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耶鲁女孩:信仰是我的导航 - 专访音乐天使李思琳

[ 6273 查看 / 0 回复 ]

耶鲁女孩:信仰是我的导 - 专访音乐天使李思

作者:admin
李思琳,美国耶鲁大学本科学生。她出身于音乐世家,她的父母都是音乐人,也是基督徒。她5岁登台演唱,10岁出版首张原创童谣专辑《幸福》。她小学五年级成为央视少儿频道《音乐快递》特约节目主持人。2007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
2012年高中未毕业就被美国耶鲁大学提前录取。2008年出版了中国首张赞美诗发烧大碟《奇异恩典》。2013年出版全部由李思琳自己作曲的唱片,专辑《单纯时刻》,颇受好评。她在音乐作曲与钢琴演奏方面,获多项国内外大奖。
本刊特别采访了这个耶鲁女孩,让我们一同来了解这位音乐天使成长的奥秘,和她心灵中的歌。(编者按)

OC:思琳,你演唱并创作了许多赞美诗,你是怎么接触到基督信仰的?在此过程中,你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李思琳:我父母于2003年受洗,并带我做了决志祷告。但我觉得,我真正成为一名Christ Follower(基督的跟随者)应该是从高中才开始。那时,在申请大学的压力下,我明白了一切都要交托给主耶稣。然后,慢慢懂得什么是信靠;懂得什么是一切事情的背后都有上帝美好的旨意,而无论我认为是好是坏。
此后,我读经更加勤快,也更加用心,在教会的服侍也感觉充满了意义。上大学后,我认识了许多基督徒朋友。在参加耶鲁大学的团契和小组活动中,我感觉自己的属灵生命,前所未有地快速成长起来。
这个信仰成长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随着我的心智慢慢成熟,我对上帝和教会的依赖也越来越深。我知道,我对这个世界或者人生,如果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圣经里面找到答案。

OC:你的人生目标、生活方式和你的信仰有什么关系?在现实社会中,你的信仰带给你哪些张力和助力?你对上帝的感受是怎样的?
李思琳:我的信仰,为我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导航。因为信仰,我知道我的人生目标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的荣耀;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上帝为中心。
在设定所有目标之前,我都要问自己:是不是为爱上帝而想做这件事?是不是为爱邻舍而想做这件事?上帝是不是让我在这个地方做这件事,来彰显他的荣耀?
信仰对我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我确保自己,每天都要有时间跟上帝天父接触。除了祷告以外,最重要的是跟主内肢体的联系,要有团契的生活。
每周的禁食祷告、查经、排练、团契、主日礼拜,和朋友们一起思想上帝的话语,这些都是最重要的时间。我可以借此在真理上扎根,获得心灵的滋养,让自己更有活力和动力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去锻炼身体、做功课、参加课外活动,等等。
做最好的自己,是因为上帝爱我这个个体,他对我的生命有一个美好的计划。每一件小事,都是我和上帝阿爸合作实现计划的机会,而这个计划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荣耀他。
所以,在每天的生活中,我都主动地和上帝亲近,以他为中心。由此,我感受到的喜乐和平安,是任何事都无法取代的。
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和生活方式,这种力量又是无限的。只要想到能够越来越亲近上帝,没有界限,我就特别开心,特别有动力。从我的感受而言,上帝就是这世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根源。

OC:你唱了那么多赞美诗,请谈谈你的感受和演出与出版CD的情况。你希望将来写出什么样的新的赞美诗歌?
李思琳:我觉得,音乐是赞美上帝最直接、最单纯的方式。2008年我上初二,发行了赞美诗发烧唱片《奇异恩典》。听众给了我很多鼓励,很多人告诉我,这些歌曲带领他们认识了上帝。
当时我就觉得,能用音乐传福音是很奇妙的事。演出的时候,我会通过自己的见证和分享,介绍我要演唱的歌曲及其背后的故事。它们往往更能打动观众,可以更直接、有效地传福音。
我希望将来写出的赞美诗,不仅琅琅上口,而且风格上更多元化,可以触及到不同年龄的听众。我也希望能有高水准的歌词、旋律和编曲制作,甚至唱片的平面设计,来打动更多的人,引起更多人对基督的关注。

OC:在同龄人中,你是否观察到有信仰的与没有信仰的年轻人,在遇事的选择上,和看问题的视角上有何不同?
李思琳:我感觉身边信主的朋友普遍都很喜乐,而这种喜乐又很容易传染给别人。这种气质上的不一样,就是有信仰和没信仰的年轻人之间的差别。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耶鲁读书,很容易压力大,每个人减压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会选择喝酒、派对,有人会选择找人哭诉,或者把自己藏起来,假装很好。
我的舍友Alison是个基督徒,也是我的好朋友,她是一个忙得不得了,又脸上常常带笑的女孩。她的减压方式,就是邀请大家来我们宿舍,她弹吉他,我们大家一起唱赞美诗。
我问她,你怎么面对压力那么淡定啊?她回答说,因为耶稣很大啊,超级大啊!所以,差别就在于:无信仰的人承受压力是为了给自己定位,而Alison已经在上帝的爱里找到了定位,所以压力对她而言,反倒是服侍上帝的动力。

OC:你如何看待自己和耶鲁女孩的称呼?你未来的人生规划如何?你的想法与父母的想法之间有张力吗?你如何调节?
李思琳:我将自己看作是上帝的女儿,被放到耶鲁这个地方,这是他给我的计划的一部分。或者说,我是上帝的仆人,被他放到耶鲁这个地方,去服侍他。
未来,我还要被他放到别的地方,无论那些地方的名字会不会像耶鲁这么让人感觉好听,那都是上帝的决定。
我对未来还没有具体的规划,我想给自己留出很多可能性,希望自己具备一些能力,可以当外交人员、当音乐人,或者到基督教非政府部门做工作人员,等等。
我的想法和父母没有冲突,他们希望我过得开心、有意义,他们也知道所谓的开心和意义就是看是否有上帝掌权了。如果我们之间有什么问题,相信通过沟通和祷告也一定能解决。
OC:你觉得年轻学子应当如何认识自己与社会?如何对待自己与社会?
李思琳:人与社会的关系,其实就如人与许多的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样。我觉得,年轻学子应该认识到,自己跟社会打交道,就是跟其他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服务并乐观地影响身边的人,以及共事的人,就是在服务和乐观地影响这个社会。至于怎么和人打交道,圣经说要爱人如己。当然,不是用同样的方式爱所有的社会里面的人,因为毕竟社会里的人都不一样。所以,需要思考怎么用不同的方式,去爱不同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人会慢慢地认识自己。
比如,我曾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或想法,在认识了更多与我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之后,我开始思考怎么去爱、去聆听、去包容他们。在这同时,我就更加认识了自己,也更加乐于思考,自己该怎样在社会的不同场合里,扮演我的角色。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是社会的一分子,我的行为在社会上,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无论是伤害,还是有益,都是由许多因素连接造成的结果。所以,我觉得,对待社会和对待自己的态度要平和,要有信心,要乐观。我们要对个人能够积极地影响社会这个信念,抱有希望。

OC:你最希望对家长们说的话是什么?中国的家长如何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并给予积极的引导?你的父母在学业、专业、品德和修养上给了你怎样的影响?
李思琳:我最希望对家长们说:要带着爱,诚实地和孩子沟通;无隔阂地讨论任何事情,无论生活、观念、文化,还是信仰。此外,和孩子在一起要多些幽默感。
中国家长可以通过聊天和聆听,来更好地了解孩子。重要的是,在聊天中,家长要以引导的问题,让孩子多说话。对待孩子,尤其是那些有独立思想的青春期孩子,父母平等的定位和真诚的态度很重要。这样,他们给予的引导,在孩子看来才会具有可信度和意义。
感谢上帝,我的父母能以身作则,在各方面给我以好的影响。比如对音乐的热爱,对书本、对旅行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心,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教我对人文的关怀。
有了爱和尊重,自然就会加上礼仪和素质的细节培养。我爸爸喜欢和我交流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甚至搞笑文化。我妈妈则喜欢和我交流生活细节、工作细节。


摘自《OC
最后编辑齐鲁 最后编辑于 2016-01-23 16:50:4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