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普世基督徒最喜欢的一首诗

[ 1300 查看 / 0 回复 ]

普世基督徒最喜欢的一首诗----读《诗篇》第23篇
范学德


从古至今、普天之下,《诗篇》第23篇都是基督徒最喜欢读的一首诗。

这些年,我去过20多个国家,拜访过许多人家,在他们家中我常常看到刻在不同工艺品上的《诗篇》23篇:有
的摆在桌子上,有的挂在墙上。许多次,我和兄弟姐妹也一起唱此诗。黄安伦的《安魂曲》,就是以《诗篇》23篇结束的,我甚至在许多聚会上唱了他谱曲的这首圣诗,那也几乎是我在众人面前独唱的唯一歌曲。

《诗篇》23篇并不长,让我们从头先读一读吧,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味,然后祈祷,主啊,感谢你。


我必不至缺乏

也许是思维方式作怪,我喜欢先从反面提问题,为什么啊?在《诗篇》第22篇中,大卫刚刚呼求:“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 (《诗》22:1),而在这里他却大声宣告:“我必不至缺乏”(《诗》23:1)?

就算大卫所说为真,这样美丽的词句怎么能够应用到我的生命中?

如今我们也许不缺衣缺食,但缺钱、缺房、缺车子、缺工作,这不正是一些兄弟姐妹的现状吗?至于安全感,成就感、幸福感,我们似乎缺得太多了!怎么可以说“我必不至缺乏”?我们又如何能达到 “不至缺乏”的境界呢?

反覆阅读这首名诗,我看到,大卫关注的不仅仅是我,而是耶和华,是他与耶和华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是祂牧养的小羊。

如今,在耶稣死在十字架之后,我们也许能听得看得更清楚了。耶稣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10:11 )这就是耶稣与我关系的本质:爱,祂因爱我而为我舍命,并且真的舍在了十字架上。

正因这爱的关系,我就可以像保罗一样地说:“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 (《林后》4:8-10)

如此,主耶稣,我亲爱的救主,兄长,良朋,灵魂伴侣,在我缺乏中,你供应我;我流泪了,你擦干我眼泪;孤独之际,你亲自陪伴;绝望之中,你赐下希望;当我软弱无助,你亲自扶持我;我犯罪了,你引导我悔改,又赦免我罪孽;当我遭受迫害,你解救我,面临死亡,你让我看到复活与永生。

主啊,有了你,我有了一切;没有你,一切都化为无有。

是的,就是这样的,上主是我的牧者,我一无缺乏,此生与来生都不缺乏,因为耶稣就是我的一切。

请记住奥古斯丁的叮嘱:“你既说‘上主是我的牧者’,那就没有任何理由再依靠自己。”(参《古代基督信仰圣经注释丛书•旧约篇•VII•诗篇》,250。下同)


死荫的幽谷

上帝供应我的一切需要,这供应丰盛无比、持续不断。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到幽静的水边。奥古斯丁认为,“青草”就是上帝的话,生命之粮。那么,就让我们尽情吃吧,我们的心灵必定会得饱足。这“水边”也让我想起,它正是耶稣所说的生命活水,将一直流到永生。让我们尽情地喝吧,畅饮生命之泉。

主,你的话,你的灵,使我的灵魂苏醒,我知道你是我的主,也知道我在你面前犯了罪,得罪了你。因此,我在你面前忧伤痛悔。主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51:17)

“死荫的幽谷”意味着什么?从字面上看,是漆黑的低谷,NEB 译为“如死般的幽暗”,它代表着极其深沉的黑暗,几乎看不到光。这意味着敌人的迫害,环境的恶劣,也意味着自己的软弱与犯罪。它们要杀了我!

但是,无论黑暗多么沉重,我也不怕遭害,就如奥古斯丁所说:“因为上帝你借着我的信心住在我心里。你此刻就与我同在,确保这死荫一旦散去,我就可以与你在一起。”(252)

主,只要你与我同在,就没有任何走不出的死荫幽谷,也没有任何值得恐惧的敌人。

以马内利,赞美主。

属灵的宴席

与我同在同行的主啊,你用你的杆击打野兽,为我驱逐强敌,保护我;你又用你的杖管教我,惩罚我的恶行,使我不至于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引导我走在义路上。俄利根说得真好:“你犯了罪,看见上帝的杖正向你逼近,就要知道上帝的怜悯也必不远离你。”(252/3)

是的,主啊,你所爱的,你必管教。

主啊,有你的保护和引导,我必不遭害,也没有任何人、任何社会力量能伤害我。

从第5节开始,我们看到了另外一幅图景:天国的宴席已经摆好了,它是上帝亲自为我摆设。

这“宴席”指的到底是什么?安波罗修认为:“这宴席上摆的是生命的粮,上帝的道。” (253)也有的教父认为,它指的是圣餐。广而言之,这意味着上帝赐给我们的一切,而这一切都是美好的。

主啊,你真是爱我们的“好牧人”啊,你总是把最好的赐给我们。

乌云密布,风雨如磐,上帝的儿女正在受苦,但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也要铭记俄利根的教诲:“你们几番受苦,就有几番属灵的宴席在你们面前摆开。你们要牢牢单单定睛于主的宴席,并要存感谢的心。” (254)

看到了主为我们摆下的宴席,我们就知道,“我的福杯满溢”。上帝赐福我,它无比丰富,源源不断,从今生直到永生。就像著名学者 VanGemeren所说的那样, “上帝的恩惠将会是我们终身的良伴”(注)。

对于“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这一节中的“随着”一语,古代的教父们做了十分精彩的解释。在那个时代,对于《诗篇》第59篇的第10 节,《七十士译本》译为,“祂的怜悯行在我前面”。现在通行的翻译是:“我的上帝要以慈爱迎接我。”

奥古斯丁将《七十士译本》第10节的译文(“祂的怜悯行在我前面”)与第23篇的第6节结合起来,他阐释说:“上帝的怜悯行在人还没有愿意之前,推动人里面生出意愿;祂的怜悯也随在人凭着意愿的行动以后,叫人的愿望不落空。”

迦修多儒也说:“怜悯随在我们后面,为的是保护我们;怜悯行在我们前面,为的是加给我们恩典。倘若怜悯仅仅随在我们后面,那就没有人得见从怜悯而来的恩赐;倘若怜悯仅仅行在我们前面,那就无人能够守住所蒙受的恩典。”(256)

多么美好,这就是上帝的恩惠与慈爱,它既行在我前面,也随在我后面。一生一世,永不分离。

这爱,就是“耶和华的殿”,我永远的家。


註:范甘麥倫,《詩篇·上》,潘秋松、邵麗君 譯(美國麥種傳道會,2010),447。
參考書目:《古代基督信仰聖經注釋叢書·舊約篇·VII·詩篇》,(臺灣:校園書房出版社,2015年)。


来源:举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