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大爆炸说与神存在的论证

[ 10338 查看 / 0 回复 ]

刘良淑

夜间,仰观漫天闪烁的星斗,诗篇的作者满怀赞叹地说:「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十九1)然而,今日康桥大学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W. Hawking)却说:「我们是微不足道的生物,活在一个普通的小星球上,这星球位于千亿银河座周边之一银河中。所以,若说有一位神会关心我们,注意到我们的存在,简直令人难以置信。」1

究竟浩瀚的宇宙是在向我们保证神的存在与看顾,还是否定这样的信念呢?

奇异的宇宙大爆炸

一九七九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温博格(Steven Weinberg),在《最初三分钟》一书内写道:「起初,有大爆炸。这爆炸并不像地上一般的爆炸,从一个中心分散出去,卷入愈来愈多的空气;它是同时在所有的地方出现东西,一开始便把所有的空间充满,而其中物质的每一个颗粒都迅速与其它的颗粒拉开距离。」在不到一秒钟之内,温度冲达摄氏千亿度,「比最热的星球中心还热得多,使得一切物质、分子、或原子、甚至原子内的核子,都无法连在一起。」2 分散的物质不单包括负电子、正电子、中子,还包括光子,这使得宇宙中充满了光。

在《万物发生的短史》一书中,毕理森(Bill Bryson)说:「三分钟之内,现有或未来会有的物质中,百分之九十八都产生了。宇宙就这样出现了──一个奇妙、美丽、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3

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整个宇宙在一瞬间这样出现?毕理森的书中有一章名为「如何建造宇宙」,他提出许多古怪的理论,诸如「伪真空」、「标量场」、「真空能」 ──这类东西「使得原本为「无」的状态出现不稳定」,以致燃发了大爆炸。其实,在最初,那一秒的千万万万亿分之一(科学家认为,这是他们所能管窥的极限)之时,究竟发生了什么?理论虽多,却多属猜测而已。

「加兰」宇宙论证

近年来因出版《重审耶稣(The Case for Christ)》、《为何说不──基督信仰再思(The Case for Faith)》等书而出名的作者史特博(Lee Strobel),在新书《造物主论据(The Case for a Creator)》一书的第五章中,详细探讨了宇宙产生的问题。这位在法律、新闻专业上深具素养,又受过神学训练的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文笔,记录了他请教柯锐葛(William Lane Graig)的经过。柯氏在英国伯明罕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取得神学博士,现任塔柏(Talbot)神学院的研究教授,身为九个专业研究社的成员。他读大学时,本来认定「神存在」的论证不堪一击,但后来读到一本《神论的复活(The Resurrection of Theism)》,大感兴趣,以致穷毕生之力探究「宇宙论」。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著作,如:《有神论、无神论、及大爆炸宇宙论(Theism, Atheism and Big Bang Cosmology)等。4

柯氏以倡导「加兰('Kalam)」宇宙论证出名。为了说明这理论的名称,他首先介绍了「起源辩论」的原委。希腊哲人亚理斯多得认为,神不是造物主,他和宇宙都是永恒的。第四世纪的埃及基督徒,亚力山大的斐罗庞那(John Philoponus),却提出了「宇宙有起源」之说来辩驳。后来,中世纪的伊斯兰神学将这论证继续发扬光大。阿拉伯语「加兰」的原意是「话语」或「教义」,但被用来指中世纪的伊斯兰神学。这学说后来又经由犹太思想家传回基督教。

这个学说主要是靠哲学和数学的推理,而近代科学界对宇宙「大爆炸」的证据,无疑成了它在经验上的基础。它的论证主要分为三段:1. 凡是有起源(beginning)的,都有成因(cause)。2. 宇宙有起源。3. 因此,宇宙有成因。接下来则为分析宇宙成因的含义,并由此推论出神应当是有位格的。

段一:凡是有起源的,都有成因。

这句话看来似乎不证自明,但却也有人反对,例如无神论者主张:「我们不由何而来,不藉何而造,不为何而活(from nothing, by nothing, and for nothing)。」柯氏认为,要证明并同意这个第一个论证,关键就在于明白「绝对的「无」(absolute nothingness)」是什么意思。只要掌握其真义,就会清楚看出,凡「有起源」之物,绝不可能从「无」而出,必有其成因。(例如,我们从来不必担心房间里会无缘无故冒出一匹马,糟塌了地毯!)这个假设符合科学的「经验证据」原则──即凡在经验上总是成立、从无错谬的,就是正确的理论。

然而,有人认为,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可能处于「量子怪境」,根据量子物理,在那样的亚原子层次(subatomic level)中,古典科学的理论是行不通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东西可能从真空出现,不过却也会迅速消逝,……按或然率来看,最可能出现的是成对的亚原子粒子,而它们的存在只是极短的瞬间。……整个宇宙也许可能就是这样出现的。」5 柯氏对这说法的回答为,这些粒子并非出于「无」。所谓「量子真空」其实还不是绝对的「无」,而是浮动之能的海洋,其中有丰富的物理结构,可由物理定律来描述;有人以为,这些粒子乃是真空中浮动之「能」所产生的,而这些「能」就是它出现的成因。这样,我们岂不必须问:整个量子真空是从哪里来的?这就又回到了「起源」问题。」

段二:宇宙有起源。

宇宙是否有开始,是自古以来就辩论不休的问题。希腊哲人、佛教、儒家等都立足于「宇宙永恒存在」的世界观,而近代不信神的物理学家,在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也频频提出「宇宙稳态论(Steady state Theory)」、或回圈式的「震荡宇宙(Oscillating Universe)」等模式。6 可是截至九○年代末,科学界的发现却不站在它这一边。柯氏指出,其实,在经现代科学验证之先,古代哲人已用数学与哲学的方法证明了「宇宙有起源」的合理性。

1. 数学的推理

柯氏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两人分配弹珠,甲有无限粒弹珠,乙一粒也没有。若甲将全部给乙,他所余为零;若甲将所有的「奇数」粒给乙,两人所得都将是「无限」粒;若甲保留三粒,则乙将得「无限」粒。以上三种状况的数学表达法,皆为「无限」减去「无限」,但三道题的答案都不同。这例子乃是表明,「无限」只是一种概念,存在于人的心中,并不存在于现实的世界中。换言之,「从前的事件」之次数绝不可能是无限的。既然宇宙从前的事件不可能无穷无尽,那么它就必须有起始。此外,还可以用「不可能横越无限」的定理来作说明,亦即,我们无法跨越无限而来到现在,这就像要把所有「负数」数完而数到零,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样一来,是否也不能说「神是无限的」?柯氏解释道:「时间和空间都是从宇宙开始后才有的。而在时间之前只有永恒──它不是「恒长的时间」,而是「非时间(timelessness)」。神是非时间的,他的无限是指超越时间。」柯氏认为,以上数学的推论非常合理,足以信服,而科学的证据只是证实了它而已。

2. 科学的证实

爱因斯坦于一九一五年发表相对论,并开始应用于整个宇宙,他惊讶的发现,这理论不容许宇宙是静态的,它应当不是处于向外爆炸,就是处于向内压挤的状态。到了一九二○年代,苏联数学家弗理德曼(Alexander Friedman)和比利时天文学家/神父李马提(George Lemaitre)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作出了模型,预测宇宙仍在向外扩展。这亦意味,倒推回去,宇宙应有一起点,或称「太初原子(primoevalatom)」,即一能量无限而时空等于零的「奇点」(Singularity)。反对此说的著名天文学家何伊(Fred Hoyle),在一九五○年一电台节目中戏谑地称之为「大爆炸」──今天则成了这理论之名!

一九二九年,哈勃(EdwinHubble)发表了红位移的论文:由遥远星座传来的光测定其与地球的距离,出现红位移现象──即比应有的更红,且全宇宙皆是如此。他的结论为,这是因这些星座正在不断远离我们。这是「大爆炸」理论的第一个实验证明。一九四○年代,迦莫(GeorgeGamow)提出,倘若大爆炸说成立,宇宙的背景温度应当只比绝对零度高几度;而一九六四年,贝尔实验室的两位研究员,潘哲士(ArnoPenzias)及威尔森(RobertWilson),意外发现了宇宙背景微波幅射,这持续而到处□漫的幅射线,温度只比绝对零度高一点──三点七度。大爆炸说的第三个主要证据,是极轻元素的来源。六○年代初发现,宇宙中像重氢、氦等类的元素存量甚丰,达百八之二十八,而这些元素需要极高的温度才能造成,远超过一般星球内部的温度,只有像大爆炸时几千亿的高温,才可能合成。

由于大爆炸所形成的宇宙,并非乱七八糟、毫无秩序,而是一配合精密、适合有智慧之生灵存活的世界,因此极可能的推论为,这宇宙是出于设计,而非出于偶然。近年古特(Alan Guth)等人发表「暴涨论(inflation theory)」,意图模糊“设计”的推论。他们主张,在宇宙开始之端,经过了一个极快速的「暴涨」扩展,然后再成为今日我们所观察到的较缓和扩展。这个理论旨在避免触及宇宙最初的状况,不将它列入可观察的范围之内。柯氏指出它的模式目前有五十多种,但尚缺实验的证明。同时,即使它成立,也并不影响宇宙起源的问题,因?在「暴涨」之前,宇宙仍然必须回缩到「奇点(Singularity)」。

因此,「大爆炸」说如今在科学上已是难以推翻的宇宙论。

段三:因此,宇宙有成因。

十三世纪的神学家阿奎那(1224-1274)接受希腊古哲亚理斯多德的看法,认为宇宙是永恒的,并从此出发,来证明神的存在。他曾说,倘若假定宇宙有起源,证明神就太简单了!而如今,科学界已经证实了宇宙有起源,那么,显然它必是由一超越之「因」造成的。不过,怎样才能辨认这「因」究竟是什么?或具备了什么条件?

柯氏指出,「造成时间与空间之因,本身必须是非造成(uncaused)、无起始、非时间、非物质、有位格的──即有意志的自由与无穷的能力。而这些正是「神」的核心概念。」

为什么说,这「因」──或「神」──必须是「非造成的」?无神论者最喜欢提出的责难即?:「若说万物都是神造的,那么,神又是造的?」柯氏却认为,无神论者还没有弄通「加兰」论证的第一段:「凡是有起源的,必有成因。」这论证并不是说「一切都有起源」,而是说「凡是有起源的」;而神的定义即是「无起源的」。

可是,若承认有「造物主」,岂有必要认为只有「一位」?为何不说是「多位」?对这个问题,柯氏以「奥克曼剃刀(Ockham's razor)」的原则来回答,这是科学上的一项原则,即,「对一项成果的解释,毋需徒增非必要的原因」。既然「创造」只需要一位造物主便足以说明,便无须讨论「多位」的问题。(当然,「独一神」的概念还可由其他方面来列举,但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造物主的位格性

究竟「造物主」是像基督徒所信的,一位具位格的神,还是如新世纪之信徒所主张,只是一种非位格的力量?「加兰」论证对此难题有无解答?柯氏用专业性的口吻肯定,加兰论证的确隐示了造物主具有位格。他说明道:「解释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式,一种是位格式(personal)。譬如,炉上水壶煮的水在响,太太来作解释,她可以说一大堆水滚之前?何会响的道理,这是科学的解释;但她也可以只说:「我在煮水,要泡咖啡。」这两种解释都合理,但角度却是不同。」他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首先,想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宇宙大爆炸的原因,是做不到的,因为那是最初的状态,无法用更早的状况来加以说明,而自然律也构不到它。因此,宇宙最初的状态倘若要有解释,就只剩下「位格」解释的可能。

其次,既然宇宙的成因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它就不可能是物质实体,必须是非物质的。而只有两种东西可能是非时间、非物质的,一种是抽象之物,如数目字或数学实质。不过,抽象之物不可能成为造物之因。第二种是「心灵(mind,或译「意念」)」,而心灵则可以是成因。因此,「宇宙由无形像之心灵造成」是很合理的推论。

还有第三个理由。柯氏如此解说:「如果宇宙只是机械作用的结果,即,一旦出现合适的条件即能形成,而这种合适的条件会永恒出现,那么,宇宙就可以永恒存在;这就是一种「果」与「因」同样永恒存在的状况。然而,宇宙却是有限的。这样,我们如何解释它能出于一非时间的成因呢?我思来想去,只找到一个答案:宇宙的「因」必须是有位格的,他有自由意志,他能创造一个新的「果」,不需要任何先存的条件。我还没有遇到一位无神论者能有效反驳这个论证。」

英国物理学家惠特克(Edmund Whittaker)在《世界的开始与结束(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World)》一书中,提到类似的看法。他说:「有人假设物质与能力早已存在,而突然在某个时刻受到刺激并产生行动;这种假想其实毫无道理。因为,你怎能将该时刻和永恒的其他时刻区分出来?比较起来,「从无造有」的创造假设还更简明──即,大自然是因神的旨意而从无造成。」7



在德国求学时,柯氏夫妇曾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认识了一位著名的东欧物理学家,闲聊时,她提到物理学如何摧毁了她对神的信仰,以致现在她看世界,从里到外都充满了黑暗。当时,柯氏的妻子突然插嘴,说:「你不妨读读我先生的博士论文,他是用物理学来证明神的存在。」柯氏闻言一惊,不知对方会如何反应,未料这位女士竟表示很有兴趣。这份论文即是以「加兰论证」为基础。读完之后,她严肃地向他们夫妇表示:「我现在相信神的存在了。谢谢你们帮我找回了信仰。」喜乐与荣光从她脸上绽放出来。

倘若世界真由神所造,他会不会丢下不管?这「第一因」如今还存在吗?柯氏认为,神存在的看法是很可信的。他既然超越宇宙,就超越自然律,更不致于被自然律取销。

其实,除了「加兰」论证,基督徒还可以列举许多理由,例如,耶稣的生平与工作、预言的应验、信徒祷告的经历等。这些论证综合起来,让人对造物主存在的合理性实在无可推诿。8

注:

1. Michael Shermer, How We Believe, p. 102.

2. Steven Weinberg, The First Three Minutes, 1988, p. 5.

3. Bill Bryson,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2003, p. 10.

4. William A. Dembski, ed., Mere Creation, p. 461. Craig的名著尚有 "The Kalaam Cosmological Argument," New York : Macmillan, 1979. 和 "The Son Rises," Chicago: Moody, 1981.

5. Brad Lemley, "Guth's Grand Guess," Discover (April 2002).

6. 梁燕诚,“两个世纪宇宙论的曲折发展”,《文化中国》2000年三月,页107-109.

7. Edmund Whittaker,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World, quoted in: Robert Jastrow, God and the Astronomers, p. 103.

8. 本文主要摘自Lee Strobel, The Case for a Creator, 第五章.

来源:                                                                                                                 恩福
最后编辑quanyuan 最后编辑于 2009-11-22 22:47:3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