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破茧——一个留美高中生与上帝相遇的故事

[ 5054 查看 / 0 回复 ]

破茧——一个留美高中生与上帝相遇的故事

张怀宇

2014年末,我决定在国内初中毕业以后,赴美留学。相较于多数早有计划并精心准备的留学生,显得格外仓促。尽管如此,一向独立的我没有依靠母亲的帮助,也未寄望于留学中介,而是独自完成了选校和申请的所有工作。
期间,我了解到作为海外留学的国际学生,美国公立高中大多不对我开放名额,而私立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教会学校。我下意识地选择了数所基督教高中,一方面由于基督教学校学风优良、人文包容的声望,另一方面处于我对基督教这一深刻融入美国文化的主流宗教的好奇之心。

准备启程赴
20154月,我现在的高中MaranathaHigh School向我递来了橄榄枝。这是一所坐落于西海岸洛杉矶郡的私立基督教高中。在当时仍开放申请的为数不多的学校中,这也是综合素质最令我中意的一所。被录取后的数个月,我不紧不慢地进行着赴美的各方面准备,并在此时做好了步入一所教会学校的心理准备。
我当时确立的心态大致是:不排斥宗教文化(尽管宗教与我先前接受的唯物主义教育有着相当大的冲突)、积极了解、虚心学习、对于选择信仰基督教的可能性持开放态度。
秉着这样的态度与观念,我于20158月份启程赴美。

独特的开学庆
初到美国高中的我,经历着所有留学生必然面临的文化冲击。新语言和新环境一面带来压力,一面又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庆祝开学的嘉年华那天,我首次领略了敬拜的风范。当时,几位学校领导在典礼上致辞后,一支简单而精悍的乐队登台开始了演奏。顷刻间,场面激情澎湃,与国内学校的开学典礼相比真是别开生面。当时的我,虽不能完全领略歌词中的全部含义,却被其鼓舞人心的旋律所震撼。对于音乐一向感兴趣的我,清晰地感受到那音乐中所传达的喜悦与欢颂。这一体验成为令我记忆犹新的亮点。

耶稣与福
随即我便投入在校的学习生活。除了共通的文化课,宗教课程也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我因是第一年入校,便被安排学习最为基础的耶稣与福音课程。由学校提供的对基督教的系统学习,为我这样一个从零开始了解基督信仰的学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信息。
James Layton先生是我的老师。能得他的言传身教可谓是我所领受的一大恩典。
首先,是他用来解读和传授圣经知识的方法。先生并未直奔主题,讲福音书的内容,而是从基督教的世界观讲起,凝练地带过旧约中关键的人物事件等知识。这样详尽的讲授,顾及了包含我在内的,众多对基督教鲜有了解的国际学生。加之他对福音书透彻的分析和对寓言栩栩如生的讲解,让我对福音书文本的形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此外,先生常常在课前课后带领大家祷告,且时常鼓励学生们带头为彼此祷告。由此,我接触到了祷告这一向天父直接、真切地倾诉的途径,切身体验了何谓相信有上帝同在

经历团契相
如果说,宗教课程是打开我了解基督信仰的契机,那么团契聚会则是令基督信仰融入我生活的起点。
在学校国际部的介绍下,我加入了Zoe阿姨的团契。阿姨的住处紧邻校园,从学生中心楼门口便可以看到山坡上伫立的大宅。一个周三的下午,我走上山坡,叩响了大门,阿姨亲自开门欢迎我。这位用熟悉的中文问候我的阿姨,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和蔼、热情、极富亲和力。
这团契是专为中国学生开设的,来参加的大多是同校的同学,有些是寄宿在阿姨家里的留学生,也有刚刚毕业的校友。能和来自同一文化环境的,且平日朝夕相处的同学一起聚会,令我感到无拘无束,且熟悉自然。
在每周的团契上,我们会一起唱歌敬拜,然后轮流分享过去一周的经历和见闻,又或者提一个话题各抒己见。相对于课堂上多数时间单方面的倾听,在团契里我有更多机会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借着这个过程,我得以认清了自己为何对基督福音有兴趣的根源。

超越童年阴
谈及我与上帝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及我少年时的一些经历。
在我9岁时,出轨的父亲执意要与母亲离婚。历时一年的挣扎与官司后,我的家庭破裂。
起初,我被父亲接走生活,但他对我甚是冷淡,也很少照顾,只是将我丢给了奶奶照看。一年之后,当我听闻他计划把我从北京彻底送回并留在东北老家时,我终于忍无可忍,设法跑回了母亲那里。而后,我的抚养权易主,父亲除每月支付抚养费以外,再无其他联系;至今近9年,依旧如此。
那一段发生在我小学尾声的噩梦,跟随了我整个初中时代,直到高中赴美。我变得神经质,难以信任他人;我滋生出强烈的怨恨,仇视背弃家庭的父亲和引他出轨的第三者;与此同时,我又难以控制地羡慕身边同龄人拥有的父爱,极度渴望同样拥有一位爱我的慈父。
这样,上帝的出现深深撼动了我数年来宛若冰封的内心。他正是我一直渴望遇见、值得我全心信赖的那一位。即便我无法在身体上触碰他,或者以肉眼看到他,我仍坚定地愿意相信他一直以来都在我身边,是一位值得我放下一切戒备与恐惧去信任的天父。
我因过去所经历的苦难而对人性罪恶的厌恶,在他那里都被克服和超越。这种信任使我被主吸引,在积极领悟天父教诲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爱与宽恕。
这让我若干年来第一次真正从心中破除了怨恨,放下我所经历的不幸,转而追寻为身边的人带去正能量。上帝对我而言,确如父亲一般,将我的灵魂从绝望中拉回,给予我新的希望,让我对他人,也对自己,拥有一份美好的信心。

相见恨晚的受
2016423日,在造访南加大一家庭教会的时候,我感到时机成熟,便在那里受浸,正式成为一名基督徒。这是我经历一年多的学习和感悟之后,鼓起勇气做出的决定。
事实上,我并不感觉受洗是一个如何急促的转折,也未感觉信主使我先前的生活与思想被完全推翻。
不同于很多基督徒感到受浸如重生,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相见恨晚的感慨,以及一种长久以来难以言表的心情被完全理解和诠释的豁然开朗。耶稣并非带来崭新的美好,而是抹去蒙蔽在人心头的罪恶。
对我而言,被抹去的是怨念与绝望,使我放下仇恨和责难,走出被伤害的阴霾;被点燃的则是我坚持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的热情。我仿佛找回了曾经单纯而强烈的心境,能够平淡地接纳缺憾,着眼于美好,着手于创造美好。

以音乐敬拜上
心灵的转变必有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我身上,这种转变由音乐彰显得最为明显。
早在小学时,我就是一个热爱音乐,且极易被音乐的情绪所感染的人。我曾经学习过声乐,但因家庭变故搁置了。此后我一直未曾找回重拾歌唱的热情,加之偶尔尝试表演却铩羽而归,于是便一直荒废着。
随着信仰的逐渐坚定,音乐再次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音乐和敬拜成为了我在情感上感受福音最强烈的途径,也成为我抒发对耶稣的敬仰与热爱最真切的方式。
自入校以来,我从普通合唱课加入到高级合唱团,随团排练和演唱,其间每首歌曲都饱含着对上帝的赞美。信主后,我报名了学校的敬拜团,登上全校礼拜的舞台,用我激情澎湃的风格演唱,用我真切而强烈的情绪感染同学和老师们。
我固然要经历合唱团汇演前一周每天持续到晚上9点的辛苦排练,要克服面对近700位师生登台的紧张,但我深知,我为天父歌唱,故我无所疲倦、无所畏惧。

以一生之力跟
耶稣拯救了我的整个心灵。他的神迹体现于我生命的点点滴滴,渗透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也深知,纵使我再虔诚,置身于不完美的人间,疑惑和困扰总会存在。身边对待信仰轻浮麻木的人,与我的信仰相悖的人,都或许会动摇我的信仰。但我坚定地相信,无论多少动摇,也抵不上天父无条件的爱,也不足以撼动我对父神的信靠与追随。我相信天父知真理,而我辈身为上帝之儿女,自当永不停歇地追求天父的真理,以耶稣为榜样,传递福音的美好。在耶稣的榜样与鼓励下,我参加了赴多米尼加的宣教旅行,为身体力行传扬耶稣的福音而迈出突破自己局限的一步。
这只是开始,我既决心信主、侍奉主,便会竭尽一生之力跟随他,直至与天父团聚。


摘自《最新文章》
最后编辑齐鲁 最后编辑于 2018-06-19 07:19: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