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被震住的观望者

[ 7630 查看 / 0 回复 ]

被震住的观望者

作者:艾若诚

感觉心里有个空洞

我父亲是一名电台记者,我小时很想像他一样,长大后做个记者,去很多地方,认识很多人,提很多问题,日后把那些素材用来写小说,做个知名的女作家。

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学习很好,作文屡屡得奖,后来成功地考入梦想中的大学,感到自己的梦已经圆了一半。觉得自己很能干,靠个人的努力走在自己设计的道路上。

在名校的热门专业读书,就像进了保险箱;学业很轻松,我有许多自由时间;父母在经济上给我很好的支持,生活上我从没缺乏过。在这种奢侈的自由里,我读了很多书。

有本书提到了中国文学有4大主题,即爱情、死亡、隐逸和思乡。这个概括让我很震撼,因为它传达出一种类似宗教情感的信息。于是,我开始考虑人生意义的问题。我问几位室友,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她们都说人生意义有什么好讨论的,想这些有什么用呢?

班里有个男生是基督徒,他从不向我们传教,但为人友好,总是挺快乐的样子,让我们觉得他的确有些不同。我觉得他可以有更好的答案,就向他借圣经看。他很慷慨地送了我一本圣经。

我只看了《创世记》前几章就要打瞌睡,结果就不了了之了。然而,我确实感觉心里有个空洞。

大学毕业后,我阴差阳错地到上海一家大公司工作,很快便恋爱成家了。

当时我就被震住了

我一直想去美国读书,觉得这是事业和生活质量提升的必要一步。我的丈夫本来没有这个念头,最后被我说动了。为申请学校,我们折腾了几年。终于,他拿到了美国南部一所大学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在他入学3个月后,我以学生家属的陪读身份到了美国。

我在国内考完了GRE和托福,到了美国,除了照顾丈夫的生活,没多少事可做,我就去周边几间教堂,参加他们给国际学生和家属开的免费英语课。这类课,不少是美国老太太办的,她们给我们买教材,陪我们练口语,过节还给我们送礼物,对我们特别好。而且她们从来不强拉我入教,只是在与话题有关的时候,才分享一些她们的信仰。

当时,南卡教堂有针对中国学生的周五查经班,有六七个人参加,气氛轻松,可以自由提问和讨论。每到周五,晚饭后,我就拿着圣经,早早地等在门口,等邻居来接我去教堂。当时我的问题特别多,教课的老师很有耐心,总能从圣经里找出经节给我看。我对圣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回到家里也喜欢阅读。

有一次,我和丈夫吵架,很生气,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忽然很想知道圣经上对生气这事是怎么说的。我就在圣经的索引中找到关于“怒气(anger)”的章节段落,有一句经节是:“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箴言书》16:32)

当时我就被震住了,觉得这本书很特别。我以为会看到讲不该生气,生气如何伤身之类的话。然而圣经所言,却完全能体察我克制怒气的难度之大,还说一旦做到控制情绪,甚至是比勇士攻取城池更大的成就。好像写这本书的人,对人的里里外外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这件小事,我对圣经的兴趣更大了。

没想过要做基督徒

那时我们准备买车,我就和平时带我去查经的雅玲姐谈到这件事。没想到,查经结束后,她把我们想买车的事提出来,请大家为我们祷告。我当时有点不习惯,不相信上帝会听我们的祷告。谁知,我们很快就买到了一辆旧车。价格公道,车况也好,而且外观特别新。这件事让我开始对祷告的看法有所改变。

后来,查经班多了一对从新加坡来的华人夫妇,丈夫专门来美国神学院深造神学,太太、孩子随行。大概因为我是查经班里唯一的慕道友,他很快把我看作重点发展对象。

每次查经结束,吃点心的时候,他总会问我有什么不理解,或者有感想的地方。我确实有很多问题,对我的疑问,他总能迅速地从圣经中找到相关章节来应答。

几周后,有一天,他郑重地对我说:“我每天都在为你信主祷告。”我大吃一惊。说实话,我感觉自己对基督教还在观察阶段,对团契也很享受,但从没认真想过自己要从旁观者转变为基督徒。但是,他的这句话真的给了我一个提醒——上帝不仅是他们的上帝,也可能成为我的上帝。

信主存在两个障碍

我相信上帝的存在;也相信自己有罪;相信耶稣为我而死,让我跟上帝能和好。然而,我当时仍有很多犹豫和挣扎。

对我来说,信主的头一个障碍,就是担心别人的眼光。我在国内读大学时,在火车上遇到一位基督徒。他很热情地和我们分享福音,我们几个人一起和他辩论,嘲笑他迷信、愚昧。

妈妈在美国探望我的姐姐时,被邻居带到教堂几次。探亲结束,人家送她圣经和几本宣教书做礼物。妈妈当时告诉我们说基督徒不错,我笑话她被糖衣炮弹打中了。如今,我若信了基督,不也成了别人嘲笑的对象吗?

这种想法缠绕了我几个星期,但我还像往常一样去查经班。一次分享时,一位姐妹感慨地说,我们好多人把别人的看法看得很重,对上帝的感受却不介意。这句话让我一惊,仿佛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想想,如果上帝那么伟大、全能、美善,上帝怎么看我,应该比任何人怎么看我都重要。这个提醒让我心里坦然了许多。

另一个障碍就是我对一些基督徒的为人处事有看法,继而影响了我对上帝的信心。虽然我接触的多数基督徒都很可爱、热情,充满喜乐,很有感染力,但也有个别人做事不太成熟,让我觉得信主的还不如不信的。我不信主也可以做个好人。

有一天,一位姐妹突然对我说:“我们都是罪人,把眼光放在人身上总会失望,只有基督是全无瑕疵,给我们信心和指望。”她的话让我又是一惊,而且她就是我暗中有意见的那个人。

信主后,我对罪的认识比以前多了,知道基督徒也不过是蒙恩的罪人,不一定比非信徒在各方面更优秀。不同的是,我们愿意承认自己对上帝的亏欠,接受上帝通过基督对我们的饶恕。

有了保险,不再努力

复活节前夕,我去找牧师,说我想受洗,大家都为我欢喜。受洗前夜,我却开始怀疑自己受洗的决定。我是个喜欢自由的人,受洗时要宣誓,我自然要被这些誓言所约束,这不是给自己找限制吗?

那天晚上,我梦到了耶稣,梦到他受死后被抬下来,躺在那里,裹他的麻布里渗出血来。整个画面色调昏黄,像老电影一般,却很真实,仿佛我就在现场,甚至能嗅到空气中的潮湿。醒来后,我心里平静了很多,早晨从从容容地去受洗了。

但受洗后,我在属灵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相反,好像终于完成了一个项目,我开始懈怠下来,我的灵修和祷告反而比以前少了。我觉得自己已经得救了,进了保险箱,不需要再努力了。

很长时间里,我依然把事业和个人成就,看作我的追求目标。不久,我申请读书的加州伯克利新闻学院与我联系,问我是否有兴趣做访问学者。虽然这和我读学位的想法有出入,但我当时急于摆脱做留学生家属的附属地位,就匆忙答应了。

等我接到正式表格时,已经来不及在境内等几个月换签证,只好去第三国墨西哥签,签好了再从那里直接去伯克利。

在机场和丈夫分别的时候,我非常难过和不舍。两个人都担心,我若在墨西哥签证被拒,就只能直接回中国了,那就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了。想到这一点,我的眼泪哗哗地流,仿佛生离死别一般。丈夫安慰我说:“你是上帝的孩子,上帝会保护你的。”

结果,我在墨西哥很快就办好了签证,如期赴伯克利报到。丈夫因为这件事,看到了自己的有限,开始认真地思考信仰问题,不久就信主了,而且在属灵上迅速成熟起来。因为有他同行,我从懈怠中被拉了出来。感谢上帝的保守,我们虽然分处两地多年,关系一直很好。

一意孤行,度日如年

这些年来,上帝给我们的恩典不断。然而,我心里很久不能释然的,就是自己最殷切的祷告上帝没有成全。

我申请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时,都希望能和丈夫在同一座城市,结果总是没有达成。每次分别都很难过,尤其后来有了女儿,我每周搭车回去看他们,和孩子分开时,我的心都如刀割一般,那段学习时光简直是度日如年。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求问上帝,为什么不能给我机会,让我既能实现自我,又可以兼顾家人。最近整理邮箱,发现多年前,一位教会长者发给我们的长信。他情辞恳切地说,夫妻分开不是上帝喜悦的安排,希望我们能慎重考虑我读书的决定。

当时,我根本听不进去。然而,经历了多年两地分离的痛苦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因一意孤行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我一直把事业当作自己的产业,却没看到上帝给我更好的东西要我保守和珍惜。

如今,我博士毕业,恢复了全职“煮妇”的身份,在家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每个周日全家一起敬拜上帝。这和我以前做成功职业女性的蓝图大相径庭,却给了我更多的平安和幸福感。

数算上帝恩典多多

回望漫长的求学路,上帝始终保守、供应着我们一家人,从没让我们缺乏过。我们有过一段全家依靠丈夫的奖学金来生活的日子,但也把孩子养得圆圆胖胖,教会姐妹送来的小孩儿衣服多得穿不完。

在美国高校读书,会受到很多自由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影响,我时不时地会在信仰上有怀疑和挣扎,但每次上帝都借周围的人、事与环境,把我拉回他的身边。

我喜欢读属灵书籍和他人的见证,但自己对祷告的效果却始终将信将疑。常因情势迫切,不得不祷告,但每一次,我都能真实地经历到上帝的帮助。

我们一家来到三镇后,当地的华人教堂有很好的牧者,团契里有很多爱主、爱人的弟兄姐妹,我感觉自己被领到了一块福地。因为周围人的感染,我渐渐地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事方法,不再一味地只读属灵书籍,而愿意在行动上表达和传递我所经历的上帝之爱。尽管,好多时候我不能完全理解上帝的作为,但磨难也好,顺利也罢,上帝对我的爱,始终是我无法否认的事实。

来源:海外校园
最后编辑眼中的瞳仁 最后编辑于 2016-03-07 11:09: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