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祖传的天命和启示的圣道--孔子和耶稣的不同点 (上篇)

[ 8887 查看 / 0 回复 ]

作者:肖遥

一、引言

在无神论背景下成长的国人,很少会说到“天命”二字,所谓“天”在传统文化中,一方面是说“具有神性位格的上天(昊天上帝)”,这是北京天坛所祭祀的;一方面说的“大自然(含日月星辰)”的代称,所谓“人定胜天”的豪语,就是说战胜大自然的意思。

天命的法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里,是一切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的总和,恩格斯称呼为“自然辨证法”,我们大陆成长的人从小学一年的思想品德到博士研究生都要考核相关的政治课,可谓听得耳朵都发毛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热,才导致“天命”一词浮出水面。“吾常尝求古仁人之心”,希望给当下的朋友以正视听:

二、孔子的天命

1、孔子心中的天命是什么呢?

孔子离开这个世界两千五百多年了,我们不能像公众论坛或者大学礼堂一样听他老人家演讲,只能通过记录孔子言行记录,即《论语》去归纳、提炼。

我们现在买东西,特别是采购贵重的东西,我们一定要知道商家是从哪来进货的,比如我们的小孩吃奶粉,我们要新西兰进口的。

那么孔子对天命的认识从哪里来的呢?

祖传的!

首先是祖传的文字《易经》,《论语·为政》里,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论语·述而》,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因为历史上五十岁已经算老人家了,和我们眼下的六十岁才退休不一样。

中国的古人知道的所谓天命,是用算术推算的,而孔子就是靠《易经》来思考,民间还有一些笑话,有算命的人说,如果读书人不懂得算命,就不能成为君子,他引用的话语就是孔子的话“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其实孔子所说的“命”,是“易经”传递的,所谓个人的命运。

我们中学生会背诵的《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种人生遭遇就是孔子及骆宾王所说的“天命”。随后的汉朝、每一个历史朝代更新时期、以及海外一些不同政见的网站也谈天命,他们所谈的天命都是“天人之际(司马迁的话)”,即国家命运。和孔子所讲的天命不是一码事。

其次是祖宗的人格传递,《论语·子罕》记载:“子畏(围)于匡,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承认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使得天命在“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之间传承。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 ·泰伯》)孔子的“文章”,有学者解释为:礼乐法度。这也是后世儒家将“三纲五常”和“天命”捆绑在一起的原因。

孔子认为,尧舜禹的禅让和成功就在乎他们遵行的天命,而天命显出他们的伟大,老百姓无以言表,实在太成功了,这种天命就显出了“礼义法度”的效果(文章)。

2、孔子敬畏天命吗?

敬畏!

孔子乐天知命。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回》,人搞不定。孔子一生勤学好问、性而好古,周游列国、“知其不可而为之”,非常积极地找工作,但是还是得不到君王使用,自嘲为丧家之犬,在思想上进入了宿命论,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周游列国以后,他也不再外出找工作,一心教书育人,修书编文,以传后世。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我们不了解孔子的太太如何,但是培养的儿女很不错,甚至他的侄女都是由他安排出嫁,可见孔子很擅长经营家庭的。

孔子顺命守礼。孔子认为敬畏天命,就应该诚实地按照礼法来,类似圣经里的法利赛人。有一次,孔子生病了,子路叫人提前为孔子办理后事,今天的中国农村还有这种习俗,因为丧事是家族中的大事,很多时候担心忙不过来,顾头不顾尾,需要提前准备,我曾祖母的寿衣在死去时已近做好了十年,她九十岁才过世。问题是子路使用了“两三个专业办丧事的‘臣’”,这样的礼仪只有“诸侯”才有资格配得,孔子以为自己配不上。而孔子最强调礼仪的规范化,所以非常地生气:“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我欺骗谁呢?难道是欺骗上天吗?与其让我在这些臣的手中死去,不如死在你们这两三个小子手里)

著名的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是孔子不能忍受鲁国国君超规格使用美女乐队享乐。因为孔子认为礼义法度(文章)是天命的彰显。

孔子穷极呼天。孔子说自己不怨天尤人,别人不理解能放得下,说: “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宪问》)。类似基督徒说,反正上帝是监察人心的主。有一次孔子见了名声不好的美女南子,卫灵公的老婆,门徒子路显得很不高兴,孔子就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我要是干了什么非礼的事情,上天丢弃我,上天丢弃我)

3、孔子为何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一方面很像今天理性主义很重的福音派基督徒,不喜欢讲神迹,不喜欢讨论超自然的医病;又类似那种只讨论今生今世的社会公益、个人成就感的自由派基督徒(不信派),追求今生的智慧。

“樊迟问知(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论语·雍也》,孔子认为管理民众,引导他们,就要敬鬼神而远之,这就是智慧。这导致今天为止的海峡三地的华人,对各种神灵都拜,今天可以信观音,发现不灵,找耶稣基督拜,出现果效,马上也跟着信耶稣。我认识一个网友,他的姐姐死了,怎么祷告耶稣基督不行,马上又不信耶稣了。

这种态度本质又是利用神灵的意思,达到个人利益或者社会治理的目的。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孔子看重的今生的事情,看重的是活人的事情。对于永生的事情,对于生命的终极意义,采用的是鸵鸟政策。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巴佾》)所谓获罪于天,就是违背了天命——礼乐法度,所谓祷,不是基督徒们的祷告,而是祷祠。这话被引用到基督徒话语体系里,是不恰当的,《论语》的原文是:“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想和孔子讨论一个民间宗教问题,那个时候民间流行一句话“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奥”是管理居室的神灵,“灶”是管理吃饭的神灵,这两个民间偶像中,灶神的地位大,王孙贾问孔子,您的看法呢?孔子是,不是这样的,破坏礼乐法度,才是获罪于上天的,向谁祈祷都没有用。

因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和老子的“天”,有一致性的地方,就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类似老子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把天命等同于自然法则。但是老子不理会人世了,孔子不以为然,他引用《尚书》说,“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尧曰》)这是尧禅让权力给舜,“嗨,你舜听着,天的历数轮到你了,你需要顺应天命,如果四海的百姓贫困,你的官禄就永远完蛋了”,孔子认为,以礼乐法度治理社会是天命的一部分。

孔子信天命,反对求问鬼神,古人以为凡祷告鬼神,都是为了求神释罪,他认为无罪可释,所以拒绝祷神,著名的一句话说:“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论语·述而》)另外,《诔书》是表示对死者哀悼的文辞,祭文。学者李零认为是孔子反讽学生的。古人生病,医药没用,就会念祷祠祈求神灵,我的曾祖父在文革期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常为乡下的农民做这样的法事,那些祷词都是固定的,因为中国传统中认为特有词语具有神秘的暗示作用,能撬动鬼神的工作,这是一种话语的巫术——名教。李零解释这段话认为“孔子说我已经祷告了”只是讽刺学生的意思,更深原因,孔子认为他遵行了礼乐法度,“从心所欲,不逾规”(《论语·为政》),祷告也多余了,故意说自己祷告了。

我们部分基督徒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说孔子喜欢祷告,是牵强附会。

孔子类似某些基督徒,平时不喜欢祷告灵修、不参教会生活,只管遵行自己理解的礼乐法度即可,除了遇到危难的时候,才会穷极呼天,去一下教会,我们不能确信他们否真心信基督。

三、圣道的启示

1、圣经对孔子天命的回应

对于孔子式的天命,圣经是如何回应的呢?或者说,耶稣基督的回答是什么呢?

“但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忘记我的圣山,给时运摆筵席(原文作“桌子”),给天命盛满调和酒的,我要命定你们归在刀下,都必屈身被杀。因为我呼唤,你们没有答应;我说话,你们没有听从,反倒行我眼中看为恶的,拣选我所不喜悦的。”(《圣经 以赛亚书》65:11-12)

“天命”是什么呢?“现代本”的翻译是:“但是,你们这些离弃我的人却不同。你们藐视锡安──我的圣山,去膜拜迦狄和米尼──所谓幸运和命运之神。”

实际上,一切非圣经所启示的神,天命,都是一种偶像崇拜,并非像那些文化调和主义者所说的,孔子的敬天也是敬真神,老子的道就是圣经的道。

2、圣经对孔子敬畏的回应

孔子为何会敬畏天命呢?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关于祂自己有普遍性启示,即借着大自然和人的良心向人类启示自己,包括传说中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也包括张三、李四等芸芸众生。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 神已经给他们显明。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圣经·罗马书》第一章19-20节)

“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本”有古卷作“血脉”),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 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圣经 ·使徒行传》第十七章26-27节)

但是人是罪人,在亚当代表全人类在伊甸园堕落以后,表示全人类,含孔子都伏在罪的权柄以下。人都不再以上帝为中心,而是以自己为中心,人虽然知道有神,但是也是以人自己为主的人本主义的神观。

就是《罗马书》第一章21节所说的:“他们虽然知道 神,却不当作 神荣耀他”

所以孔子虽然敬畏天命,但是敬鬼神而远之,恰恰是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3、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

耶稣来到这个世界,是上帝(道的本体)来到这个世界,即到成为肉身,生活在律法之心,把属于祂的子民从罪恶之中救赎出来。耶稣以自己钉死十字架的方式,救赎一切信靠祂的人,一切认耶稣基督为主的人,包括孔子的跟随者,包括老子的跟随者,一切文化名人。因为这些人也是罪人,而罪的代价就是死亡,即生命进入和造物主的永远隔离。

使徒行传第十七章30节说:“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 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神关心人今生的生活,但是神更愿意把永生赐给人。“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圣经·约翰福音第三章16节) 。

万物非主,一切自然法则包括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都是上帝的创造物,上帝是造物主,这是要绝对分开的,上帝是灵。

圣经如此描绘:

“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 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圣经 使徒行传》第十七章24-25节)

这是中国文化中所没有的观念。

圣道和天命有什么区别呢?

《约翰福音》第一章1-4、14节告诉我们:“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这道太初与 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耶稣就是道的本身,中国古人的“天命”撑死也只是对“道”的回应,即对神普遍启示的回应,而不是启示本身

耶稣是圣道成为肉身的神,向人显现,圣经是什么,是圣道成为文字,给人归正。

“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或作‘凡 神所默示的圣经’),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 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圣经 提摩太后书第三章16-17节)

人所追求的天命,是人从自己心思意念追想的理念之物,是自我的产物,是自下而上的推理、想象;

圣道是上帝所启示的,是上帝向祂所中意的先知、使徒所默示的话语,即道,人唯有因信而学,自上而下的。

孔子所明白的天命只能是靠祖先的传统,和自己的学习思索,即人本主义的天道。

耶稣说:“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圣经·约翰福音》第三章13节)

4、耶稣和圣经的关系是什么呢?

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圣经·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44),告诉我们整本旧约圣经都是预表基督,见证基督的。而新约的四福音书是基督历史书,保罗彼得约翰的书信则是解释基督。

我们绝对不否认孔子编辑的书籍,以及《论语》本身有许多积极可用的东西,但是孔子所认为的天道、反应他思想的《论语》,他定下的礼义法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过来证明这不是“天之命”,而是“人之命”。

但是耶稣基督和祂启示的道,从来不能改变,改变的只是祂的信徒。

圣经启示说: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18节)

而且不能有任何删改:

“所吩咐你们的话,你们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好叫你们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你们 神的命令。”(《圣经·申命记》第四章2节)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 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 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份”(《圣经·启示录》第二十二章18-19节)

耶稣对这些圣道的态度,是绝对的顺服。

即便面对十字架的酷刑,他虽然有肉体的痛苦,因为祂即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祂也是如此祷告的:

他说:“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圣经·马可福音》第十四章36节)


摘自《爱看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