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
- 管理员
- 954
- 1089
-
2008-11-24
|
山风
2019-11-23 15:12
|只看楼主
1#
t
T
所谓好人只是没有机会犯罪而已 文 | 李贤 “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这种问法常见于观看影视时,因为几乎所有影视,好坏的立场都十分鲜明。编剧们似乎非常有意识的借着影视里的人物来定义好坏,而这好坏的定义可能是被文化、民族和国家立场所决定的。这或许也是国内电视剧质量好不到哪去的原因,这从来都不是成本投入和明星阵容的问题,而是思想层面的欠缺。本文中,笔者要结合自己现实的经历,以及圣经的神学,对中国传统所谓的“好人”概念再度定义。为便于理解,笔者会诸位读者分享以前的一两件小事:1 有时我们对好坏的界定,完全是出于本位的思考。而这种主观的定义,时常是夹杂着些许的不屑和愤怒在其中。早些年第一次去香港参加学习,那时香港和大陆的关系相当紧张,部分香港人因为水货的关系对大陆人十分不满。香港是一个购物天堂,特别是各种药品、电子产品,对于国内同胞相当具有吸引力。我也一样,无法免俗,被许多朋友委托代购药品。因为自己不知道该去何处,也不熟悉香港的交通,所以只能委托小时就认识的小妹一同前往。她是佛山人,广东话很流利,便于沟通。去到其中一家店铺,不知为何小妹竟然和店主大声吵闹起来,一时尴尬无比。虽然我是广东人,但是却不会也听不太懂广东话,只能问小妹为何。小妹努力的压抑住自己的愤怒,告诉我,原来店主是不愿意做我们的生意,甚至叫我们从哪里来,就从哪里滚回去。听闻如此,内心一时对港人的好感所剩无几,甚至也不觉得对方的素质有多高。因为不少大陆人去香港倒腾水货,所以该店主毫无理智的仇恨大陆人。对于我而言,好坏的概念其实是和利益与基本的礼貌相关(当然也不排除诚信的问题)。因为我被冒犯,所以我不觉得对方是好人。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说对方是好人,其实不一定对方的道德品行多好,而是因为对方给自己带来实际的益处,好坏就变得更加模糊了。对于崇尚实用主义的中国人来说,似乎好坏真的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否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好坏纯属是利益的考量。2 另外,我们可能对于好坏的认识不过是流于表面而已。第二件事情,也是在香港。学习结束以后,我们一大群人准备乘地铁去深圳。只是身上的零币不够,无法购买车票,因为站小也没有人工售票处,一群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位潇洒的“古惑仔”走来,上衣是汗衫,下面是垮裤,脚上还穿着一双人字拖。如果不出意外,这类人一定是我们下意识拒绝来往的,我甚至不怀疑对方是否有吸食毒品,因为看起来实在是衣冠不整,营养不良。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很乐意帮我们换零币,甚至发现自己身上零币不够后,先跑去向小卖部兑换。虽然他的粤语没有听懂几句,但是着实可以感受到对方的真诚和热情。一时之间,我重拾对港人的好感,直呼对方是一个大好人。与前面那位店主相比,这位“古惑仔”小哥看起来更像是坏人,但是他却很热情的帮助我们这些陌生人。可见,好坏与衣着打扮没有关系,甚至也不一定如各地文化所定义的。两个简单的故事,都可以说明其实我们对好坏的定义是很肤浅的、主观的以及功利的。圣经中从来不认为有所谓的好人,而是说世人全部都是罪人。所谓的好人,其实只是没有机会,或者没有被暴露出来的坏人而已。我们的良心也是在诚实的指证上面所讲的。3 好坏也绝对不能以人种和民族、甚至是地理和民族身份来区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所有的同盟国都大肆谩骂该死的德国,说他们是人类社会的罪魁祸首,发起了惨无人道的世界大战。其他的坏是不用细说的,但是同盟军也不见得有多么的好。德国战败之后,不少同盟军肆意抢劫,杀人和强奸无辜的德国人,其实这些作为并不比发起战争的德国人好到哪里去。罪,隐藏在所有人的内心中,所谓好人,只是没有机会犯罪而已。这也是刘慈欣在书籍《三体》中对人性深入的剖析:当地球宇航舰队只剩下三艘舰艇时,表面的和睦在生死的考量之下不过如此。他们不约而同的对对方开炮,死亡面前,什么大道理和美好的蓝图都是虚假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定义好坏呢?我们应该从独一神耶和华的角度来定义,因为只有祂才是道德秩序的设立者。其实对好坏的界定就是属于伦理道德的思考范畴,而伦理道德的基础必然是宗教信仰,否则该伦理道德就形同虚设。如果不是出于传统的宗教信仰,那么必然是神话了某个机制,类似政府或者是某个民族。对于我们这一代,其实更可怕的是,好坏的概念现在逐步的被形塑成为民族主义化。其实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正是所有战争爆发的缘由。极致的民族主义化,就是反人类的倾向,将某个民族的利益绝对化、神话,以至于讨伐与民族利益相互冲突的其他民族。我们必须得重新认识圣经对好人的界定:“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3:10),圣经又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在圣洁的神面前,人自以为是的道德不过是破烂的衣服而已。这种认知也是中国文化里最最欠缺的:中国文化没有忏悔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并不认为我们是一个坏人,中国文化中始终对人性有无比的乐观。有时,我们对人罪性的认知是欠缺深度的。对于基督徒而言,当我们这种认识越发被稀释,基督就会越发被排挤出我们的生活。这并不是说,基督只是赦罪,而是说人本身最大的、最根本需要被解决的,就是罪本身的问题。但是,我们只是关注罪本身,也只是活在痛苦和懊悔中,因为律法只是叫人知罪,福音才能叫人胜过罪和死亡。作者简介李贤,牧师,现于湖南服侍;道学硕士、文学硕士;专注于系统神学研究,青少年教导。以牧会与神学教育为志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