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二舅与约伯——谁能治好当代人的精神内耗

[ 1526 查看 / 0 回复 ]

二舅与约伯——谁能治好当代人的精神内耗
陈恩加

2022年7月,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现象级爆火,许多人直呼看完后内心得到了安慰和治愈。

打好烂牌

视频讲述了创作者二舅的生活:小时候原本成绩优异的二舅却因为庸医打错了针而落下终身残疾,之后只能辍学并靠做木工来养家糊口,但他身残志坚,从不抱怨,拿着手中这副“烂牌”打出了顽强不息的一生。
创作者在旁白里这样感慨:“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任的人,第二快乐的人,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许多觉得自己被治愈的人对这则视频的解读是:连二舅这样遭遇的人都能坚强、隐忍地活下去,我又有什么理由沉浸在负面情绪中,自怨自艾地面对难处和压力呢?
不过,普遍存在于许多都市年轻人身上的精神内耗,真的能靠着这类“速成式治愈法”来解决吗?
不少人看完视频时可能会发出和创作者同样的感慨:自己四肢健全,受过良好的教育,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应该拥有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但一回到现实中,发现仍然要面对高压的职场、无意义的“工作”、席卷大江南北的裁员潮、一二线城市昂贵的房价、日趋固化的社会阶级、堪比军备竞赛的“鸡娃”支出等等,这些引发焦虑和内卷的社会现状。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豁达与隐忍可能是一种启示,但压力与难处,以及随之而来的消极情绪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无法一下子消解,就像《社会契约论》开篇所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们人人都是二舅,世界和社会在我们身上“打错了针”,注入了扭曲的价值观及围绕其所构建的现实,使我们终生都要面对生命里不断涌现的困难和挑战。

佛系的生存

圣经中有位和二舅经历相似的人,叫做约伯。约伯原本是一位富甲一方且正直的人(参《伯》1:1),但却在一天之内相继丧失了财产(参《伯》1:15)和儿女(参《伯》1:19),不久后自己又全身长满毒疮,拿着瓦片刮身体(参《伯》2:7-8),连他的妻子都看不下去怂恿他弃掉上帝,死了吧(参《伯》2:9)。
但发生这些事后,他的反应竟是“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参《伯》1:21)、“难道我们从上帝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参《伯》2:10)。遭遇如此惨烈的飞来横祸,约伯“并不以口犯罪”。
不过,约伯并非另一个二舅——从约伯记第3章开始,当他的朋友来到后,约伯开始表露出自己的“精神内耗”:比如自我厌恶(参《伯》3:1)、愤怒、痛苦、焦虑、绝望(参《伯》7:4-6)、困惑(参《伯》21:7)。
他的朋友们都认为他是罪有应得。但其实他们错怪了他,因为他的苦难并非因他的罪恶。
在身处节奏快、压力大的都市的年轻人身上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面对着不少外来的、并非自己造成的现代病(物价、房价、工作强度,还有他人的罪恶),他们羡慕二舅的精神,但更容易陷入与约伯一样的负面情绪之中,而迷失前行的方向。
近年来流行的“躺平”、“摆烂”等行为便是一种非暴力抗争(nonviolent resistance),佛系的生存方式俨然成为了一种更为明智的处世立场。只不过,这是一场无声的反抗,来表达一种消极的抗争,来多多少少化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

约伯与二舅

然而,约伯与二舅最大的区别在于:二舅选择低头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约伯却认识那位掌管他命运的上帝,并选择在苦难中抬头向其呼喊。
约伯最终能够脱离精神内耗(参《伯》42:10),不是因为无助而选择躺平,而是因为上帝借着启示让他忘却(unlearn)了自身在某种意义上的存在,发展出了另一种更加可持续的身份认同(参《伯》42:1-6)。
二舅精神虽然能带给人们一时的感动和决心,但这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做法只能让自己暂时获得对抗世界的情绪力量,却无法根本上转变人的身份与盼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精神内耗所折射出的负面情绪本身就是人类堕落的结果,上帝赐给人类健康的灵魂和身体,我们却认为它有“缺陷”(无法成为上帝),想要自行修复,所以真正让我们的生命落下终身残疾的是“自我”这根毒针。
回到上帝的面前,承认自身的残破、罪恶与渺小,重新承认祂的全能,以祂为日益严峻与逼仄之环境中的盼望,约伯而非二舅的故事才能治好当代人的精神内耗。

终极的约伯

真正的《约伯记》故事并未在约伯获得比先前更大的祝福处结束,因为历史上有一个人续写了约伯的故事:祂曾体验过与约伯类似,但带来的影响力远超过他的经历,那就是耶稣基督的故事。
有许多学者指出,我们不仅能从《约伯记》中看到约伯生命的蜕变,更能看到基督的影子,也就是那位“终极的约伯”——约伯的经历、辩论、挣扎、痛苦以及最终获得的祝福,这所有的一切在基督耶稣的顺服、死、复活、升天、坐在上帝的右边中才得到真正的实现。
约伯的故事指引我们要找的并非“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好像获得了它就能不再内耗与消沉,它带我们要找的是“生命中真正的主人”,并学习祂的样式、靠着祂的恩典和安慰,即使在人生搁浅处仍有喜乐和盼望(参《雅》1:2;《罗》15:13)。
二舅固然让人敬佩,但要活出饱满的人生,不在学人,而在望上帝;不在苦难美学,而在盼望神学——不是学习二舅,而是仰望那位“终极的约伯”。

作者码农一枚,热爱阅读、写作与健身。

来源:OC举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