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就是寻找回家的路
刘树鹏
1944年8月,德国巴伐利亚州国防军少尉克莱门斯随部队被派往苏联战场。在火车站,克莱门斯恋恋不舍同怀孕的妻子和刚刚几岁女儿告别。他故作轻松地向妻女挥手说:“等着我,我会回家过圣诞节。”
在苏联战场,德军遭到惨败。1945年7月,克莱门斯被苏联军事法庭判刑25年,和战俘们一起被押送位于西伯利亚劳改营。
西伯利亚大雪覆盖、狂风呼啸,不少战俘冻饿交加,死在路上。抵达劳改营的战俘仿佛进入地狱,不仅要在煤矿承受超负荷的劳动,而且要忍受种种虐待和刑罚。
一个战俘仅仅因为把母亲来的书信藏在身上,便被要求脱光衣服,站在冰天雪地挨冻。有个战俘因为要求提供够吃的食物,被一枪打死。
克莱门斯忘不了对家人的承诺。从进入劳改营那一刻起,他就想着要逃出这个鬼地方。纵然劳改营没有高墙和铁丝网,但周围是茫无际涯的雪原,从来没有人能从这里逃出过。
捱过五年的非人生活后,克莱门斯与劳改营的医生斯塔弗尔成了好友。斯塔弗尔也是一名德国战俘,一直为逃亡暗做准备。克莱门斯的正直勇敢引起他的敬意,当他得知自己得上癌症后,便把逃亡的机会让给克莱门斯。
斯塔弗尔把自己准备的逃亡路线图、指南针、匕首、手枪等交给克莱门斯,鼓励他赶紧逃出去。他嘱咐克莱门斯回到德国探望自己的家人,告诉他们自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他的坟墓在西伯利亚荒原,上面竖着一个十字架。
一个风雪之夜,克莱门斯偷偷溜出劳改营,踏上逃亡之路。凭着的指南针指引,他在深及膝盖的雪原上苦苦挣扎。
他常常在黑夜里赶路。不仅因为黑夜走路不易被发现,也是因为夜间气温更低,一旦停下来就有可能冻死。脚下是茫茫积雪,头顶是灿烂星光,他向着家的方向挣扎前行。
身上积累的食物很快就吃光了,克莱门斯只能靠积雪野草充饥。当他饿得眼前模糊的时候,跪下来祷告,向上帝祈求:“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主啊,请给我面包。”
上帝并没有给他面包,当他从昏迷中醒来,却惊讶的看见不远的地方趴着一只海豹。原来他走到白令海沿岸。他用手枪打死海豹,获得需要的食物。
克莱门斯身边的树木渐渐多了起来,他走进了森林。在这里,两个淘金者与他相遇,帮助他躲过风暴。后来,克莱门斯又遭到狼群的追逐,危急关头,几个鄂温克族猎人赶散群狼,救他脱离危险。在鄂温克营地,克莱门斯得到很好的休息,渐渐恢复了体力。分手时,鄂温克猎人给他准备了食物,还赠给他一只猎犬。
他一边躲过苏军的追踪,一边偷着搭乘运送木材物资的火车汽车。经过三年多的辛苦跋涉,终于抵达苏联加盟共和国土库曼斯坦境内,前面不远就是伊朗了。
这个须发凌乱的流浪汉引起一个犹太人的注意。他悄悄跟踪克莱门斯。
犹太人问他是不是劳改营逃出来的德国人,克莱门斯默认了。犹太人告诉他,自己来自波兰,他的几个兄弟都被德国人杀害了,自己逃亡到这里。克莱门斯愧疚地告诉犹太人,他对犹太人集中营的事情并不知情。
犹太人告诉他,自己知道很多德国国防军官兵不赞同也没有参与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他还知道有些德国士兵为了保护犹太人妇孺,甚至杀死纳粹军官。
他把克莱门斯带回家,让他洗了澡,换上干净衣服,并用假名给他办了一份护照。他告诉克莱门斯,只要花钱就能办到想办到的事,这就是苏联的好处。他指着墙上的经文说,帮助受难者是自己的责任。
凭着这份假护照,克莱门斯逃离苏联,进入伊朗境内。伊朗人怀疑他是苏联间谍,把他关押起来。在弄清他的真实身份后,又予以释放。
克莱门斯离开家乡后,他的妻子和孩子天天盼望着他的消息。但是四处询问,也不知道他的下落。
1952年圣诞到来之际,全家人来到教堂,与家乡人一同庆祝基督降临,也为克莱门斯献上祷告。
克莱门斯的女儿无意转过头来,看到一个满脸沧桑的人进入走进教堂。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出现在面前的就是自己日夜盼望的父亲。一家人喜极而泣,在圣诞之日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部于2001年上映的德国电影《极地逃生》改编自一部纪实小说。影片上映后广受好评,并获得多项大奖。
这部电影虽然改编自真实故事,却又好像一个寓言,揭示了人生的寓意。人的一生劳碌奔波,就是要找到回家之路。
身在家中并不一定回家。多少人相互仇恨折磨,肉体虽然在自家的屋檐下,灵魂却在远方流浪。
真正的回家,就是走出相互仇恨的境地,进入到彼此相爱的境界。爱是家的真谛,充满爱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
电影中有个镜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克莱门斯在夜空下举目祷告,寻求上帝的指引。那灿烂的星光,仿佛天上温暖的灯火。
天上有一个充满爱的家乡,吸引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克服千难万险,向着同一个目标勉力前行。如今,你是否踏上这条充满盼望的道路?
来源:诗意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