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抑郁之茧

[ 2006 查看 / 0 回复 ]

抑郁之茧
受教舌

读经:《诗》6
背诵:耶和华听了我的恳求,耶和华必收纳我的祷告。(《诗》6:9)

“起身,然后把脚放到地上,站起来,走到浴室,打开浴室门,走到浴缸旁边,打开水龙头,站到水下,用肥皂抹身体,冲洗干净,站出来,擦干,走回床边。13个步骤,对我来说就像经历耶稣的艰险历程一样困难……我又开始哭泣,不仅因为我没办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而且还因为这样让我觉得自己愚蠢无比。”

万念俱灰
这是曾深陷抑郁的《财新》副主编张进的自述。平时看起来很简单的动作,此时竟很难完成。痛苦和抑郁像茧把人牢牢裹住。我觉得用“万念俱灰”来描述这种痛苦的经验非常准确。

在我成长过程中,也有过这样的阶段:生命既然在走向最终的死亡,那为何不现在就谢幕?结束无意义的过程本身,是不是多少还有那么点儿“意义”?

一位自杀者曾说:“我没有自杀的理由……但就是找不到活着的理由了。”

在《诗篇》6篇中,疲惫、惊恐和痛苦的大卫也陷入抑郁之茧。他承认软弱、害怕,甚至“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湿透”(《诗》6:6)。一个人痛苦到起不了床,夜夜流泪,眼泪甚至多到要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湿透的地步,那该是多深的痛苦和绝望!

但到了第8节,诗人突然坚强了起来,说:“你们一切作孽的人,离开我吧!”最后他坚定宣告:“我的一切仇敌都必羞愧,大大惊惶;他们必要退后,忽然羞愧。”(《诗》6:10)

回应性触摸
到底发生了什么?提摩太·凯勒在《耶稣之歌》认为关键在第9节:“耶和华听了我的恳求,耶和华必收纳我的祷告。”大卫向之祷告的这位上帝,回应了大卫的祷告,给了他安慰、光照和盼望。这就像爸爸抱着被噩梦吓哭的孩子说:“别怕,我来了。”

凯勒把这称为上帝的“回应性触摸”(answering touch)。这才是大卫从抑郁走向喜乐的关键。

“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时,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长的路。”(莫泊桑,《一生》)所谓过早谢幕者,忘了“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9:27)。但有时,你其实可以不必咬牙,因为确实有来自上面的“回应性触摸”。

默想:抑郁如茧把人缠裹 / 但有一种回应性触摸 / 如光透入 / 带来至极的欢乐 / 让你破茧而出 / 如蝶似蛾 / 在高空飞啊飞啊飞著……

祷告:天父,在我坚强的外表下,实在有一颗脆弱的心。抑郁袭来的时候,请你托住我,唤醒我,带领我,好让我从始至终都能从你这儿得到回应性触摸。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来源:OC举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