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父亲也回头——伦勃朗的名画“浪子回头”

[ 2946 查看 / 0 回复 ]

父亲也回头——伦勃朗的名画“浪子回头”

作者:黄奕明

卢云与此画

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的名画“浪子回头”(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取材于圣经故事“浪子回头”。如果您欣赏过此画,一定会对画中的父亲与浪子印象深刻。

然而,画中站在右边,脸色凝重的人,是谁呢?大多数人,包括知名的灵修神学作家卢云,认为那就是圣经“浪子回头”故事中的大儿子。

然而,根据圣经上的记载,大儿子应该不在场啊!这于是引起了许多艺评家的猜测。有人甚至怀疑,这幅画不是伦勃朗的亲笔画作,因为他一向忠于圣经。

其实,这幅画是伦勃朗晚年的作品,绘于1668年。这一年9月,他的儿子提图斯过世了。他自己则穷困潦倒,一文不名。 1969年他死前的作品,反应出他内心的痛苦。

卢云认为,伦勃朗把大儿子放在右侧的观望的位置,是超越了“浪子回头”的字面意思,也超越了当时画坛的传统。卢云对这一幅画情有独钟,甚至专程到圣彼得堡的隐士园艺术馆,去欣赏真迹。

这幅画深深地影响了他的生命,甚至成为他属灵旅程中不断默想的主题,卢云因而写出了灵性经典《浪子回头》。

在我家的壁炉上,也挂了一幅缩小的“浪子回头”复制品。我常常对着这幅画沉思。在伦勃朗的传记中,他有阴暗的那一面——他不但像小儿子,把家产败光,他心中的怨毒,更像大儿子。然而晚年,他却像画中几近失明的父亲。故此,与其说他画了3个角色,不如说那是3幅自画像,亦喻示着人性中的3个面向。

看着伦勃朗的绘画,思索着卢云的灵性文字,常有很多感受,在我心头翻涌。

伤心的父亲

浪子归家的故事,出自《路加福音》15章。

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 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 ”(《路》15:11-13)

小儿子在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就要求分财产。然后又花天酒地,将财产耗尽。

若他是你的儿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处理?会打他一顿吗?如果能打得醒还好,如果打不醒,你就永远失去这个儿子了。

我的父亲,因为自己是孤儿,格外爱子女,对我和弟弟和颜悦色、宠爱有加。在家里管教我的,总是妈妈。爸爸就是个好好先生。

高二那一年,我因为贪玩,功课一落千丈,终于在期末考之前,要面对“3科不及格就要留级”。我知道一定考不过,就整天在家里唉声叹气。晚上睡不着,就在客厅里走来走去……

这下终于把我爸惹火了,把我痛揍了一顿。我心里很委屈,但也被打醒了,知道自暴自弃是没有用的,以后必须用功。

现在我作了父亲,可以体会当年我父亲的心情了。人家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其实作父亲的是伤心,恨铁不成钢!

在伦勃朗的画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位伤心的父亲!因为那叛逆的小儿子,他甚至眼睛都哭瞎了!

伦勃朗捕捉了父亲伤心的神情,这让我不禁想到,天父是否也是如此,为我们的叛逆伤心呢?

祷告的父亲

“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 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他对父亲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 :25-32)

大儿子冷眼旁观,两手合起,恰恰与左侧的父子激动相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儿子穿的袍子是红色的,脸上的胡子也与父亲相像,但能看出,他心中充满了怒气。他脸上的光冷酷又沉抑,身影和紧握的双手仍在阴暗里。不像父亲脸上的光,流经他的双手,以温暖的光环围住小儿子。

这种光暗的对比,让这幅画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

有评论家说,画里,其他在阴暗中观看这场景的仆人、使女,代表的是罪人与税吏。而站着的大儿子,则代表了法利赛人。

这种表现方式,正是伦勃朗的人物画作的特色。在细节中看见了画家深入的思考。

大儿子生气,倒也不是因为爸爸偏心,不是为了戒指与肥牛犊,而是“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他之怒并非平白无故的,其中一大原因,是道德的洁癖——他一直努力孝顺父亲,也因此论断并仇视不孝的弟弟。

大儿子的怒气,还暴露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性格里的刻薄寡恩。寡恩的性格,来自对恩典的漠视。大儿子以为一切都是自己该得的,所以父亲欠他一只肥牛犊,或者说,父亲欠他应得的宠爱。

不但如此,他认为,弟弟不配得到任何的恩典,他只配去养猪。犹太人是不吃猪肉的,所以他的弟弟是去作外邦人的奴工。但是他活该,自作自受!谁叫他和娼妓一起花天酒地,挥霍了父亲给他的一切。这就是他的下场!

一个寡恩的人,不但这样看待浪子与罪人,也是这样想像上帝——他相信上帝就像秘密员警、严厉的法官,整天盯着人。没有恩典这一回事儿。人所得的一切,全部是用好行为换来的。

这样的思想,其实也充斥在现今的基督教会中。我们常常忘了耶稣是怎样斥责法利赛人的假冒为善,忘了我们自己又是怎样白白蒙恩的。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0)我们竟然像大儿子一样寡恩,要把失丧的浪子拒在门外!

面对大儿子的顶撞,父亲显出了极大的耐心:“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32)有什么喜乐,比得上父亲看到浪子回头呢?

对于这个故事,我还有一点个人的感受。在浪子的故事里,该回头的不仅是小儿子、大儿子,还有没有写出来的,是父亲的回头——我们总以为,那是天父的化身,但我自己却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位父亲,他一定也犯过错,不是完美的父亲,且心中有怨和气。

然而在漫长的等待之后,我相信是借着祷告,他改变了,从伤心中得医治。动了慈心,不是偶发的。在他的心中,恐怕预演了千万次?

饶恕是祷告的结果!画中父亲紧切搂住小儿子后背的那双手,也是祷告的手!

动了慈心的父亲

“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路》15:20-24)

卢云特别注意到画中父亲的双手,阳刚的左手与阴柔的右手,两手紧紧地拥抱着回家的浪子。卢云在《浪子回头》中说,我们都要成为动了慈心的父亲!

是的,他说的是饶恕。饶恕一点也不容易!因为饶恕是要付代价的。眼泪已经流干了的父亲,失明的父亲,心中明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欢迎浪子归家,意味着可能再受一次伤,再次被孩子欺骗。

除非我们学习天父爱罪人的心,不然谁能饶恕这样的不孝子呢? “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来》12:3)天父的慈爱,使我们也能成为动了慈心的父亲!

一个祷告的父亲,虽然经历伤心的痛楚,但是在浪子回头的时候,还是会慈爱地接纳、欢迎!祷告的结果,不仅是浪子回家的神迹,也包括了父亲心态的改变!

没有寄出的信

我的父亲当年写了一封信给我,却始终没有寄出去。我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这封25年前没有送到我手中的信。在信中,他没有责怪我,而是写满了鼓励,要我勿因挫折而怀忧丧志。

我读着、读着,不禁热泪盈眶。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痛揍我一顿的父亲。因为认识了天父,我的父亲也动了慈心。这封信就是他的祷告!

父亲过世3年后,我在一个“爸爸来坐会”的男士聚会中,哭了出来。当时大家一起听李宗盛的“新写的旧歌”:“一首新写的旧歌,它早该写了。写一个人子和逝去的父亲讲和……他不等你,已来不及。他等过你,已来不及……”

听到这里,我就不行了,泪水潸然流下,仿佛要洗刷我的歉疚。没想到埋藏在我心底的伤痛,竟然一发不可收拾!是的,他等过我,已来不及……

现在的我,已经60岁了。博士学位拿到了,大儿子也大学毕业、成家了。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们不必等到我走了再与我讲和。我要体会天父的心意,先与自己和解,再与自己的父亲和解,进而扮演一个称职的父亲,也与自己的儿女和解。

因此,当我告别中年,进入老年的时候,或许,能在第4节(篮球比赛的最后一节)演出大逆转,成为一个懂得祷告,也动了慈心的父亲?不仅如此,但愿我们也都能与上个世代及下个世代的弟兄姊妹和解!

迎游子归家,其实并不容易。我们都在找回家的路,而天父也正等候我们!



作者现在美国德州休士顿牧养教会。

来源:《举目》
最后编辑眼中的瞳仁 最后编辑于 2023-08-08 16:01:3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