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空虚之下,恩典至上

[ 6653 查看 / 0 回复 ]

空虚之下,恩典至上

罗 杨
2015年来到教会以前,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基督徒。

曾经,我认真反思过往的生命经历,然后发现,我的生命空虚而无意义,需要被拯救,但对于拯救我的人、方式、内容和意义等,我则一无所知。

重压之下
1992年5月,我出生于福建省沙县的农村。父亲在本地土生土长,母亲则来自于湖北。父亲出身于农村干部家庭,由于爷爷的威严管教,再加上从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形成了急躁而又懦弱的性格。

母亲生于湖北东部贫困的农村,生存环境相当恶劣,妈妈想方设法逃离了故乡。几经曲折,两个相隔千里、带着不同地域文化特征的人,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并有了我的诞生。

父母的婚姻,经历许多坎坷才达成,所以他们很珍惜我的到来,对我始终关爱有加。但这一切,更多地体现在物质的供给上。90年代的农村,多数人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但父母尽最大努力,给我提供了在农村人眼中看来较好的物质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自己并不是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童话世界中。虽然并未经历生活中太多的艰辛与磨难,但我逐渐听到了父母在生活压力下的喘息声。

母亲失业在家,但很有野心,她不甘心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极度向往大城市的生活;父亲则因为身体不太好而安于现状,守家重迁,不愿折腾,但又性格急躁,他们二人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生活不易,母亲曾经好几次想离家出走,但最终都放弃了。因为爱我,不愿意弃我而去。

就这样,日复一日,欢乐与笑声逐渐褪去以后,我看到了岁月的沧桑让父母的面容越发憔悴,生活的压力让他们的精神倍感压抑,只能通过彼此咒骂来发泄,同时却又在尽力维持一个完整的家。作为独生子,我在享受着父母提供的一切资源之时,也在独自承担着他们带来的所有压力。

艰辛迷途
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空虚与无助,却又找不到一个强大到足以托起我成长的力量,只能逃避。爷爷几十年如一日地拜偶像,这并未给我带来神圣感。我认为,拜偶像是一种心灵寄托,是自我安慰的麻醉剂,并不能与我的生命发生联系,这似乎也让我无法产生真正的敬畏。为此,我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垢。

我当时的生活意义,似乎只是通过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当时,正处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改革年代,农村人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进城,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我也不例外,只想在学习上不懈努力,通过升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从小学到初中,家里的半面墙壁都被我的奖状贴满了。这曾经是我最大的骄傲,也让父母在生活的重压下得到不少安慰。

2008年,我幸运地考上了县高中的重点实验班。然后,挑战开始了。身边的同学都是县城各地选拔上来的尖子生,学习能力很强,我没有任何优势。没有了父母照顾,第一次开始寄宿生活,一时间安全感顿失,再也没有初中时的锐气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更可怕的是,父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我读高一下学期的期末,父亲的先天性心脏病急性突发,生命一度危在旦夕。在家人们的齐心协力下,父亲住进了省立医院,经过艰难的手术,终于挺了过来。

这样的经历让我愈发缺乏安全感。在那座不大的县城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羡慕着周围家境优裕的同学,也深尝了底层人群生活的艰辛与挣扎。

放浪形骸
因为没能找到更高的价值依托,高二那年,我选择逃避,放浪形骸。我观看色情影片,追求各种感官刺激,通过自慰来释放压力,满足自己心灵的空虚。我沉溺于罪恶中不能自拔!

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无法逃避的高考摆在面前,它虽然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也让我重新振作精神,为未来的命运而拼搏。在高三那段煎熬的岁月里,我拼命努力,勉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1年,我来到梦寐已久的北京读大学。新鲜的大学生活让人充满期待,但转瞬即逝。因为不久我就发现,中青院并不是一个允许个性自由发挥的地方,它带给我的,不过是应试教育的余绪。校园生活培养的,是如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仰慕西南联大的“学术独立、为学问而学问”的教育理念,但在这里,却了无痕迹。

我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想要的东西,不知道前面等待自己的究竟是什么,也没有人告诉我未来的结局是什么。虚无主义的思想侵蚀着我原本就脆弱的心灵,生活的平庸渐渐熄灭了燃烧在我内心的火焰。

当我渴望掌控生活的时候,却看到自己正一步步地沉沦,成为生活的俘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大学生活相对宽松,我过起了比高中时期更加放浪形骸、更加不堪的生活。因为自卑而生发出强烈的自尊与羞耻,我不愿向人低头,向世界低头,在各种公共场合,我再一次选择逃避,不愿与这个世界发生任何关系。

大二那年,我试图摆脱封闭的状态,努力接触各类社交媒体,也开始参与一些公共生活。然而,不久,我就发现,这一切都来源于我的年少无知和一厢情愿,我当时曾幻想通过改造社会来满足自己内心的空虚,却不知这本身就是一种自义。

大四那年,在恋爱失败、考研受挫、求职艰难的多重打击下,我的生活意志几乎崩溃。就在我一无所有、灰心绝望的时候,我听到了福音。

反思过往
2015年3月15日,对我来说,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日子。那天上午,我第一次来到教会,感受到基督信仰浓厚的属灵氛围。传道人是我的同校师兄,毕业多年后,又完成了神学学习。他带我查经、祷告、唱诗,认真地为我解答人生中的许多重要问题。

在持续的教会生活中,我开始反思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上帝开始引导我阅读圣经,引导我在属灵氛围中的祷告和敬拜。这种伟大的恩典,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曾经拼命掩盖、竭力逃避的事实,都在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上显明出来,于是,耶稣开始成为我生命中的依靠。

长久以来,活在罪恶之中,让我与上帝产生了隔绝,我的心灵变得干涸。而今,我认识到,罪中的生活贬低了人存在的价值,让人只为短暂的今生而活,不考虑永恒的归宿。

也许,这正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思潮泛滥的结果;也是启蒙运动以来,对人类理性能量的自负冲动。人类几个世纪以来的反基督教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拆解了人类生活最根本的意义——荣耀上帝。唯有耶稣基督能唤醒我们内在的生命,带给我们悔改的生命、蒙赦免的生命和永远的生命。

我开始认识到,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并不是某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的释放,而是拿撒勒人耶稣的复活!这件事发生在首个复活节的早晨,耶稣亲自向门徒们显现。他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荣耀,暴露了世界及其中万物的弱点,证明了世界本身的缺陷,同时为之带来了永恒的盼望。

我开始认识到,耶稣基督的恩典无处不在——在大自然中,在世界历史领域里,在艺术领域中,在个体生命的试炼与痛苦中,以及在人类社会的一切法律与文化中。唯有依靠圣灵、得到更新的生命,才能在耶稣基督里洞悉万事,又在万事中看到耶稣基督的荣耀。

走出空虚
当开始思考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时,我发现了丰盛的生命就摆在我面前。上帝亲自以人的样式降临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上,是为了把我从虚无中释放出来。他接纳我为儿子,借着他的复活,赐给我永远的生命,让我看见永生,不惧死亡,永远与他同在。我本不配得到任何美善的事物,却借着他领受极大的恩典。

耶稣让我充满盼望,引导我内心深处追求丰盛圆满的生命。这就是我所体验到的信仰,他带给了我生命的尊严。

我开始领受生命作为上帝所赐予的最丰厚的礼物,学会享受生命中最微小的事,并为之深深感恩。我开始学会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并走出内心中可怕的虚无处境。我开始观察、欣赏身边美好的事物,这些都是上帝的恩赐,因此我感谢赞美主,感谢他丰盛的慈爱。

借着深深地信靠,我的心里存着极大的盼望,满怀欣喜地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神圣的力量,我遇到了真理并以此为喜乐。



来源:海外校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