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黄金法则:平衡

[ 8850 查看 / 0 回复 ]

作者:李顺长

平衡是一种兼容并蓄的美丽。

如果地上有理想教会,该教会应该呈现怎样的风范?如果地上有完美的基督徒,这人该有何等的英姿丰采?如果地上有理想的家庭,该家庭又应展露怎样的蓝图呢?

任何人如果都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家庭、人物、教会画幅理想图,答案可能就像世界人口这么多。本期主题「平衡」,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幅理想图的品质吧!

家庭的理想图

理想的家庭应该含有公义和慈爱的平衡:公义是家规严格,为行为、道德、良心树立正确的标准。慈爱是保证接纳,即使家庭成员误犯家规,管教之后总是表达无条件的接纳。若只讲公义却无慈爱,孩子将缺乏安全感,但光有慈爱却无公义,孩子将被溺爱而沦为自我中心。偏执一方都不是家庭之福。

理想的基督徒应该拥有自信和谦卑的平衡品质:自信是相信全智、全能、全爱的神,按衪美好的旨意,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我,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必定有某方面的恩赐可以荣神益人。谦卑是认知使我与人不同的是神,既然一切都是从神领受的,就没有什么可夸。(林前4:7)有自信却无谦卑,自信很容易沦为骄傲;有谦卑却无自信,谦卑很容易沦为自卑。自信而又谦卑的平衡,展现在不卑不亢的美丽里。

教会的理想图

理想的教会应该持有对内和对外的平衡:对内是遵行基督的命令「彼此相爱」(约13:34),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以爱来融化人与人之间隔断的围墙。对外实践基督的吩咐「广传福言」(太28:19),将神的道传到世界各个角落,以十架救恩来改变人心。 有对内彼此相爱却缺乏对外广传福音,教会将缩小成为世外桃源;有对外广传福音却缺乏对内彼此相爱,初信者无法感受基督的爱,就缺失了学习成长的机会。 理想的教会应该拥有敬拜神和服事人的平衡,敬拜神是打开心灵来享受神的同在、恩典、更新和能力。服事人是进入社区,去关心世人的需要、困难和问题。敬拜是一种流入,服事是一种流出。有流入又有流出,圣徒的灵性必然是健壮、活泼、多结果子的。有敬拜而无服事,就像有流入而无流出的死海;有服事而无敬拜,信徒很快就会灵力耗尽枯竭。 HH 一般来说,教会若注重团契(小组)的组织活动,来实践对内彼此相爱,对外广传福音就显得较为薄弱。教会若专注于主日敬拜的有形事工,服事社区的无形活动就会相对较为缺乏。要使教会达到对内和对外的平衡,敬拜神和服事人的平衡,不但需要在意识上觉悟到平衡的重要性,还要在行政方面刻意建造事工上的平衡。 「不平衡」跟你我有什么关系?想象一下,一个国家若十分之九的人口是男人,只有十分之一是女人;想象一下,一个只有动物没有植物的地球;想象一下,一个社会只有劳工,没有知识份子;想象一下,一个经济体只有输入而没有输出;想象一下,一个教会只注重神的能力,而忽略人的努力。

神费了相当的心思,来护卫神学理念上的平衡,有时某个圣经作者的神学思想侧重一方,衪就兴起另一个作者,强调神学思想的另一方面,来取得平衡。事实上两造虽然表面上显得互相矛盾,但却同时是真理。

信心与行为的平衡

比如,保罗在罗马书三至五章,强调因信称义的真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行为上)遵行律法。」(罗3:28)并且举「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罗4:3),作为历史例证。这逻辑解析确实是铿锵有力,把「靠行为的完全而称义」之门堵得死死的,好让我们这凭信心来到基督十架之下的人,在宝血里找到完全的安息。啊,何等轻松自在,我不需要行为上修行得多完美,我只要依靠基督宝血就蒙接纳! 这个信念极可能有个副产品,有人会误解基督教不注重行为,反正犯了任何大罪,主都会接纳赦免!为了防止可能的误解,神兴起另一个使徒雅各,在圣经的另一端《雅各书》,强调行为的重要性:「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2:17)雅各把假基督徒「嘴巴说信,心里却没诚实悔改」之门堵得死死的,使信心与行为结合成一物的两面,并且同样举亚伯拉罕为例证:「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么。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纔得成全。」(雅2:21-22) 上帝是何等的卓越啊!祂藉着保罗的神学理念告诉我们,靠「行为的完全」而得救是不可能的。相形之下,简单的因信称义就成为我们的安全感──接受基督的十架恩惠,真是简单又确实。然而祂又透过雅各的神学理念告诉我们,救恩可不是旧货摊上的廉价品,不必付出真心悔改的代价就能获得。真信心一定有真行为的记号表彰出来!两位使徒神学理念上的平衡,可以说是上帝智能的极致。

恩典与律法的平衡

神甚至投资一千四百年的时间,来成全神学理念上的平衡。比如在3400年前,透过摩西在西乃山颁布律法。过了一千四百年,在公元的起点,透过耶稣在加略山颁布恩典。律法给了人类生活行为的共同准则,为社会提供了道德规范,以处罚来吓阻人类犯罪。恩典则给了罪人蒙恩得赦的机会。为愿意悔改的人提供了新生,以宝血来吸引人向善。 这律法与恩典的平衡,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意──有律法而没有恩典,上帝只是个严苛的秘密警察;有恩典而没有律法,上帝则沦为任凭人拔胡须的慈祥老公公。只有在恩威并施,律法与恩典平衡的环境下,人类才有可能既爱且敬这位创造我们又救赎我们的恩主。 以上这些论述平衡的神学大菜已经端上桌,读者也已经享用了,现在来一盘点心小菜,包管读者大人回味无穷。正反面两种味道融合的灵性佳肴,尝起来就是有上帝手艺的鲜美味道。

调整自我的平衡

接纳自己与改善自己的平衡:接纳自己就是认知神已经接纳一个有优、缺点的我,所以我也接纳一个兼具优、缺点的自己。这种自我接纳是平安喜乐的最深沉根基。神已经饶恕了我,我当然也应当原谅自己。 改善自己就是决心像天父完全一样(太5:48)。总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3:13)企图去芜存菁,靠着圣灵的力量,得胜缺点,彰显基督的荣美。 殷勤与安息的平衡:殷勤就是尽自己一份力量,常常竭力多做主工(林前15:58),避免因懒惰而亏损神的工作。安息就是完全交托在神手里,知道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诗127:1)。

神成就与人努力的平衡

最后,Already Is 和Yet to Be的平衡是最富有趣味的了。我姑且把它的中文翻译为「上帝所成就」与「我所须努力」的平衡。上帝所成就的事,比如十架宝血的救恩、因信称义的恩典、圣灵同在的应许、天堂的盼望、无条件的接纳、永不变质的爱......等,都是上帝所完成的工作,不需要我们再做什么,只管凭信接受,这些福份我们都可以享有。我们因上帝透过耶稣基督所成就的,而有非凡的安全感,因为这些福份具有永恒的特质,并不随时间而改变。 一个基督徒的神学,如果过份侧重「上帝所成就」,安全感固然有了,他却可能会失掉上进的活力,反正一切神都已经完成了。这种只重享受不重付出的基督徒,既不努力,潜能和恩赐也会冰冻起来。丧失了雄心、企图心,灵力和体能也都会退化。 这时,「我所须努力」的另一半神学就派上用场了:基督的福音需要传扬、成圣的功夫需要我去追求、教会的事工需要我去委身、个人的恩赐需要我去开发、弟兄姊妹的问题需要我去关怀。腓立比书2:12说:「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指的就是我当尽的一份力量。连主耶稣都说:「我有当受的洗(当做的工),还没有成就,我的心是何等的迫切(热切)!」(路12:50)这种「功尚未成」的使命感,驱使我们去付出,并转化成为我们的精力、热诚、成长,使这属灵历程富化为成长的探险之旅。 一个享有安全(主已完成救恩),又有使命(我有待完成的工作)的人生,是最健康的人生。

来源:飞扬
最后编辑wuleored 最后编辑于 2011-07-25 00:56: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