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易
麦卡迪原则,富有的穷人
1995年,南密西西比大学收到了一笔15万美元的捐款。该款指明为青年学子们提供奖学金,对于该大学而言,15万捐款是极平常的数字。当他们知道捐款人之后,态度随即改变了,这件事也马上成为全国性的大新闻。
原来这位捐款人竟然是一位高龄已 88岁,终生为人洗衣服和烫衣服的黑人单身老妇。
这位令人尊敬的洗衣妇名叫奥莎拉·麦卡迪( Oseola McCarty, 1913-2001)。她的生活极为简朴,终身未婚,不买车,不吹冷气;工作也极为简单,除了每个周末上教堂和偶尔上市场买生活必需品外,就在家里做洗衣服的工作。她甘心乐意把一生的积蓄,全部奉献给了那些她并不认识,但却需要帮助才能完成学业的年轻人。
最有价值的小人物
奥莎拉清心无私的奉献行动,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在决定奉献毕生积蓄的前 3个星期,她得知自己罹患了癌症。她认为把钱奉献出来比自己花掉更有意义。她说:「我捐献钱给年轻人,他们就不必像我一样辛苦工作」。言词之中,充分表现出慈爱和体贴。
奥莎拉·麦卡迪所捐赠的是她毕生的积蓄,完全出自一份真爱。她视生活平安是福而充满恩典,信赖上帝可以帮助她处理任何生活所带来的难题,因此心中充满了一股震撼人心,乐天知命的情怀。
2001年的美国《价值》杂志第100期把奥莎拉·麦卡迪列为身价最高人物的第六位。
成名后的奥莎拉仍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她的智能语言透露出惊人的简朴,几乎是常理与常识,她说:「现今人们总在谈论自我肯定,但对我而言这不过是基本的东西。」
乐善好施:真爱的结果
在一个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一位毕生为人洗衣服,烫衣服的黑人妇女,获得如此高的推崇。完全是由于乐捐无私的爱心所带来的行动震撼了世界,也引发了一场价值观的革命。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如何看待财富和评价财富的价值。许多人在她乐善好施的榜样带动下也慷慨解囊,一时间有600人共捐献了33万美元给该大学的基金会。
百万富翁泰德·特纳( Ted Turner) 在得知奥莎拉的故事后,深深被感动。他说:「如果微小者如奥莎拉能将其所有的都捐献出来,那么我可以捐出10亿美元。」当时全球的首富比尔·盖玆也被感动而打开钱包,他总共捐出的慈善款项高达210亿美元。
有人将奥莎拉·麦卡迪所引发的价值观念的更新,总结成为「奥莎拉·麦卡迪原则」:如果奥莎拉能这样付出,为什么我们不能?社会学学者更从奥莎拉的善举中,发现了新的价值观念并得到了新的结论。首先,贫穷的根源不是因为工作,也不是因为种族。如果黑人妇女奥莎拉能够从为人洗衣服的低微工作中积蓄到 15万美元,那么低薪工作和种族并不是一个使人贫穷的原因。
其次,贫穷的原因是个人品格上、家庭功能和个人行为上的缺陷所造成的。世界上最低微的人如奥莎拉,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震撼了世界,表明一个人的品格和信仰可以造就一个心灵富有的人,并成为众人的榜样。奥莎拉所引发的价值观念,被引入了更深层的社会思考之中。
乐在其中:真爱的表现
奥莎拉·麦卡迪的一生,都生活在美国种族岐视相当严重和生活相当贫穷的地方,大半的光阴都是在种族隔离的制度下度过的。虽然她所从事的工作是最低微的,而她因真爱和无私的施舍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大放光芒。
奥莎拉出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一生大都在该州度过。年轻时她喜欢上学,并梦想有一天能当上白衣天使──护士。不幸的是,就读小学六年级时,祖母和婶婶都因病卧床,她不得不离开心爱的教室,回到家中像她母亲一样为人洗衣,用年幼的身膀,挑起家庭的重担。
从那个时候算起的75年内,她就一直在小木屋中为人洗衣服和烫衣服,一块钱一块钱地谋取生活所需的费用。
奥莎拉从年轻时就开始储蓄,这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她维持了一辈子。她十分注意支出,只买所需的东西,从不浪费金钱。除了节俭之外,她工作也十分努力,从不因为收入少而灰心,反而因努力工作而感到愉快。
由于努力工作和节俭的良好习惯,使她的积蓄达到了令人惊奇的地步。她终生都心平气和的持守勤奋的工作和节俭的生活,许多人面临低微的收入和艰苦的环境常会心怀不平,而她却充满喜乐且安然自在。
她虽然没有当上白衣天使,但今天在许多人心目中,她是一位带来爱心和希望的天使。她的一生极其简单,几乎可以用几句话就概括了,但谁又能想象,她能把洗 1件衣服 1元的收入积蓄累到15万元之多。
更想不到她把这些积蓄捐给了从未读过的大学,给那些从未谋面的年青学子,她的理由只是让学生们不必辛劳工作来赚取学费!
奥莎拉虽然无法完成她个人的学业,但在身后为我们留下了美善的榜样,她那发自内心的真爱,并未随着她的离世而逝去,它将会不断激励众人在爱心的传播上不断进步。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箴言 3:27
来源: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