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双眼睛在为你哭泣
作者:阿颖
As long as there is a pair of sincere eyes dropping tears
with me,it is worhwhile for me to have a hard life.
只要有一双忠诚的眼睛陪我哭泣,这个世界就值得我为之受苦。
——Romain Rolland(罗曼·罗兰)
1
昨晚跟邻居聊天。邻居是一位美国老人,出生在天主教家庭,儿时四邻多是犹太人。他受过良好教育,且游历甚广。他对我说,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耶稣是一名极其聪慧的少年人,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聪明。耶稣精通农业、工业、商业知识,熟悉古代律法,熟练掌握希伯来文、希腊文,且对各阶层的人都充满理解与爱心,能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人所不理解的律法,尤其对那些在社会上被遗弃的人群充满关爱。他说,他非常崇敬耶稣,认为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我告诉他,他的观点与我最喜欢的一位中国艺术家木心的观点很类似。木心受过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与艺术教育,少年时便接触研究基督信仰。[1]他曾在杭州师专攻读美术专业,后从事艺术教育工作。木心曾坐监多年,甚至被折断手指,但意志未被打倒,坚持文艺创作,后赴美隐居。在新中式绘画、散文创作领域有极高的造诣。他的笔名“木心”便代表了他对耶稣的最高致意:十字架上的那个人,有全人类最伟大的一颗心。[2]他说:“伟大的文学家的作品里藏有耶稣的心,无疑可以救济人品性的贫困。”[3]
可是,他们并不是基督徒。
这是我一直困惑也感到痛苦的问题:为什么许多非基督徒更认真、努力、勤奋地生活,对人和事更认真客观,为人更善良、正直、信守承诺,更易交流、更有人情味儿?而与教会中的人交往,却往往看见伪善、冷漠、虚荣、懒惰、拉帮结派,遇到困难时更多的是简单粗暴的“正确答案”,缺乏真正的同理心。
信主后,教条代替了常识,教友代替了亲友,直到如今我还在不断练习在这种全新人际环境下如何运用理性驾驭情感,想从现实与理想、生活与信仰的夹缝中,找一条关于友谊的出路。
2
年少时我非常喜欢交友,对外界充满好奇,也很易欣赏他人身上的优点并走近对方。随着成长和环境的改变,儿时的好友们渐渐走散了,但总会有新的朋友出现,并一同成长。我虽因简单直率受过许多伤害,但还是愿意执着地选择相信人性的美好,刻意逃避生活的幽暗。生活在大都市里,我并不愿投入所谓冷静、理性、疏离、孤独的现代潮流,总想用古典主义的理想守住内心的象牙塔。
当年一度非常受欢迎的台湾绘本作家几米,总能用柔软的笔触、童真的画风触及现代人脆弱的内心。他在《又寂寞又美好》这本书中的一首小诗,可算精准描述了年轻人对友情的态度:
我打开门,请你进来,
屋里光线昏暗,
让我为你点一盏灯;
你若能暂时停留,
我会为你泡一壶热茶。
屋外异常静谧,
天也渐渐暗了下来。
阶前的花猫,
专注地凝视远方,
一只野鸟突然从矮树丛里窜出,
惊慌地飞入乌云里……
世界时时刻刻在变幻,
我们必须找寻一个缓慢悠静的时空。
你还在犹豫吗?
门要关了。
那时的我,给这首诗续了一句:
没关系,你敲门的时候,我会应的。
3
是的,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位理想主义者,执着地追寻真善美,苦苦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却因不识人性的本相,在这条路上不断跌倒。信主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厌弃自己、怀疑一切,想极力适应冰冷的教条,又在不断处理生活与信仰的关系中一败涂地。
当我努力爬起来,四顾无人,亲友都已远去。我亦不断在弟兄姐妹面前尝试敞开自己的失败与罪,结果更加可怕,我竟在教会中看见了比社会上更复杂的目光与人性。
多少年了,被抑郁症折磨的我唯有靠理想和信仰,靠人群中偶遇的真诚勉强活下去。但当母亲去世、婚姻破裂、经济危机依次袭来,生活的残酷每天向我和年幼的孩子露出獠牙,我一度被吓傻。以泪洗面,苦不堪言,想找人倾诉,才发现别人甚至连5分钟都不能给。当你沦为生活的弱者,“朋友”便成为奢侈品,谁还肯做你的朋友呢?
我这才明白人性的本质是慕强的,你总得有些东西是他人觉得有价值的。曾经被许多人簇拥,却不过是锦上添花,真需雪中送炭时,方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在潦倒的日子里,环境的困难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没人再觉得你还有价值。那是一种长期的被漠视与忽略,直到自尊彻底泯灭。对抑郁症患者来说,一句鼓励的话语在很多时刻是可以救命的;而一次拒绝、一张冷脸、一种排斥的氛围,也可以致命。
教会中的冷漠并不比外面更少,且这种冷漠还披上了“虔诚”的外衣。而那时的我也不清楚在教会中苦苦找寻的温暖和希望究竟在哪里,究竟何时神才可以安慰到我、医治我?一位看不见的神,真的可以安慰困在肉身和这个黑暗世界中有血有泪又如此孤苦的我吗?我需要一双温暖的手,需要一个温柔的微笑,需要一声真诚的问候,需要有一双眼睛愿意陪我一起哭泣。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时刻,我都会知道希望还在,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大概是情感丰富却经历坎坷之人最大最切实的需要吧。不是奉献的红包,而是真诚的祈祷;不是小组热闹地探望,而是静静的充满同理心地拥抱。
4
神是如此奇妙,即便软弱不堪,我的祷告并没有停止。我知道有很多时刻的呼求都是那么自私与有限,但从归信那天开始,这位伟大的朋友便以我不能想象的方式陪伴着我,不离不弃。
他让我借着(哪怕看上去不曾接纳我的)教会被保护,让不同的人来关心我;
他照看我的需要,在生活细节上证明他回应我琐碎的祷告;
他帮助我一次次从绝望的情绪里走出来,并未让我感受到被审判、被论断,反而令我确实体会到被接纳和理解;
他看顾我的孩子,让他健康、乐观、积极向上;
他帮助我和孩子坚持基督信仰在家教育,并看见这教育的果效;
在重大的事情上,他感动温和的长者和有装备的姐妹来陪伴引导我;
我犯错的时候,他安慰我,并把错误变成我今后生活中的祝福;
他训练我,严格但慈爱,让我知道他是为我的益处而管教我;
他赦免我的重大过犯,给予我的宽恕远不是我配得的;
他甚至知道我的喜好,包容我的嗜好,借着这些看上去“不属灵”的人事物来激励我。
……
我想,现在我真知道他爱我。这位天父,是最可靠的一位朋友。这不是一种虚幻的宗教情怀,而是我一直向往也逐日确认了的真切关系。
5
我也慢慢放下对友谊的渴求,开始学习坦然面对身边的人。
甚至念及那些不信主,但有可贵品格的朋友,我多年的疑惑迷雾渐渐消散……他们要么不想认识耶稣,要么承认且把耶稣当成一位伟大的先贤,只可远观不可亲近。他们更了解耶稣的人性智慧,钦佩崇敬甚至愿意效法他的为人,但不相信他的神性,更不相信生命的终极归宿唯有靠他得救,因而与他建立真实的亲密关系。
我总跟主犟嘴说,那些行为甚好、可爱可敬的人不得救又怎么办?那些口称自己是基督徒,实际行为却阻拦绊倒他人的你为何不管?
可主却回复我以长长的沉默。他的沉默是有理由的,让我知道这本不是我能质疑的问题,我多么渺小又多么自负啊!
他人如何,又与我何干呢?耶稣只要我跟从他。他都了解。
耶稣不只是一位伟大的人,达到全人类所能想象的美好的人性之巅;他也不只是一位全能的救主,单单为罪恶的人献身——他二者皆是,不在我们头脑的限制内,却在我们的心能感知的领域里。
只有打开层层设防的内心,无论你是否认为自己是“基督徒”,你的心会告诉你他是谁,答案是什么。
一位朋友再优秀,你若不与他交往,他的品格也并不能影响帮助到你;一朵花再美丽,若不栽种它,它的清香也不会被你闻见;一本书再智慧,若不消化、践行它,它也无法改变你的生活。
这位伟大的朋友,不仅爱你到为你舍命的程度,且真愿日日伴你左右。
有什么理由再拒绝?我发现自己渴求的原来早已拥有。纵千万人吾往矣,有双眼睛不仅为我哭泣,且不离不弃。他牵着我的手与我同行,分享他身上活泼的来自另一国度的喜乐。不觉间,我黯淡的人生舞台上,竟有一盏盏灯光渐次被点亮。
注:
[1] 陈丹青著《文学回忆录》上册第五讲《新旧约故事和含义》及作者后记,谈及木心年少读圣经的经历。
[2] 夏春锦作《木心笔名刍议》,选自《木心研究专号——木心美术馆特辑201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陈丹青著《文学回忆录》第四十一讲《十九世纪英国文学》,木心谈哈代的作品。
来源:有盏灯
眼中的瞳仁 最后编辑于 2024-03-04 1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