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我该陪家人,还是去教会?

[ 63 查看 / 0 回复 ]

我该陪家人,还是去教会?


不知是否巧合,昨晚几乎同时收到了来自不同省份两位姊妹读者的私信,问了同一类型的问题。

一位姊妹身体患病,丈夫希望他能够定期定点去治疗打针,可这样的话,她就无法在那一天去参加侍奉,教会的负责人就建议她不要听丈夫的——“不能离开教会,不做工”。问我该怎么办?

我很肯定地回答四个字:“听丈夫的”!

另一位姊妹,未信的丈夫愿意周日陪她去教会半天,但也希望她能够把剩下的半天留给家庭陪伴丈夫。姊妹很纠结,因为她原本一整天都有侍奉。于是,请教一下我。

我又很肯定地回答三个字:“陪家人”!

于是乎,她们都回复“感谢”和“祝福”我,我也谢谢她们!

或许,身为牧师,我这样的回答,甚至今晚还特地写此文,在某些人看来,是有点“吃饭砸锅”的感觉——作为牧师,你怎么可以这么教导弟兄姊妹?有人愿意“放下”家庭、“放下”身体健康,那么“热心”侍奉,那么“听话”顺服,你怎么会劝她去“陪家人”和“听丈夫的”?置教会之需要而不顾!?

是的,没错,我就是这么回答!不仅昨晚这么回答,以前、现在、将来都会这么回答!而且,于心无愧!

在此,我必须承认,教会有很多的工作、很多的需求、无尽的缺乏,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奉献、更多的参与,这是每一位牧者、每一位负责人所共同感受到的压力与无助。

这是我这个在教会中侍奉了20多年的牧师所深切体会和常常为之焦虑、无助的。这种渴望,我有着长期而深刻的经历。

甚至,作为曾经的主任牧师,看着自己教会这台数千人的“庞大机器”要运作起来,当“有事情”却“没人做”“有需要”却“没奉献”时,那种焦虑常常是导致彻夜失眠的。

如此,我非常深刻且真实地懂得这种“没人”“没钱”的痛!也深深渴望有更多的人、更多的资源能够回应眼前的需要。

但是,作为牧师,我又不得不清醒、冷静地提醒自己——绝对不能以牺牲弟兄姊妹的家庭、健康、事业、美好人生……来作为满足教会“事工”的代价!否则,这既不符合信仰,不道德!

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教会,大家共同参与的侍奉,应该是帮助大家建立更幸福的家庭、获得更健康的身心灵、拥有更美好的人生,同时,合力成就更温暖有爱、同心合意的教会。

而不是相反、不是非此即彼、不是矛盾对立!

作为牧者,我还想说一句——我们应该有一种绝对的信心和爱心!如果真的遇见某种暂时的“冲突”与“矛盾”,我们应该勇敢地鼓励弟兄姊妹先照顾好自己的家、自己的健康、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有信心相信当自己真心实意用爱心去对待弟兄姊妹时,父是知道的,弟兄姊妹也是知道的,他们会更爱教会、更爱牧者,父必会有他丰盛的预备,补足教会的需要!

请勇敢地去【爱】我们的弟兄姊妹,而不是仅仅只是【用】他们!

同时,我也想劝某些弟兄姊妹一点:要注意、要有智慧地处理好生活与侍奉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举两位我所知道的年轻姊妹为例子:

一位极度“热心”,一周七天,大概有六天都往教会跑,每天不是侍奉就是在去侍奉的路上,教会很喜欢她,弟兄姊妹也很佩服她、点赞她,但是,据我所知,她工作和家庭却面临很多问题,常常换工作或失业,工作了很多年也还是没有积蓄,一家住在一个很逼仄的地方;家人也是感到很无奈,甚至婚姻也走到几乎破裂的边缘。

她很委屈,也很痛苦,教会与侍奉似乎又成了她获得唯一满足的地方,甚至成为她逃避生活中不堪的“避风港”……

另一位很“冷静”,安安静静侍奉,在教会中并不“显山露水”。但从她毕业起,就对自己的人生与侍奉做好的规划,认认真真工作,一点一点地积蓄,数年后有了首付买了一套不大的房子;工作也一个一个地考证,发表文章;前段时间,非常高兴地告诉我,她已在某个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已经完全满足评职称的条件,接下来就是等升职了!

但是,教会的侍奉,她非常清楚自己可以参与到什么程度。答应下来的,就一定全力以赴,做好各方面的安排与调整,几乎不缺席;但答应不了的,她也从来不轻易答应。

她曾告诉我:答应就是一种负责任,答应了就要做好;不答应也是一种负责任,我不能承诺去做自己预计是做不到、做不好的侍奉。

这两位姊妹,年纪相仿。作为读者的您,觉得谁的选择是更为合适的呢?

我不想轻易地去定论谁对谁错、谁优谁劣。

但我却想说,有时,信心或许不仅仅是一腔热情,更不是一时的冲昏头脑,反倒,信心是我们对自己、对家人、对生活,同时也是对信仰、对教会、对侍奉的一种理智的、周全的、用心的考虑与平衡!

然后,用一个【好的自己】【好的人生】【好的侍奉】来证明我们对他的【相信】!

这,就是信心!

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

焉能照管教会呢?


文章来源:楊l牧l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