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且看外国人如何惯孩子

[ 5497 查看 / 0 回复 ]

且看外国人如何惯孩子

好些人都以为中国人喜欢惯孩子,外国人则不然。其实错了,有些外国人不但惯孩子,而且不是小惯,是大惯,往死里惯,只是方式与我们不大一样而已。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看中法合拍的电影《风筝》,有这样一个情节,巴黎的消防员在一个小女孩的请求下,用云梯取下了挂在树上的风筝,整个过程耐心而友好。

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时孩子们的认知里,消防队的电话是万万拨不得的。邻家的小男孩因在爸爸单位误拨了消防队电话,单位领导和家长都遭消防队训斥并被告诫好好管教孩子,那孩子也因此挨顿他爸的胖揍。这个事件一段时间里被当成个典型案例经常被家长和老师提起。

后来慢慢才知道,在有些国家,像电影里消防队那样惯孩子其实不算什么,警察也一样。美国一个4岁男孩打911报警电话,要警察帮他做数学题。接线的警察并未挂断,更没发火,而是详细询问,耐心启发,直到妈妈发现后制止了通话。那孩子还振振有词:你不说需要帮助时找警察吗?

还有更大扯的。美国有个7岁男孩患有白血病,他一直想当蝙蝠侠,当地消防队和警察知道后,联手策划了剧情,服装、道具和演员面面俱到。那孩子当了一整天的蝙蝠侠,打败了各种“坏人”,最后警方给他颁发了象征荣誉的金钥匙,圆了他的英雄梦。

如果说上述孩子们的要求和想法,还属于积极向上,有的则让人哭笑不得了。一个8岁的爱尔兰小女孩打电话给爆破公司,要求炸掉自己的学校,而且要保证炸的时候所有老师都在里边,理由是这些老师周末也布置好多作业,没人喜欢他们。这就有点太离谱了,公司人员虽然一直忍俊不止,但还是“认真”地和她商谈了这个项目,并要求她提供学校的规划图和老师名单,之后再给她报价。

外国孩子有事不但爱打电话,还爱写信,想给谁写就给谁写,想往哪写就往哪写。没听说哪个孩子因此挨骂,惊喜倒时有发生。伦敦某小学一名9岁女孩写信给主演《加勒比海盗》的美国影星约翰尼·德普,要求“杰克船长”去推翻她的老师。正在伦敦拍戏的德普收到信后先与学校联络,孩子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学校通知到礼堂,“杰克船长”和部下忽然出现,孩子们的惊喜与疯狂可想而知。德普表演了十五分钟,不过他说他不能推翻老师,因为外面有警察埋伏。离开前,德普与写信那小女孩紧紧拥抱。

英国一个5岁男孩写信给皇家邮政,问寄一封信到火星要多少钱。这可把邮政难住了,于是他们把问题转给了美国航天局。美国航天局经过认真计算后给孩子回了信,不但告诉他需要多少钱,还详细说明了计算依据是什么。还有一个德国的6岁男孩,因为得知冥王星不再被认定为行星,想到它一定会很难过,就写信给航天局,科学家回信用浅显的文字做了解释,并告诉他冥王星不会难过的。

吉尔吉斯斯坦有个10岁的小女孩,特别喜欢纽芬兰犬,可惜家里没钱给她买这么贵的狗。不知脑子哪根筋搭错了,她写信给俄罗斯总统普京要。后来的事你猜到了,那个倒霉的俄罗斯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接到一项不伦不类的外交任务——代表普京去给那孩子送狗。看来在惯孩子方面,严肃的政要也未能免俗。

美国总统奥巴马有个为孩子写请假条的“爱好”,当然,不是为他的孩子。有次他在维斯康星州参加集会,一个叫约翰的男子和他10岁的女儿也在现场。约翰向总统提问时说到女儿因此没去上学,奥巴马问:“是否需要我写张假条?”问了女孩的名字后,当场拿笔写了张纸条,并从讲演台上走下亲自递到女孩手中。纸条上写着:“肯尼迪的老师,请原谅肯尼迪的缺席。她跟我在一起。奥巴马。”

这次之后,奥巴马还写顺手了,好几次在参加活动时,给现场没去上学的孩子写了请假条。奥巴马在政要里也不算特例,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脸书”上也贴出过为一名学生写的请假条。

不过比起里根来,上边这些都不算事儿。那年,美国有个叫比利的7岁男孩身患绝症,来日无多,虽然“命比纸薄”他却“心比天高”——梦想当总统。时任总统的里根听说后,决定帮他实现这个愿望,让他临时当一天总统。孩子“当总统”那天,真的在白宫总统办公室坐到了里根的位子上,“助手”里根为他详细介绍了总统的职责及日常工作。面对送达的文件,小比利与里根讨论,取得一致后,请里根“代为签署”。工作之余,两人还开心地聊起了家常。

你可以说里根做得再认真,也不过是装装样子哄孩子开心,但拿国家大事当“儿戏”,让孩子来真格的,也不是没有。美国华裔女孩阿莉娜出生在中国,后来被一对美国夫妇领养,10岁时,她有了当美国总统的梦想。但妈妈告诉她,这是你唯一实现不了的愿望,因为宪法规定,必须是在美国出生才有资格竞选总统。她不服气,竟然动了修改宪法的念头,马萨诸塞州议会更“没正经”,允许她在听证会上发言呼吁。她慷慨陈词:“你们想想,那么多优秀的人没机会为人民服务,仅仅因为一项两百年前的法律!”一屋子议员郑重其事,饶有兴趣地听着。

刚刚在电视上看到,在澳大利亚的一场慈善橄榄球赛上,一个4岁的小男孩误入球场。正当他不知所措时,球员停下比赛,把球递给他,小家伙也不客气,抱球冲着球门蹒跚而去。更奇妙的事发生了,球员们开始配合他,跟在后边假装扑抢,还纷纷“失败”倒地,让他一条龙“得分”,全场掌声雷动……

从这个令人沉醉的场面中回过神来,我不禁陷入沉思。我不否认此类事例中的某些不乏作秀成分,即便如此,秀这个而不是秀那个,足以说明一个社会的风尚。

中国人或许认为孩子属于家庭,惯孩子往往是家里惯,家长为孩子做什么都行。外国人或许认为孩子属于社会,惯孩子常常是外边惯,成人遇到孩子,瞬间融化。他们认为,孩子与成人是平等的,需要尊重;孩子的梦想是可贵的,应该鼓励。孩子是一个社会最有价值的财富,未来杰出的科学家、学者、艺术家、领导人等,就在他们之中。


来源:微信,林中奇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