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难民的她

[ 7154 查看 / 0 回复 ]

难民的她
作者:吴蔓玲

法国巴黎恐攻事件之后,欧美各国掀起排挤难民风潮。 原本欧洲最慷慨打开大门接受难民的德国总理梅克尔夫人也在社会党派的舆论下,宣布减少接受难民人数。 而美国的共和党候选人之一川普,更直截了当主张,美国不再接受任何穆斯林进入美国本土,直到政府想出因应之道。 他指的是所有的穆斯林,而非只有难民。 尽管新闻舆论仍有些笔诛讨伐,但川普的民调不降反升。 并不是每个人都赞成川普的主张,但川普的确说出许多美国人的心中恐慌。

在反对接受叙利亚难民的抗议声浪中,有位美国人在网络投书,表示若欧巴马执意不改初衷,仍要接受难民,就要移民加拿大。 这话听在我们加拿大人耳里,就是哈哈狂笑。 加拿大新任总理竞选时许诺,十二月要迎接二万五千名叙利亚难民来加拿大,但因法国巴黎恐攻事件,在舆论的压力下,才调整为十二月先接受一万名。 加拿大人不是反对接受难民,而是要求政府严谨筛选难民,不要仓促行事。 这一万名,不是最后的数目。 加拿大移民暨公民部部长在亲访约旦难民营时,宣布计划在2016年底之前,要接受五万名叙利亚移民(注一)。

殊不知加拿大每年接受约世界百分之十的难民,去年就接受了一万三千五百名(注二)。 十二月份来的一万难民中,前八千名是由加拿大人私人支助的。 加拿大是唯一可正式由私人赞助难民的国家(注三)。 前些日子,我有位朋友去参加本市的救助难民会议,遇见有人居然早在几个月前就整理自己的物业,要接待三百户难民,并且每家除了生活费,还会发票卷,让难民们到某家具公司买家具,就是一例。 有不少教会也加入赞助难民行列。

***

我对叙利亚难民的认识,都是透过媒体的报导,直到在祷告会里遇见她,才有了具体形象。 从五年多前叙利亚内战开始,加拿大早就接受了一些叙利亚难民,她是一年多前来的。

她与我从媒体上看到的叙利亚难民,很不一样。 她穿著蓝毛线上衣,脚上穿的是连我都舍不得买的UGG牌雪鞋,看来全身一身新。 个子不到一米五,黑肤,单身,五官很美,但面无表情,感觉像冰山美人。 是加拿大国家祷告院创办人之一法兰带她来的,她的英文名字是克里丝汀。 法兰说,她是叙利亚难民,但原是伊索匹亚人。

法兰鼓励她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克里丝汀安静了好久,才接口。 她的英文很破,破到只能从她说的一些支离破碎的关键词里了解她要说些什么,更别提文法了。

她说她是在叙利亚服事的宣教士,与某牧师配搭服事。 叙利亚开始打内战之后,情势愈来愈混乱,她的主要工作变成帮助妇女们逃离战乱。 她曾帮助许多妇女逃离伊斯兰国(ISIS)的掌控,但等人去楼空后,她已经走不成了。

她躲在屋子里,经历七天没水、没电,食物都腐坏。 她不敢出门,连窗口也不敢靠近。 因为上空常盘旋叙利亚政府军的直升机,看到屋里有人影就扫射,而地面上有伊斯兰国战士更是要回避。 她一个人躲在屋里,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在第七天,有人来敲门,「砰,砰。 砰! 」很大的声响。 她很害怕,怕是伊斯兰国战士来。 她不怕死,而怕被强暴。 她就向上帝祷告,死可以,但千万不要让他们碰她。 这是在伊斯兰国控制地区基督徒妇女们的心声。 伊斯兰国战士遇见基督徒妇女,往往是先强暴之后,再杀掉她们。 我听说这是因为这些笃信伊斯兰的极端分子,不愿意基督徒妇女有机会上天堂,因为他们相信到天堂会有许多童贞女子,所以要在杀掉她们之前,先强暴她们。

祷告后,克里丝汀把自己交给神,就去开门。 旁边有位加拿大朋友叫一声:「你怎么就去开门了? 」言下之意是,你干么不躲起来? 想想也是,这是人遇危险的基本反应。 克里丝汀睁着圆眼看着发问的人,似乎有些不解地回答:「都祷告了,交在神手中啦! 」显然当时她内心有「神掌权」的笃定。 此刻,我明白什么是「完全交托主」,想必她有感动要去开门。

克里丝汀开门一看,是一位穿黑袍带面罩的穆斯林妇女。 那穆斯林妇女对她说,「我带你走,因为你帮助我们许多妇女,所以我也要帮你。 」她带来一套黑色罩袍和面罩要她立即穿上。 克里丝汀当时身上穿的是睡衣和拖鞋,就赶紧穿上罩袍和面罩,手上抓着自己的圣经藏在身上,就跟她走了。

那妇女带着她,通过伊斯兰国战士守卫的管制区。 她告诉守卫们,克里丝汀是她的女儿。 克里斯汀没有详细讲述她是怎样离开伊斯兰国战士控制区,只晓得她辗转到了黎巴嫩难民营。 她从来没有想到会来加拿大,但是神带领她的。

听到这里真为她捏把汗,好在她祷告后没去躲起来,要不然就错过离开伊斯兰国控制区的机会。 不但如此,居然有穆斯林妇女愿意在伊斯兰国战士的淫威下,冒着自己生命的危险来救助一位基督徒女子。 人性的美丽光辉在此闪耀!

克里斯汀来加拿大的头一年,有经济支助。 每位难民,无论政府或是私人支持,都可得到一年的吃住生活补助,并且还提供语言课程和就业机会辅导。 克里斯汀说,一年时间到了,支助就停止了,她没地方可去。 有人把她带到一个街友收容中心,告诉她至少能在那收容中心住个五、六年没问题。

她就在收容中心待下来。 她说自己曾经在某大旅馆找到活儿干,但因为战乱时期受了伤,现在还没有办法工作。 据我所知,所有的街友收容中心规定街友们必需早上就要带着所有的家当离开,等到下午三、四点之后才能再进去,并且先到的才有床位。 床位满了,门就关了。 街友的游民生活极不安定,是一般人很难理解的,尤其我们这里一年五个月下雪天,冬天更是难度日。

有人送她一本书(注四),鼓励她说:「你不是喜欢祷告吗? 在渥太华有国家祷告院。 你可以去那里祷告! 」她到处询问,但都没人知道。

直到最近,三位一直远距关心她的韩国宣教士朋友,特意从国外结伴来找她。 她们看到她的游民景况,想带她走:一个要带她去非洲,一个要带她去美国,另一个要带她去多伦多。 但她都没答应。 克里丝汀睁着圆眼,盯着我们解释:「上帝没告诉我要走,哪能随便去任何地方? 」我心想,不管她决定去非洲、美国、或多伦多市,有人照顾她,都比做游民好。 唉呀,她对上帝的忠诚和信任,叫我汗颜。

不过,这三位朋友倒是带她去了国家祷告院,其实只隔她住的街友收容中心几条街。 这故事的最后一段是国家祷告院负责人法兰接口的。 就在那三位韩国宣教士带着克里丝汀来敲门前三分钟,法兰和丈夫才祷告,问神她可以为叙利亚难民做什么? 法兰快乐地分享,当他们见到克里丝汀,就晓得她是上帝给他们的回答。 法兰把克里丝汀接到国家祷告院一起住,并欢迎她跟他们一起常常祷告。

法兰兴奋地分享,并一再说上帝带克里丝汀来加拿大,是有原因的。 我晓得法兰意指,克里丝汀也许可以服事那些即将前来的几万名叙利亚难民。 然而,克里丝汀面对法兰的兴奋,却无动于衷。 我本以为是她没听懂,但仔细观察,发现她有时会魂游他处的。 看样子,她不只身体在战乱时受了伤,精神上可能也有创伤后症候群。 一位在场并曾在军中任职的朋友事后对我说,「创伤后症候群目前无解,往往会跟着当事人几十年;但克里丝汀有神,也许再一阵子就可恢复。 」

我听不懂她的祷告(她用母语祷告),但她的祷告给人有说不出的平安。 不但如此,她屡屡在圣灵感动下唱歌,我听不懂歌词,旋律也陌生,但她甜美的歌声似乎向神诉说浓浓的爱,十分安定人心。 我边听着她向主歌唱,边赞叹我们既信实又良善的上帝。 在严冬来之前,为她找到安居的地方,毋需住收容所;并且,从她的衣着,看得出有弟兄姐妹带她购买必须用品。

然而克里丝汀身上有一样说不出的特质,一直牵动着我的心。 我细思了一会儿,才领悟到是她的执着──执意要事事聆听神,遵行神的旨意,全然交托主──就是这份执着,她定意留在锋火战区,救助妇女离开战火;就是这份执着,她在濒临生死一刻,祷告倚靠主,带她离开伊斯兰国的控制区;就是这份执着,她远离熟悉的中东,来到一年有五个月寒冬的加拿大首都;就是这份执着,她宁可做街友, 也不肯在没有上帝指示下选择轻省的路,让爱她的人照顾她。

想起耶稣曾说:「信神所差来的,就是做神的工。 」尽管她现在因诸多的因素,无法干活,连养活自己也没办法,但她仍以她的信,在做神的工──激励她遇见的每个人更信任、更爱主。



注:

一、http://www.cbc.ca/news/world/canada-syrian-refugees-2016-1.3374069
二、http://www.cic.gc.ca/english/refugees/canada.asp
三、http://www.cbc.ca/news/canada/ottawa/ refugee-advocates-warn-against-shift-to-private-sponsorship-1.3371794 四、Rob Parker, We Have A Voice。 帕克夫妇是国家祷告院(National House of Prayer)负责人,这本小册子集结他过去十多年为国家代祷的经验。 有负担为国家代祷的弟兄姐妹不妨一读此书。


来源:传扬
最后编辑眼中的瞳仁 最后编辑于 2016-03-07 11:22:3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