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教养的深度

[ 4117 查看 / 0 回复 ]

教养的深度

教养的深度,并不是有良好的家教,也不是受过学院教育(大彻大悟)

作者:美国 刘茁Jennifer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有教养?

曾经以为,有良好的家教、受过学院教育、三观正确,应该算是有教养的人。

可是,走的路多了,遇的人多了,经历的岁月多了,才发现,教养,真是深不可测,人类或许难以触到它的海底。

01
来美国多年,我尽力入乡随俗,在公众场合小心地维持一个有教养的形象:不乱丢垃圾、不高声喧哗、买东西排队、对陌生人微笑… 一直以为教养是一个标尺,我们似乎已经基本达到。

直到有一天,有些小事,突然点亮了我的夜空,才意识到,教养是一个有深度的东西,每一次经历与思考,都让我感觉到自己的肤浅。

在费城的时候,我常带孩子们在社区公园玩。那里草地青青,优美安静。我总是留心不乱扔垃圾,保持公园清洁。

有一个黄昏,我遇到散步的邻居老太太,她指着草地上的阳光说,“你看这一切多美啊,我在这住三十年了。” 我点头,然后对她说,“你看,不知什么人丢的汽水瓶,可真没有公德心!” 我抱怨一番,然后推着孩子回家,扭头看到老太太正捡起地上的汽水瓶、塑料袋等,默默丢进垃圾筒中。

后来我才注意到,她每天散步时,都戴了手套,总是随手在清捡地上的垃圾。

02
有一次我在一间超市买东西,又在用餐区帮孩子们买了一些零食。我手上抱着小女儿,示意三岁的儿子到旁边的桌上先坐下。

可是等我走到了,发现儿子已拿起别人剩在桌上的半筒冰琪淋吃上了,我即时大怒,上前抢过那半筒冰琪淋,扔在一边,一边骂儿子:“你知道这有多脏吗?全是细菌!”

儿子不知所措地看着狂怒的我。

这时,一位老太太走过来,递给儿子一块纸巾,一边轻声对我说:“请不要这样说他,他并不知道做错了什么。”

我一听,马上对老太太说:“是谁这么缺德,将垃圾放在桌上?!”

我拉起儿子的手,愤愤地准备离开,却看见老太太捡起我扔在桌上的那半筒冰琪淋,丢进垃圾箱内。

这两位普通的白人老太太,让我看到了教养的深度。

我的教养是不去犯错。可她们的教养却是不但不犯错,而且愿意为别人的错误负责。

03
美国的小学生,有加入童子军的传统。

有一天女儿的童军小组在超市外义卖饼干,我和另一位妈妈在旁边帮忙。正在大家有说有笑的时候,突然一辆车子停在离超市大门不远的路边,一位胖胖的女人下了车,脱下裤子,就蹲在路边方便。

光天化日之下发生这样的事,孩子们看到了,都指着惊叫起来。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谴责这个人。甚至还想拿出手机拍下来。

孩子们也指给另一位帮忙的妈妈看,她本能地用手捂住嘴笑一下,但立即恢复正色地对孩子说:“不要往那边看了,这个人一定是因为有精神或者身体上的疾病,没有办法,才会这么做。”

大家于是回去卖饼干,再没人提起这事,人来人往的停车场依旧风平浪静。

可是就在不久前,在华人聚居的城市,有一位华裔老太太在街边方便被拍下来,并且还是系列多图,各种细节都被传到网上,一时之间评论满天飞,纷纷指责华人素质多么低或者如何丢了华人的脸等等,非要人肉出当事人不可,似乎还有记者采访了市议员等等。

两件事情一对比,我突然明白,类似事情发生,因为旁观者教养的不同,完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读。

那位童子军的妈妈,一下子打破了我的思维定势,让我知道事物的美与丑,对与错,并非关乎事物本身,而是关乎教养的深度。

这样的事情经历得多了,我教养的尺度总是被改动,才渐渐明白,教养是无法丈量的,它深不见底。

过去的我,总认为教养是一个可以达到的标尺,只是因为心灵与眼睛被一些东西蒙蔽了。现在回头再看,才发现,在我们的生命中,其实早有一些厚重与深沉的积累,只是当时没有看清,或者没有悟到。

04
我的奶奶出生在1900年,一生饱经离乱沧桑。

我小时候,七十年代,镇上常有一些傻瓜、疯子游荡。那时候人们生活物质匮乏,更没人顾及这些弱势群体。

他们经常被人恣意嘲笑与欺侮。

可是,奶奶却常拿吃的送给他们。奶奶常说,以后条件好了,骨肉得以团聚,她要摆一桌大宴,专门请这些瘸子、傻子们当座上客。有一次,奶奶将一个叫“李常贵家的”疯子领回家,让她趴在门台上,帮她缝裤子。

因为恐惧,我对这个“李常贵家的”印象非常深刻,她一头花白乱发,裤裆大大裂开,露出烂棉絮,臭气熏天。奶奶缝一针,“李常贵家的”骂一句,奶奶就这样坚持帮她缝上了裤裆。

后来伯母说:“娘,你可别再领家来了,咱孩子害怕。她男人都不管她,你管呢!” 记得奶奶说:“虽然疯了,可毕竟是个女人,她这样在大街上跑,丢脸的是大家啊。”

这镇上的人,曾经欺负奶奶孤儿寡母,掠夺她的财产,让她做苦工、跪小黑屋。可她却这样回报这个小镇。“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05
父亲曾是那个小城医院最早的科班毕业生。后来有一阵子,医院派系争权,父亲因不参加派系,非常受排挤。

虽然年幼,父母从不和我们提及任何事情,但我也能从气氛中感觉到时事艰难。排挤父亲的主要是同在外科的一个姓王的医生,他大概是什么头头,当时王医生的孩子们“子凭父贵”,在医院中耀武扬威很“撑劲”。

有一次王医生的大女儿无缘无故地在背后踢我,还骂我。因为她大我5、6岁,我不敢还嘴。但这件事我一直记恨着,总想等自己长大了,有力气,好好还击。

后来,时过境迁,那些得罪人太多的头头,都调到其他地方去了,包括这个王医生。

许多年后,在另一个城市,我与父母及姐姐在大街上走,突然姐姐低声说:“看,王XX,别理他! ” 父亲听说,却亲切地叫着王的小名,快步迎上前去,双手握住王XX,热情寒暄起来。王夫妇俩显然有些错愕,但也马上热情地与父母攀谈起来。我和姐姐在一旁目瞪口呆。

有人说,“原谅别人,不是因为他配得上你的原谅,而是因为你配得上内心的平和。” 父亲常对我说:“豁达大度,慷慨助人,我总不及你奶奶。” 现在想来,宽容博爱,忍辱负重,我又不及我父亲。

许多年来,我一直铭记着祖母与父亲的教导,学习着他们的克己复礼,早早学会背诵“朱子家训”,但是,因为幼稚、因为恐惧或者因为仇恨与刚强,我只得到皮毛,却迟迟没有看到父辈们教养的深度与本真。

06
中国的文人当中,我独对丰子恺怀有莫名的亲切感,主要来自他文字中敦厚宽容的处世之道,是一种文人情怀,更是教养的深处。

丰子恺在战乱逃难中曾经遭遇船家勒索,虽然令人气愤,可是他却说,看到船家的棉衣露出破絮,这时,他“不见诸恶,但见众苦”。

隐约记得《辛德勒的名单》中一句话,大意是:“真正的权力,是在可以杀戮的时候赦免。”

人们总是要在经历过血腥的战争之后,才开始体悟到,生命的真义高于一切知识、财富与权力。洛杉矶有一间著名的犹太人纪念馆。主要是保存了二战时期犹太人的血泪历史。但是博物馆的名字叫“容忍博物馆”。

铭记仇恨是一种本能,让仇恨化成容忍,才具有超越种族与国界的力量。

如今这个世界上充满着好勇斗狠,以恶制恶,以牙还牙的戾气,可是这些解决不了问题。

人们一定要伤到深处,才能情到深处。

教养不是心灵鸡汤,与财富和学历没关系,与精英和领袖也没关系,它来自更深的海底,来自整个人类的涓涓细流,关乎生命。虽然教养不是法律,也不是宗教,它不强迫你,但却能够波澜不兴地改变着世界。

从蒙昧到透澈,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但是可遇不可求,你必要在这条路上不断地思考与内省。

教养越深,内心越宁静。
一个人今生是否可以达成这种宁静,是非常自我的一件事,是一个人对内心的终极交待。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如果或早或晚,能够有所顿悟,能够做到宽容与放手,那就是最大的幸事。

世相纷繁,前路漫漫,唯愿众人同路,抵达平静的深海,笑看风轻云淡。

                                                            —— 2018/7/15  写于圣迪玛斯
来源:网络
最后编辑葡萄枝 最后编辑于 2018-11-18 23:20: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