择才对,才和乎上帝的秩序。罗得竞先选了,结果渐渐挪移帐篷到所多玛去,(所多玛是个同性恋的地方),后来亚伯兰听说上帝要从天上降火烧掉所多玛城,他就拼命祷告,跟上帝讨价还价,因为:“爱里没有惧怕”(约壹4:18),他对上帝说,如果城里有五十位义人,你还毁灭这城?上帝说有五十个就不毁。亚伯兰说四十五个怎么样?四十个、三十个、……十个怎么样?亚伯兰在上帝面前,讨价还价,从五十个减少到十个,结果城里连十个义人都没有,神还是毁灭这城。虽然如此,上帝因为亚伯兰代求的缘故,差遣天使,将罗得一家救出(妻子及两个女儿),妻子回头一看,变成盐柱,两个女儿逃出来和父亲住在山上,结果和其父亲生了孩子,这是乱伦,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就变成了淫乱。
这件事的重点,是亚伯兰心中觉得对不起他的侄儿,因为他当初让其侄儿选择地点,只注重在物质,而忽略了灵性。今天作长辈的人,对你的晚辈、儿女,仅是让他吃的饱、穿的暖,有书念,还是不够。你有无注意到:他信耶稣了没有?你有无从小带儿女到主日学,从小给他机会亲近神、敬畏神?这才是做长辈真正应当做的事情,不然的话,你应当觉得亏欠。所以亚伯兰觉得亏欠,他只让其侄儿往好的地方走,忘掉了他的家庭和两个侄孙女灵性上的需要。所以他在上帝的面前哀哀求告的时候,一定存着一颗谦卑、认罪悔改的心,认为是自己不对,没有注意到他们的灵性,以致落在今天的光景。他求主怜悯罗得,也怜悯亚伯兰自己。虽然圣经没有清楚记载,我们很有理由相信,他一定是这样求,这就是“常常以为亏欠”。
大卫王,这位合乎神心意的人,当他犯了杀人罪、奸淫罪,上帝使刀剑不离他家(撒下11、12章)。让大卫王最痛心的是,他的儿子押沙龙,篡位将父亲赶出耶路撒冷。儿子背叛,作父亲自然痛苦,但是后来,当大卫手下的大将约押和押沙龙打仗的时候,大卫知道他儿子会失败,因此一再叮咛手下要怜悯这少年人的无知,暗示不要杀他。后来约押仍然杀死了押沙龙,等到大卫王知道押沙龙死了,悲痛说:“我儿押沙龙呀!我儿押沙龙呀!我恨不得替你死”(撒下18:33)。大卫心里有亏欠,因为他知道他的儿子原来不会做这种坏事,是因为自己做了坏事,上帝使刀剑不离他的家。害得他儿子来叛变,害的他儿子被人杀死。做父亲的,有责任。所以,他巴不得代儿子死。这也告诉我们说:常常觉得亏欠,就会用爱心补偿。
使徒行传十五章讲到保罗和巴拿巴这两位同工的使徒,为着一位年轻人马可的缘故,起了争执。巴拿巴和马可是表兄弟(西4:10),两位使徒要带著年轻人去探望,巴拿巴推荐马可,保罗坚决不要马可(因为马可在旁非利亚曾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作工,因此保罗坚持不要马可),保罗是位年长的传道人,对于年轻的人不给他第二个机会。这件事情保罗做的对不对呢?根据圣经记载,保罗拣选西拉一同走了,巴拿巴拣选马可走了,两位使徒本来是很好的同工,竟然因此分道扬镳。圣经指出,保罗的路线对了,他和西拉做了很多工作,而圣经并没有记载巴拿巴和马可做了什么,这就证明,就工作立场言,保罗是做对了,他必须严格对待工作,不能随便没有敬虔。但是,保罗在年老的时候就觉得灵里亏欠,因为在待人这方面他是有亏欠,对一个年轻同工没有担待他、原谅他,没有给他第二次机会,所以在他年老的时候,灵性越高,就越觉得对不起人,所以他写给歌罗西教会的信,论到马可说,他来的时候要好好接待他(西4:10),他当年自己没有接待马可,现在吩咐歌罗西教会要好好接待马可,补上他的亏欠。保罗写信腓立门,末了说我亲爱的同工有四位:第一位是马可,第四位才是路加,问你们的安(门24)。承认马可是同工,而且是亲爱的同工。保罗最后一封信——提摩太后书,告诉提摩太来的时候,务必要把马可带来,因为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提后4:11)。保罗最后一封信,等于遗嘱一样,他肯定了马可的价值。这就可以看到一位年长的人,灵性达到高峰的时候,他就觉得对不起人。他看到的就是我的亏欠,他不会斤斤计较别人对他的不好。
亲爱的弟兄姊妹,如果今天你愿意朝着这个方向走,凡事觉得对不起别人,不要老是觉得别人对不起你,你的灵就有点起来了,有点长进了、有点成熟了。凡事觉得对不起人,很重要,这是彼此相爱最好的方法。常常觉得我对不起弟兄;我对不起姊妹:做丈夫的对不起妻子,做妻子的对不起丈夫;做父母的,对不起子女,做子女的对不起父母,常常觉得对不起人,使家庭能够和睦同居;使教会能够壮大复兴,使个人能够灵性长进。英语有句成语,就是“爱永远不要说对不起”(Love means never having to say sorry),很多人引用这句话,说“爱”就不要说“对不起”这些客套的话,其实是误解了这句话。它的真正意思是,一个真正有爱心的人,他是设想周到、安排齐全,他不会留下后悔的机会,没有抱歉的必要。因为在爱中他都做到了。上帝是爱,上帝替我们设想的最周到,上帝从来不必向我们道歉,他从来没有对不起我们,只有我们对不起他。
多年以前,我在欧洲巡回布道,在英国住了一段时间。有天早晨起来,看到时报标题引了一句话,(直至现在,我的印象仍很深刻,而且影响了我个人的生活、事奉。)是工党领袖威雨逊所说的话,他说“要在别人的错误中,去发现我的责任”;意思就是说:别人错了,不要一味的定罪、指责,要看对方犯的罪,我有责任没有;他跌倒了,我没有扶持他,是我的责任;他跌倒了,我事先没有祷告,没有禁食迫切祷告,都是我的责任。当每一个人看见别人错了,千万不要立刻伸出指责的手,要先责备自己;从对方的错误中间,去发现我的责任。
报纸上登载一段事实,原来是前一天,威雨逊在一个广场为他的政策公开辩护,几千人在听,忽然间,有人在下面丢生鸡蛋,一下就打到他的眼镜上,把眼镜打到地上,眼皮也刮破出血了。安全警卫就去抓人,结果抓到一位十岁以下的小朋友,手上还有一个鸡蛋,一看是小孩,首相就挥手,放他走了。刚刚放走,首相想一想,又叫小孩子过来,当众吩咐他的秘书将小孩的姓名、地址、电话记录下来。底下听他演讲的人,觉得奇怪,既然是小孩子,不负法律责任,就当放了他,竟然将名字记下,难道将来还要报复?于是大家下嘘他,首相就说了下面这句重要的话:“我的哲学是要在对方的错误里面,去发现我的责任。刚才,这位小朋友用鸡蛋打我,是他不对,至少不礼貌,这件事情他错了,但我有责任;我身为大英帝国的首相,我有责任为国家储备人才。这位小朋友从这么远的地方,打了一个鸡蛋上来,是这么的准,打到我的眼睛,证明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我居然不知道,所以我吩咐我的手下,将他的名字记下来,我要我的体育部大臣,好好的训练他,将来成为大英帝国棒球队的投手。”话刚说完,全场大笑。他说,请不要笑,我是诚心诚意的向大家认罪,我是首相,我既然不晓得有人才去启用他、储备他,这是我的大错。第二天报纸头条登出来,引用他这句话:“从对方的错误中找我的责任”,就是要常以为亏欠的最好注脚。
亲爱的弟兄姊妹,假如我们常常在生活中间,运用这个原则,发现人家错了,马上想到我的责任,不要先定罪、论断、攻击,我们常常犯这个属世的罪,我们是神的儿女,不是恶者的儿女,我们的哲学、观点、做法,应该与世俗不一样,要常以为亏欠,是重要的。
此外,还要爱人如己。爱人如己是主耶稣启示的话,主在地上的时候,有人问他,诫命中哪一条是最大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6-40)。律法和先知代表旧约,旧约律法的总纲——就是爱人如己。爱神、爱人、爱己这是属灵的次序。爱人如己、这句话就是爱人如己,人没有不会爱自己的,我们都晓得爱自己、保护自己,不让别人侵犯自己,但常常保护过当,就变成了自私自利。圣经教导我们,真正爱已之道是,爱神第一,爱人第二,其实这就是爱自己。人不必要考虑怎样爱自己,你只要拿一个标准,就是你怎样爱自己,就拿同样的程度去爱别人。你想到自己有什么需要,别人同样的有这个需要;你需要别人原谅,你就原谅别人;你需要别人鼓励,你就鼓励别人;你想到要什么,就给人家什么。
13:9提到“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都包括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为什么?不可奸淫的意思,就是保全人的贞操;不可杀人,就是保全人的性命;不可偷盗,就是保全人的财物;不可贪婪,就是保全自己廉洁。“贪婪和拜偶像一样”(弗5:5,西3:5),“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保全别人、保全自己,就是爱人如己。比如说要保全别人的贞操,今天你如果像大卫王把人家的妻子奸淫了,上帝如何罚他?让他的妃嫔和儿子公开同居,上帝是严厉的,是公义的,是轻慢不得的。今天你去奸淫别人的妻子,就该想到你的妻子被人奸淫了如何?你去轻薄别人的女儿,你的女儿被人轻薄了怎样?爱人如己,你今天杀了别人,别人杀了你怎样?你偷人家的财物,你被偷了是什么感觉?你想到你做每一件事情,都跟做在自己身上一样,你就懂得何为爱!
多年前有一位女宣教士跟我说,“弟兄呀!请你替我祷告,就像你为自己祷告一样的迫切。”这就是爱人如己最好的解释——同样的程度。我们常常不会这样,为自己尽心尽力,对别人是马马虎虎,应付一下算了,应该要爱人如己。
提起祷告,在六月底我将回国之前,在纽约领一个夏令会有五天时间,一共早晚讲十堂道,还有下午两个专题讨论,共十二堂道。到纽约时带的是夏天衣服,到后,天气突然转凉,晚上冷气太强,大家都感冒了。我一感冒,牙齿就疼痛不堪,第二天按着嘴巴在讲道,很不释放,第三天早上,我正在灵修,有人敲门,是位年轻的姊妹,我并不认识,她说有负担要为我祷告,又说是圣灵感动她,因为她知道我有病。我见她说我有病,语气那么肯定,就请她到大厅一起交通。她说,她原来在一场车祸中脑震荡,一位有恩赐的人为她祷告好了,她因而也得到祷告医病的恩赐。她说:“第一天圣灵就启示我要为你祷告,我想我和你不认识,就不好意思来找你,但圣灵一直催逼,我觉得很痛苦。今早,我冒昧来敲门,就是非要为你祷告不可,否则我里面过不去。”她灵里忧伤,有很重的重担,于是她按手为我祷告,真是奇妙,祷告完后,我的牙不痛了,她说,祷告之后,就像卸下重担,她也释放了!
弟兄姊妹,如果我们真正到了这个地步,能够为别人祷告,好像为解决自己的痛苦重担一样,那么迫切,我想圣灵一定与你同工,你所求的,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经上(罗8:26)说:“圣灵用说不出的叹息,替你祷告”。说不出的叹息,就是有压力感,(叹息就是劳苦重担,压得受不了,而叹息),也就是你的压力有那么大,你不祷告不行,卸不掉那个负担,那位姊妹替我祷告后,我病好了,她释放了。这是一个很造就人的见证,感谢主。
爱人如己的另一注解,就是“爱不是加害于人的”,爱必须要做到,不会伤害别人,我们有意无意常常会伤害到人,一不小心,一句话、一个眼色、一个态度,很不经意就伤害到人,我就常在神的光中责备自己。有时正在写稿,来了一通电话,述说一些好像并不是太重要的事,而我正在赶有时间的文件,于是我说:“对不起,我正在写东西,好不好等一下再联络。”这句话,有时就得罪人了,电话挂断,不再打来。事后,我用刚才的原则一衡量,我当自觉得亏欠,而向对方道歉,因为对方找我是瞧得起我,需要我的帮助,我怎可说现在手头的事重要,上帝既然准许对方给你电话,你就应当把对方的事情当作首要的事来处理,不可说,等我做完手头事再和你联络,这样就会得罪人,甚至绊倒人,不再来聚会。做为一个传道人,以此原则来考验自我,恐怕实在多有亏欠。“要常常以为亏欠,不并且加害于人”,我想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要跪下认罪,我们经常加害于人,更不会以为亏欠,以致于灵性不能长大,始终是主内婴孩。
有位牧师新到一个教会,发现会友人人自高自大,大都是博士,属世学问高,属灵智慧少,牧师就安排了一个环境,正当主日学崇拜,大家一走进教堂,发现在一口棺材打开著,放在讲台上,牧师故作神秘,不准大家上前,仅说等一下就知道了。牧师在台上说:“今天我们有个严肃的追思礼拜,死者是谁?请各位一个个排队来看棺材里的人就知道了。”大家战战兢兢,不知是谁死在里面?看完后,每一个人都吓了一跳,原来棺材里放了一面镜子,每个人一看,都是自己在里面,自己死在棺材里。看完后,大家都不敢讲话,坐在那里。牧师说:“但愿今天的阅历,成为我们真实的经验,老我必须埋葬——死。刚才我第一个去看,就是说我是头一个死,你们也都要死,老我死了,基督才能活出,如果老我不死,基督的生命,怎能流露出来?我们实在需要与主同死、同埋、同复活。”一下子,全教会觉醒过来,学习怎样与主同死同复活,方能做到真正的彼此相爱。
另外有个“瓶颈”的见证,也可以帮助我们思想。“瓶颈”就是问题触礁,不好解决了。比如“经济瓶颈”、“政治瓶颈”。这个瓶颈的原由,可能是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来的。亚里士多德在家研究哲学,隔壁的小朋友敲他的门,向他讨教一个“小”问题,他拿出一个瓶子,肚子大,瓶颈小,里面装个大苹果。小朋友说,要将苹果拿出来,但不可打破瓶子,也不可用刀将苹果切碎,问题是要一个完整的瓶子和一个完整的苹果,两全其美,你说该怎么办?原来苹果如何进去的呢?小朋友在刚结果时,将瓶子绑在树上,让小苹果在瓶子里长大,结果长成里面的大苹果,却出不来了。这个小问题,难倒了大哲学家,故意说很忙,明天再答复。然后从早到晚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也没有答案。第二天考虑了一个上午,仍然没有答案,就跑去问他的老师柏拉图,(西方讲:“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西方将柏拉图当作哲学的代名词),老师听完话将眼睛闭起来,过了不久,叫了三声“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满脸疑感说:“学生在!”老师就说,你有答案了,可以回去了。亚里士多德仍不明白。柏拉图解释说,像这样的一个问题,要两全其美是绝对不可能,所以我的答案是“不可能”。学生说;“何必老师讲,谁都知道是不可能的。”老师说,我的答案是积极性的,像这样的问题,你何必花两天两夜去想它,两秒钟都不要,你这是浪费光阴、精力,刚才我叫你三次,是要提醒你知道,现在那个瓶子里的苹果,已经变质,变为亚里士多德了,你已经跑到瓶子里去了,所以我叫你三次,把你的灵魂体都从瓶颈中叫出来。现在,你可以回去了。亚里士多德听完这些,心里很不情愿,走到门口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意思说老师是人,真理是神;人会错,但真理不会错。
真理在那里?真理就是耶稣基督。他是真理的化身,我们在耶稣基督里才认识真理,主耶稣基督的一切教导都是出于真理,他就是真理,我们信了他,在他里面就靠着真理的灵带领我们,才不会走错路,才不会做错事,一生一世服侍这个真理,跟随这个真理,也享受这个真理,这也只有在爱里面才能够做到。爱里面不但没有惧怕,在爱的中间我们才认识真理,真理启示我们要常常觉得亏欠,要爱人如己,要不加害于人,我们尽量朝着这个真理的方向走,直到有一天,主来见我们的面,我们向神交账时,才不会羞羞愧愧。
(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八日讲,万秀录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