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当意外来敲门,谁能与我同行?

[ 780 查看 / 0 回复 ]

当意外来敲门,谁能与我同行?

陈恩加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2022年的年末,正好是国内放开疫情管制不久,我由于发烧在家修养。闲来无事读了一本书——30岁,我消失了518天》,作者松茸怪,是一位在他人看来学历光鲜、乐观自信的女生,可没想到在30岁那年(2020年)被确诊为患上霍奇金淋巴瘤。这不仅打乱了她的事业以及与男友的许多计划,更是在治疗过程中饱受折磨。好在她靠着男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身的坚强乐观,度过了艰辛的化疗放疗,最终出院,重返职场。

这段时间我也读完了一本类似的书——《总有骄阳》,作者火树的遭遇相比松茸怪或许更让人同情。他因为1987年游泳时的一次意外,造成了终生瘫痪。最初他由于生活再也无法自理、大好青春毁于一旦而自怨自艾,甚至想过自杀,但好在2006年他认识了基督,在轮椅上喜获充满盼望与平安的生命。这也是为何本书的前半部分作者命名为生命挽歌,后半部分却是生命飞扬

松茸怪说自己写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生命和自然保持敬畏,对身边可能正身处漩涡、奋力求生的人多加善意、耐心和鼓励;而火树则希望通过写作把在基督里才能得到的喜乐平安,和那些对未来凄凄惶惶的朋友们分享……带着永生的盼望面对生活的挑战。总之,两位作者遇到意外后在情绪上的调整都值得我敬佩。

或许我们一辈子都不会经历松茸怪和火树这样罕见的难处,但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个人生命中多多少少都会遭遇难处。比如对于父母们来说,刚过去的几个月可能是自己最崩溃的阶段:因为是流感、支原体肺炎高发期,带着孩子多次跑医院,有的家长只能用幸好不是2022来安慰自己。
许多人都习惯在年底给身体做个体检,但他人和自我的生命经历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也给自己做次情感体检”——过去一年中,各种意外来敲门时,自己的情绪有怎样的反应?我们又是如何去应对的?

我一直认为,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健康情绪——和体检类似,各项指标都有个正常浮动的范围,大部分情绪也是人们内心的自然流露。不过,合理的情绪不代表就可以任其支配自己的行动,按照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Nicomachean Ethics)中的观点,就是要学会用善良的行为来面对任性的情绪,这样我们才能从情绪中被释放,从而聚焦在具体的行动上。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一段经历和一段经文,与大家彼此共勉。

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前不久我所在的公司管理层向全体员工发了一封邮件,提到因为业绩放缓,所以给高管降薪。没想到随之而来的还有裁员。顿时公司内部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在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会领着大礼包回家过年(指拿到裁员补贴)。

我有位同事非常焦虑,因为她不仅年龄接近35岁,而且是个母亲,所以经常到点就下班回去带娃。在裁员名单下来之前,经常在微信上和我吐槽自己的焦虑,结果她真的被裁了。这把我搞得也挺焦虑,虽然我正值30岁,但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工作并不好找,而且我也习惯了目前这家公司的工作强度和节奏,要找一家类似的公司并不容易。

不过,我想到自己是基督徒,为何也会有情绪上的焦虑?耶稣基督所赐的平安去哪里了?在那段时间,当我跪下来与上帝独处时,有一节经文开始不断在我心中回响:我终身的事在你手中。(参《诗篇》31:15)终身的事,包括一个人所有稳态与意外。正如这首诗的作者大卫一样,他坐皇宫有时,但不要忘了,兵荒马乱逃难的日子也有时。想到这儿,我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知道不管是否被裁,都有上帝的心意。

可好景不常,有一天早上,我正和一位同事讨论问题,结果下午他就被叫进了会议室。我一看就知道大事不妙,因为那个点被叫进去谈话的大都是被裁掉的人。果不其然,我亲身经历了几个小时前还在讨论问题,几个小时后人就不见了的戏剧性一幕,后来才发现对方开始交接工作了。这使我又有些担心起来,谁知道下一秒钟被叫进去的不是我?我绞尽脑汁搜罗那些不该把我裁掉的理由:绩效整体还是不错的;同事对我的工作能力和态度也是比较认可的;更何况有需要我还可以带着大家一起健身呢!这在搞IT的人里面可不多见。不过这些左思右想并没有减轻我的忧虑。

想到上个主日自己还信誓旦旦地在讲台上说自己的平安并不建立在职业上时,顿时感觉被啪啪打脸。好在回到家中后,上帝的应许再次提醒了我: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参《约翰福音》6:37)。即使哪天被降薪、裁员,但耶稣永远不会将我上帝儿女这一身份降格,也不会把我裁掉,因为他已经把人生中无价的福音告诉了我,并接纳我成为他的儿女。既然是他的儿女,那么他一定负责养活,因为我们比飞鸟还要贵重得多。

无条件的同在
除了上述的经历外,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节经文,它同样能成为我们在遭遇各种意外时的定力,那就是《马太福音》的最后一节经文: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这句话的表达其实会给人一种误会,以为基督徒与主之间是一种条件关系,主的同在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换取。

ESV版本中,这句话的翻译是“And behold, I amwith you always, to the end of the age.”,意思是看哪(behold),我要一直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末了。所以看哪这个词在中文里没有翻译出来,但是圣经其他地方有些类似的表达翻译得更准确,比如《启示录》213节中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
换句话说,教会群体、基督徒个体在大使命上的表现会有所不同:比如有的教会非常注重传福音,也有能力在这上面费财费力;有的教会很想传福音,但奈何人力物力不足;还有的教会可能更糟一些,对福音使命缺乏热诚。但不管怎样,主总与真正属他的教会同在。主是如此地忍耐,即使是《启示录》里的老底嘉教会,主也仍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警告他们要悔改。

其次,主无条件的同在是基督徒的特权。一般意义上的门徒总有从师傅门下毕业、然后开始自己打拼的那一天,那个时候前面的路就必须独自前行。即使师出名门,他的老师也不可能一直围绕在他身边,在他有难处的时候帮助他,或许他的老师能力很大,很多事都能一个电话摆平,但总有超出其能力范围的问题。
但耶稣基督却不是如此,我们从来没有从他那毕业的那一天,对他来说也不存在好了你不再需要我了,可以独立门户远走高飞这样的情况,因为他始终知道我们的软弱,所以在《使徒行传》中赐下保惠师帮助门徒面对各样试探和困境。

我们如今同样处于动荡的时代——国外有战争、政治分裂,国内则经济下行、流感肆虐。我前面提到自己遭遇公司裁员的事而情绪波动,我太太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作为高中班主任,比我还辛苦,每天除了教学任务还有许多数不清的杂事。再加上最近公务员、教师都处于降薪潮之中,她本就不多的年终奖也打了折扣。更何况每天早出晚归身体有时候真的吃不消,时不时会累到崩溃大哭。除了人的安慰外,我们更加知道,在忙碌、耗尽心力的一天中,耶稣基督都与我们同在。耶稣的复活、升天,不仅托付给了我们大使命,也同样在情绪和心理上给我们带来安慰。

结语
我们虽然不主动求难处,但难处的来临往往是上帝化妆的祝福;我们虽然认为难处的许多情绪是合理的,但这些情绪只有上帝的应许才能得到安抚。2023年已经过去,或许2024年我们每个人又会面临新的挑战。但愿我们在动荡不安的世界,学会让基督的平安在我们心中作主(参《歌罗西书》3:15)。

摘自《一盏灯》

最后编辑齐鲁 最后编辑于 2024-05-11 15:04: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