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成瘾,满足的虚假承诺

[ 5003 查看 / 0 回复 ]

几天前,一位好友跟我聊起他近来的挣扎。
他说:“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玩游戏,现在是写论文的关键期,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
我问:“是不是压力越大,就越有想玩游戏的冲动?”
他说:“是啊!而且一玩就停不了,有时不吃晚饭就开始玩,一直玩到夜里两点。”
我问:“持续多久了?”
他说:“快半年了,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一旦玩起来就很兴奋,玩完又很空虚,很自责浪费了大把时间在没用的事上。”
我问:“那到底是怎样一种兴奋的感觉?”
他说:“就是打怪啊,不断提高等级,获得更强装备,不断打更强的怪……每次打大怪都特别紧张刺激,升级了就特别有成就感,可没多久,就对到手的装备习以为常,就又开始追求更好的装备……”
和他的聊天,唤醒了我几年前沉迷游戏的记忆。曾经有整整一个暑假,我每天足不出户,花十来个小时在一款仙侠类游戏上,不停地打怪升级,不停地在“满足与不满足”的循环中沉沦。直到有一天,快打到最后了,看到主角的一句台词,深受震动。他说:“人欲无穷,渴念丛生,世间焉有例外?”顿时让我陷入沉思,抬头环顾左右,看着身边的那些一年级小学生和三十多岁的油腻大叔,每个人都在兴奋地敲击键盘,一时令我恍若隔世……
是啊,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渴念像杂草一样,一波倒下,一波又生,人世间哪有例外?游戏也是,总是追求最高的等级,哪里是尽头?


成瘾的强大魔力
几年之后,我在全美最大的一家基督教心理咨询中心实习。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成瘾患者。从14岁的网瘾少年到83岁的酗酒患者,还有一些吸毒者、暴食症患者、工作狂,等等。成瘾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凡是被其捕获的,无论男女老少,都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在听了成百上千个让人心碎的故事后,我逐渐发现,很多时候,人们对某件事物上瘾,不是单单为了追求快乐,而是为了规避痛苦。成瘾就像一面棱镜,总是折射出这个世界的破碎与人生的某些痛苦。很多酒精或者药物成瘾者,大多婚姻破碎,家庭不幸,有创伤经历。他们想用酒精或药物来麻木自己的伤痛,在半醉半醒之间获得短暂的解脱。
有一位反复与酗酒作斗争的中年男人丹尼尔告诉我,他戒了好多次,可每次康复不久,内心的瘾总像恶魔一般将他又拉回到从前的状态。他说他常常下班开车经过一个加油站,在停下来加油时,总会看到旁边的酒吧,一想起马上又要回到家,去面对总在抱怨的妻子、叛逆的女儿和一堆要付的账单,他就想着,我只要进去喝一杯就好。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接下去的日子,他每天都去喝酒,并且每次都酩酊大醉,甚至还有一次出了严重车祸,撞在了路边的树上。几个月后,他的妻子要跟他离婚,他又开始酗酒……
像丹尼尔这样成瘾的人,还有成千上万。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么严重的成瘾症,但不可否认,我们正身在一个处处充满诱惑的时代,那些让我们开心又后悔的“双十一”购物,那些永远也刷不完的好看的美剧、韩剧,那些永远都在刺激我们视觉神经的网络游戏,甚至微信、微博、Facebook,都在悄悄地偷走我们的时间,占据我们的心灵。


选择快感,放弃食物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叫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时代,我们总是担心被落下,所以每天会难以自制地花大量时间在社交软件上,它逐渐让我们形成了一种对交流的依赖和对信息的渴望,而且这种渴望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所以越来越多的Wi-Fi成瘾、朋友圈成瘾、购物成瘾等,接踵而来。
但是,到底是什么让成瘾式的体验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呢?
1953年,蒙特利尔大学的科学家奥尔兹与米尔纳进行小白鼠实验时,偶然发现小白鼠大脑内存在一个“快感中心”中枢,他们开始探究刺激这块区域会带来多大的快感。
首先,他们让小白鼠禁食24小时,然后把它放在一根短管的中间,管道两头都有食物。通常情況下,小白鼠会跑到管道一端吃东西。但如果小白鼠在之前被电击,其快感中心受到刺激,它便会待在原地,一动不动,哪怕很饿。和一份有保证的食物奖励比起来,它更愿意等待可能出现的另一次电击。之后,科学家放置了一根电击杠杆,小白鼠发现后,每5秒钟就去电击自己一下。然而它们毫不满足,会一直不停地按压杠杆,甚至直到力竭而亡。如果自我折磨能刺激大脑,那么小白鼠就能忍受这种折磨。
1970年,美国杜兰大学科学家罗伯特西斯,在精神病人身上做过类似的实验。他在精神病人脑中植入电极,并交给他们电击遥控器。结果发现,他们和小白鼠的表现一致,平均每分钟电击40下,甚至几个小时后,有人拿来食物,尽管他们非常饿,还是不愿意停下电击来吃东西。

被混淆的渴望和满足
也许你听说过多巴胺,就是快感中心受到刺激时分泌的神经递质。它通常被认为是让我们觉得快乐的东西。所以无论是小白鼠还是人类,都不顾痛苦地追求电击,获得一时的快感。
然而,科学家通过研究告诉我们——那不是快感,而是渴望。多巴胺会促使人期待得到奖励,却不能感受到获得奖励时的快乐。接受刺激后,大脑仅仅给出了会有快感、会获得奖励的承诺。每当这个区域受到刺激时,大脑就会说:“再来一次!这会让你感觉良好!”每一次刺激,都让小白鼠寻求更多的刺激,但刺激本身却不会带来满足感。
多巴胺控制的是我们追求快乐的行动,而并非快乐本身。所以,当我们的快感中心被刺激的时候,我们所感受到的是对获得快乐的期待,而不是快乐。当多巴胺劫持了我们的注意力时,大脑只会想如何获得或重复那个触发它的东西。
大量分泌的多巴胺会放大“及时行乐”的快感,让你不再甘心长期的后果。它混淆了渴望和快乐、期待和幸福,将我们带入危险境地。尤其在这个到处都是诱惑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很容易陷入越来越多的捆绑与辖制中,我们在追求快乐时落入网罗,一次次地沉迷于玩游戏、喝酒、刷剧、购物等带来的一时的虚假满足中,然后欲罢不能。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诱惑,使自己不至于沉沦呢?


面对诱惑,不要相信自己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它取材于希腊英雄奥德赛的故事。奥德赛是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他是希腊西部伊萨卡岛之王,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曾参加特洛伊战争。在战争中,奥德赛献木马计,里应外合攻克了特洛伊城。10年血战,终于取得胜利,在率领同伴回国途中,他历经了各样艰难险阻,但都一一胜过。
现在他即将回家与阔别10年的妻儿团聚,然而他从朋友那里得知,他将要越过一片非常危险的海域,那里会有一群海妖,故意用美妙的歌声来引诱人,摄人魂魄,引人蹈海而亡。这样一位英勇善战、不可一世的将军,将如何度过最后一站呢?
也许有人会想,他肯定不在意这个诱惑。然而,事实上他做了两件事,反映出他深知在诱惑面前,人人都会软弱的大智慧:第一,他让所有船员都用破布或者棉花塞住耳朵,这样他们就听不到海妖的声音,避免受诱惑。第二,他对自己并无信心,便叫人把自己绑在桅杆上,这样,哪怕偶然听到声音被诱惑,因身体无法挣脱,也可保全自己。于是,他平安地度过了这片海域,得以与家人团聚。
这件事给我们两个启示:
第一,面对诱惑,永远不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戒酒康复的人来说,“我只要喝一小杯就好”的念头,常常是他们再次失败的原因。
第二,远离诱惑源,让自己没法屈服欲望。约翰•德莱顿曾说:“远避诱饵好过在鱼钩上挣扎。”如果晚上睡觉前你没法做到躺在床上不玩手机,那就将手机设为定时关机。如果你想戒烟,就要远离那些易使自己陷入吸烟诱惑的朋友圈或场所。
然而,这些小窍门对于控制我们的外在行为固然有用,但在不能相信自己能力的情况下,我们又该靠怎样的内心力量去战胜诱惑呢?成瘾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快乐,我们内心真正的渴望又该怎样得到满足呢?


内心真正的力量和满足
《忏悔录》的作者奥古斯丁年轻时生活放荡,渴望在情欲中获得满足,却常常感到巨大的空虚和痛苦,又难以自拔。有一天,正当他在花园里因信仰而辗转彷徨之际,耳边响起清脆的童声:“拿起,读吧!”他急忙翻开手边的圣经,于是“顿觉有一道恬静的光射到中心,驱散了阴霾笼罩的疑云”,他意识到,原来人心是为上帝而造,如果不在上帝里面,人就永远不会安息。他开始忏悔自己的罪行,接纳上帝做自己的救主,靠着主,他最终脱离了情欲的捆绑,获得了自由和满足。
《约翰福音》第4章记载了一个被情欲捆绑的撒玛利亚妇人,她每天要在正午顶着烈日趁无人时去井边打水。她曾有过5个丈夫,现在这个丈夫是没有保障没有名分的同居。这位可怜的妇人,经历了5段破碎的关系,仍在尝试,仍在寻找那种无条件的爱,却只能通过不断离婚再婚的方式,来满足内心对爱的极度渴望。即使经历无数失败,即使是没有名分的同居,即使被人唾弃,她也在所不惜。
可惜,纵然如此,她还是没找到那种爱,还在饥渴,她柔弱的肩膀还需要每天扛着沉重的水罐,顶着烈日,小心翼翼地躲过众人的目光去打水。她想得到真爱,却得不到;想觅真情,却无处寻;想有真依靠,却不可得。
这位妇人和我们一样,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求,无论用什么都填不满,都无法替代,那种渴念总会在暗夜里提醒你,唤醒你,催促你。
耶稣指出了我们内心真正的需要。耶稣对她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参《约翰福音》4:13-14)耶稣就是道成肉身的上帝,他是我们真正的满足,我们的心是为他所造的,若不在他里面,我们的心只会在“满足与不满足”的欲望循环中难以解脱,永不得安息和满足。
我的朋友后来接受了福音,他告诉我,虽然他  偶尔还是会玩游戏放松,但他内心的空洞开始被填满,他也有了团契生活,能够从人与人在基督里真实的交往中获得很多快乐和安慰。
我很开心,因为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如今已经被主的爱所治愈。
那么,今天,你愿意从无休止的欲望和诱惑中得到解脱,被耶稣的爱治愈吗?

转自OC
百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