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最珍贵的爱语

[ 8104 查看 / 0 回复 ]

最珍贵的爱语

刘茗

邻居比特和安娜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妇,40多岁的样子,意大利人,有一儿一女。相处久了才知道,他们看似完美的人生,却是一杯生活的苦酒,历经10馀年的酝酿,而散发出来的芳香。

只要他能活下来

比特夫妇的小儿子杰克,天生严重智障,虽然已经10岁了,智力却永远停留在1-2岁。他们夫妇倾尽全力——爱、精力和勇气,养育这个孩子。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但是这不期的苦难却加深了他们的爱,坚定了他们无论如何都要相互扶持走过一生的决心。

10年前,比特和安娜各自有傲人的事业。他们的女儿爱丽斯漂亮活泼、人见人爱。後来安娜怀孕了,得知是个儿子,夫妻俩激动不已。

夏末的一个午後,比特在办公室接到了妻子的电话,说情况不好。他赶往医院,几个小时後,只有5磅重的小杰克,带著一头小卷毛,呱呱落地,比预产期整整提前了8周。他们欣喜有加。

然而,小小的杰克不能自己呼吸,不能吃奶,不能吞咽,所有新生儿基本的能力,他几乎都没有。比特透过监护室大大的玻璃窗,看到儿子脸上罩著呼吸器,头上有根输液管,胸部是监测心跳的仪器,肚子上还有各种的管子,包括帮助进食的┅┅

他束手无策。他不知道儿子会不会在下一秒钟,突然离他而去。他没有哭,他把头深深埋在双臂间,无声地祷告∶神啊,请让这个生命活下来,我将用一生的爱来陪他┅┅

小杰克奇迹般地活下来了。几个月後,孩子确诊有先天性严重智障、心脏缺损,及其它并发症。医生说这种案例非常罕见。他告诉比特夫妇,孩子大脑发育迟缓,并且会在某个阶段完全停滞,随时有生命危险。

然而,比特夫妇仍然心怀感激地把孩子接回了家,对他们来说,小杰克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天使在人间就是希望。

晨光透过玻璃窗

安娜辞了职,在家照顾儿子和女儿。比特的人生重心,也从事业转向了家庭。

小杰克一天天地长大。那是个多么活泼的生命,虽然他不能说话,也无法明白周围的事物,但是他却有一张无比生动的笑脸。他笑起来那么漂亮,那么温暖,那么纯洁无瑕。比特时常从儿子天使般的笑脸上,看到生命的美丽。他在心中祷告∶“神,请你给我足够的力量,无论如何,我都要给孩子最快乐的童年。”

然而,小杰克在前一秒钟可能是个快乐的天使,下一秒钟就可能是个令人揪心的恶梦。他脆弱,恐惧,完全没有安全感。他尖叫,拼命踢打,并且时常严重伤害自己。他那惊慌失措的眼神,刺痛著比特和安娜的心。他们竭尽全力却又精疲力竭地爱著这个孩子。无数次,安娜伏在比特的肩头凄然泪下;无数次,他们问上帝,为什麽会这样?

10年来,小杰克除了日间需要悉心的照顾和护理外,晚上更是离不开人。他从来不会安睡超过2个小时,常常在夜里醒来,哭声凄厉。比特夫妇必须轮流陪伴在儿子的床边。他们不得不替换著睡,好让对方有足够的休息应对明天。

然而,有时候太困了,一个睡过了,另一个就必须坚持醒著。像所有的夫妻一样,他们也抱怨对方∶为什麽你不能多照顾儿子一会儿?哪怕一小会儿?这样的争吵,常常以泪眼相视而告终。他们都在心里说∶我太累了,我快撑不住了!但是他们谁都没有说出口,只是无声地相拥,从彼此的怀抱中读懂坚持下去的理由。

慢慢地,他们学会了从生活的重压下挣脱出来,享受儿子在熟睡而他们都醒著的美好时刻。比特常常在跟儿子漫长的挣扎後,疲倦地下楼,第一眼看到安娜在厨房里准备早餐。满屋子飘香的咖啡味,晨光透过玻璃窗,映衬著妻子美丽的轮廓。他就无限感慨地伸手拂去她额角的发丝,然後深深地拥她入怀。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以此卸去彼此的疲劳,重新有力地开始新的一天。

失败之中有收获

渐渐地,晨起的第一个拥抱和亲吻,成了他们的默契。比特发觉,他时常静静凝视妻子安娜的背影,看她或是优雅地捧著咖啡杯,或是安静地浏览晨报,或是麻利地准备食物。她周身散发著一种令他无法抗拒的美。而这种美,在他们过去10多年的婚姻中,他似乎没有发现过。

他开始感激小杰克,是这个脆弱、完全无能又无辜的孩子,使他这个高高在上、雄心勃勃、苦苦攀登事业高峰的男人,停下飞跑的脚步,关注妻子、孩子,和每个角落都需要他的家。比特发现自己竟然开始喜欢这种慢下来的节奏,他的心感到了踏实和安全。他拥有了一种重新定位的爱。

他和安娜从来没有这样强烈地需要过对方,也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爱过对方。因为儿子的无助,竟然逆转了两个人的生命。他不再万事求全责备。那些因事业上的控制与成功,而带来的欲望和压力,从他的身上消失了。他不再是个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男人,相反,因为儿子的孱弱和无助,他亲历了世间的苦楚,深切懂得了,失败中其实也有另一种收获。

这收获使他的心灵不至於乾涸,使他远离骄傲和世俗的满足。他更加尊重和爱慕妻子。他总给她讲笑话,因为只有他知道如何才能使她笑得开怀,因为只有他明白他对她的意义。


他们像所有的恩爱夫妻一样,只是,唯有他们懂得“我去看杰克,你多睡会儿吧”,这是句多么珍贵的爱语┅┅

作者现居加拿大多伦多。


刊于《海外校园》杂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