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请你给我水喝(节选)

[ 10641 查看 / 2 回复 ]

华姿



中午的时候,耶稣走到叙加城的城外。那里有一口井,叫雅各井。因为走路困乏,耶稣就在井边坐下了。这时候,有一个撒玛利亚妇女来打水。耶稣口渴,就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

请你给我水喝。那被我们称为基督的,竟然向一个撒玛利亚妇女讨水喝。这是一种需求。但需求的结果却是:讨水的获得了满足,给水的也获得了满足。因为在这里,耶稣虽然是需求者,却也是给予者,撒玛利亚妇女虽然是给予者,却又是领受者。

这个逻辑,也是爱的逻辑;这个结果,也是爱的结果。所以,C.S.路易斯把这种爱称之为需求之爱。也就是说,并非只有给予才是爱,在某些时候,需求也是一种爱,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爱。比如,一个孩子流着眼泪,伸出双手,向着母亲哭喊:“妈妈,抱我。”这是需求,但这需求却是爱的表现。所以,给予是爱,领受是爱,而在某些时候,需求也是爱。如果只有给予之爱,没有领受之爱,给予之爱就落在了空处。如果只有给予之爱,没有需求之爱呢,给予之爱就失去了理由。



在体检的时候,乔被查出患了乳癌,而且已经扩散,没有任何医治的可能。她对唯一知晓这事的朋友说:请你帮我隐瞒,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连朴也不要告诉。朴是她的男友。然后,她不辞而别,悄悄地回到了老家所在的那个小镇。

朴不晓得她去了哪里,也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候,恰好有个漂亮女孩主动追求朴,而朴也被她吸引。于是他们开始约会。之后多久?不知道,总之是有一天,乔的朋友终于忍不住了,她流着眼泪说出了真相。朴连夜赶到小镇。一见到乔,他就抱住她,哭泣着说:你为什么不告诉我?这是我的权利。我有知道的权利,我有照顾你的权利。我愿意为你做很多事。如果你肯让我做,我才有幸福可言。

事实就是这样,在一个爱的关系里,双方都有付出的义务,但也有领受的义务。而在这个特别的时候,乔还有索取的义务。当她领受,当她索取,当她开口说:朴,请来陪我。朴才有幸福可言。而且也只有这样,在她离去之后,朴才有安宁可言。如果乔因为自尊,因为不想拖累朴,而将真相一直隐瞒的话,朴一定会深受伤害,他的爱一定会受到重创。因为总有一个时刻,他会知道真相。幸亏乔的朋友没有一直隐瞒下去。三个月后,乔依偎在朴的怀里去世了。乔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朴安心地离开了那个小镇。因为该付出的,已经付出过了,该领受的,也已经领受过了。



那么,那从不索求的人,是不是就一定是最无私的人呢?不一定。适当的索求,其实就是承认自己的缺乏和不足,就是承认自己也是有所需要的。既需要上帝,也需要他人。一个人不肯索求,要么像我母亲那样,是因为爱;要么像乔那样,是因为自尊;要么就有可能是因为骄傲和自大—他竟然认为自己不需要他人。就如一个学者所言:以为自己一无所缺,因而也一无所求的人,不是极端愚蠢,就是极度狂妄。

在《创世记》里,上帝看着亚当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这就是说,人对他人的需求,并非人的作为,而是上帝的创造。因此,人跟人必须有所连接,必须发生关系,或是因为爱,或是因为别的。

所以,连基督也向人索求。当他口渴的时候,他并不是自行解决,而是向一个卑微的撒玛利亚妇女求助:“请你给我水喝。”



泰戈尔在《吉檀迦利》里对他的神写道:我需要你,只需要你。正如风暴用全力来冲击平静,却寻求终止于平静,我的反抗冲击着你的爱,而它的呼声也还是—我需要你,只需要你。

这是事实,也是真相:在无限的上帝面前,有限的我们,永远都是需求者。不管我自以为多么富足,我还是个需求者,而且只是个需求者。我没有任何一物可以给予,除了我对他的爱。而我对他的爱,恰恰就是我对他的需求。也就是说,我对他的爱,是通过我的需求来体现的。我是通过需要他来爱他的。我越是需要他,我就越是爱他。我越是爱他,我就越是需要他。因为这宇宙之间,只有他是给予者。

在他面前,我是光明之子,却也永远是匮乏之子。我说我是光明之子,并不是说我能发光。我本无光亮,但他光照我,我就变得明亮。你看东边的那棵桔树,它正在蓝天下闪闪发光。然而,那是它自己在发光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冉冉升起的朝阳正照在它的身上。我说我是匮乏之子,也是因为我跟那棵桔树一样。倘若没有阳光,没有雨露,也没有那个在日光之下辛勤劳作的农夫,桔树将如何开花,又如何结果呢?就跟那棵桔树一样,因为完全的贫乏,我所能给予他的,只能是我的需求。而我对他的需求,就是我对他的爱。

所以,上帝并不在乎我们的祈祷是否自我,是否自私。若是我自以为无私,坚持不替自己祈求,也许就意味着:我虽然祈祷,却并非真的需要上帝。我虽然祈祷,但因为我并非真的需要上帝,我也就并非真的爱着上帝。我虽然祈祷,但因为我并非真的需要上帝,我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与上帝同等的位置上。于是,我不再是受造的物,而他,也不再是造物的主。

所以,人若坚持不替自己祈求,并不一定是无私,而有可能是骄傲—我竟然认为自己不需要上帝。我竟然认为自己可以无私地爱上帝。当他发出邀请:“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竟然以为在他所邀请的人中,并没有我的名字。我是谁?在他面前,我竟然认为自己不是乞丐,而是富翁。我正在自己的狂妄所造成的深渊中沉沦,却还以为自己是无私。

我是通过需要他来爱他的。我对他的需求,就是我对他的爱。如果我不需要他,也许就意味着,我并非真的爱着他。但我分明是真的爱着他的,所以,当他说“你要大大地张口,我就给你充满”时,我就应该听话地张大我的口。我不必跟他讲客气,也不用怕给他添麻烦,更无须担心是否打扰了他。我应该坦然地领受,欢喜地索取。因为我对他的需求,就是我对他的爱。

柏拉图说:“向神求助是有智慧的表现。”我要接着说:向神求助也是谦卑的表现,还是爱的表现。



我说,给予是爱,领受是爱,乃至需求也是爱。但并不是说,我可以自私地贪婪地甚至无止境地呼喊:我要,我还要。我说的领受,是合乎爱之法则的领受;我说的需求,是合乎爱之逻辑的需求。

还是说我母亲。我母亲是那种再辛苦再难过也要自己承担决不求助的人。如果有一天她说疼了,那一定是她疼得不能承受了。如果有一天她说累了,那一定是她累得不能忍耐了。如果有一天她说苦了,那也一定是她苦得不能忍受了。而这样的人,我想,并非只有她一个。所以我要对这样的人说:给予是爱,领受是爱,而需求也是爱。

就如同耶稣和撒玛利亚妇女一样。你需求,结果却是:你获得了满足,对方也获得了满足。那个被需求的人,不仅不会因为你的需求而贫乏,反而会因为你的需求而富足。因为正是你的需求,使他知道自己是富有的,是有能力的,是可以给予的。

人生的功课真是多,我们不仅要学习给予之爱,竟然还要学习领受之爱和需求之爱。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领受,也不晓得如何需求,那么,那些爱我们的人,那些时刻渴望着为我们付出的人,在我们的拒绝面前,就会一再受创。

所以,当你口渴的时候,请你开口说:请给我水喝。当你饥饿的时候,请你开口说:请给我饭吃。当你痛苦、孤独以致心灵破碎的时候,请你也开口,大声地说:请来陪我。请来爱我。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主耶稣,你都可以这么做。


蔚蓝色
TOP

“开口”就是建立关系。跟我们说话最多的人,大多和我们关系最好。我们要与神和人都建立美好的关系。
TOP

当你痛苦、孤独以致心灵破碎的时候,请你也开口,大声地说:请来陪我。请来爱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