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基督之爱

[ 2115 查看 / 0 回复 ]

中国文化是一个讲究“爱”的文化。当孟子要给仁义礼智信的“仁”下定义时,他说:“仁者,爱人也。”什么是“仁”呢?“仁”就是“爱人”。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中,不断地重复说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木讷正直、忠勇宽恕等。所有这些道德名词,离开一个“爱”作基础,都是空洞的。



但正是我们这个讲爱的文化,两千多年来不仅不能保证将爱实现出来,在进入二十世纪后,人与人之间剩下更多的却是“恨”。谁知道这个“恨”撕裂了多少中国人的灵魂!我读大学的时候,正是流行“伤痕文学”的时候。一篇写文革的小说叫“伤痕”,讲的是一个女儿要与她那被划成“叛徒”的母亲划清界线,就带着对母亲的怨恨,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当知青去了。后来母亲“平反”了,也死了。这个女孩子为再也见不到母亲遗恨终身。我的一位同学读这篇小说读了三次,每一次都泣不成声。他跟我说,他在文革中对他爸爸的仇视超过这个女孩子。文革中他因爸爸是右派而被划成黑五类,影响了自己的前途,他就恨他爸爸。看见爸爸挨批斗回来,就和弟弟妹妹一起把屋门从里面顶死,不让他爸爸进家。爸爸在外边难过得掉泪,他们却在里面喊叫,“这不是右派的家,你走吧!”朋友们,你们要是经过文革,就知道这不过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插曲。



“爱”是一个美妙的字眼。它使你想到阳光般的母爱,想到涌泉般的情爱,想到如金子一般珍贵的友爱,也会想到人们常说的对祖国对人民的那种爱。有一首唐诗是很多人都熟悉的,就是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是描写母爱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提起母亲,我们这些远游异乡的孩子们,眼睛里常常会涌出泪水。母亲的爱,正像孟郊诗中所写,不是用言语表达出来的,而是用针、线密密缝进儿子远行的衣衫里的。



从孟效诗中的母亲形象,我想到一位英格兰的母亲。当她的儿子离开她远行时,她在儿子的行囊里放进了一块精心绣制的方巾,并对儿子说,当你在生活中遇到磨难时,就拿出它来看看。后来儿子陷入生活的困境之中,想到母亲的话,拿出那块母亲绣成的方巾。他先看到方巾的背面,那只是些参差不齐的针线;但是当他的目光凝视在方巾的正面时,他被感动了,他看见了三个字—God is love(神是爱)。这位英格兰母亲知道,有一种爱,比母爱更能给儿子带来生活的力量。这就是上帝无微不至的爱,无所不在的爱。



神是爱,基督是爱。圣经中有一个伟大的宣称就是,“神就是爱”(约翰一书1, 16)。如果要用一节经文把全本圣经概括下来的话,那就是,“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圣经另外还有许多关于爱的经文:“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翰一书4:10)“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约翰一书4:16)“唯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

圣经中在宣讲上帝之爱时,从来都不把它当作一种抽象的东西来讲。神对人类的爱,是非常具体地通过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来实现的。因为万物都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上帝对人类的整个救赎计划都是通过基督来完成的。基督道成肉身,为人类成就了救赎大功。上帝的爱借基督而显明。如果我们仔细查考圣经,就会看到这借基督而显明的神圣之爱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基督的爱是(1)超越之爱,(2)介入之爱,(3)怜悯之爱,(4)宽恕之爱,(5)救赎之爱。



基督之爱的第一个特征:超越之爱。为什么说基督之爱是一种超越之爱呢?因为基督是爱的本体,因为他在本质上就是爱,所以圣经上说“神就是爱”,基督是所有能够称得上是“爱”的这种情感的神圣源头。基督之爱之所以超越,是因为这种爱永远不会改变。耶稣基督的拯救之爱是为罪人而预备的,你接受他,他就改变你的生命;你拒绝他,那爱照样在那里,并没有消失,这种爱是绝对的,是无限的。和基督之爱相比,人间之爱却是那样的易变、有限、相对和短暂,没有任何一种人间之爱有基督之爱的纯度。我们前边说到母爱虽是伟大,但实际上由于人性中的弱点,母爱也是相对的和有限的。情爱也同样是易变的。文学中称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但只要你去研究一下文学,会发现这个永恒的主题十有八九是在讲爱情的不可靠。朋友之爱也是一样靠不住。人类确实渴望爱和被爱,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人心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除非这人心被耶稣基督的爱所充满。当人从基督得了生命,当人心和超越之爱的源头连接起来时,我们才能期待人与人之间的真爱。从这种意义上说,基督之爱涵盖着母爱,但又超越母爱而成为母爱的源泉;基督之爱涵盖着情爱,但又净化情爱而成为情爱的基石;基督之爱涵盖着朋友之爱,但又超越友爱而成为友爱的保证;基督之爱将你对祖国与同胞骨肉的爱变得深邃而持久。



基督之爱的第二个特征:介入之爱。什么是介入之爱?这就是说,基督之爱不仅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无限的,而且神会把这种爱送到人间。所以圣经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神将自己的独生子“赐给”罪人,就是神要让他的爱介入罪人的生命。这种介入之爱还可以用一句圣经来概括,那就是“基督照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己,要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加拉太书1:4)。



基督的介入之爱不仅救罪人,也更新罪人的生命;这种爱有一种改变生命的力量。我们前几年在大陆背景的学生、学者中作过一个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在你决志接受耶稣的过程中,什么对你的影响最大?”70%左右的人回答是基督徒的爱心。这个“基督徒的爱心”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一群被基督之爱所改变所充满的人,又把这爱传给别人。有人说大陆学人信耶稣的最大障碍是无神论、进化论,其实最大的障碍是真诚之爱的缺乏。多少年来的政治文化把人与人之间本来已经少得可怜的信任、爱和理解全拆毁了!当他们来到海外,感受到弟兄姊妹那种来自基督的、无条件的爱时,他们的心没有办法不感动。当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他们心中时,他们就敞开心灵接基督进入他们的生命。



基督之爱的第三个特征:怜悯之爱。圣经以弗所书第2章说到人类灵性的悲惨状况时指出,罪人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是有邪灵在心中运行的“悖逆之子”,是要承受上帝的忿怒和公义刑罚的“可怒之子”。当罪人处在这种大黑暗、大绝望中时,圣经却说,“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以弗所书2:4-5)神的怜悯与恩典,是基督之爱的本质。恩典是神把我们罪人不配得的东西,白白地赐给我们,比如永生;怜悯是神将我们当得的东西为我们挪去,比如神公义的刑罚。而基督的怜悯之爱表明,神的儿子耶稣站在我们的地位上,替我们、为我们、代我们承受了神对罪人的忿怒和刑罚。因着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流血舍命,神才有理由称罪人为义。



从怜悯这个词我们还可以看到它的另一个意思,即“同受苦难”。也就是说基督的怜悯之爱表明他体恤人类的苦难,并愿意与人类一同受苦,并以己之苦,救人之苦。一读到福音书中主耶稣在世间的经历,我总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耶稣到世间来的方式会如此奇特?耶稣是神,是神的儿子,他要到世间来,完全可以拣选出生在王宫里,可以在安乐与荣华中长大,如果他要对人类施行救赎的话,他可以选择作一个亚历山大大帝式的人物,东征到印度喜玛拉雅山麓,南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向西征服整个欧洲,所到之处就把福音带给人们。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是一个印度北方释迦族的王子,伊斯兰教的创始者穆罕默德是一个部落首领,连孔子也还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夫子……而这位耶稣,竟选择出生在贫寒的木匠家里,出生时马槽成了他的摇篮;他在世上是一个极卑微的人,注定要经历贫困与苦难。他受尽屈辱、误解、毁谤,他出来传道时,自己家乡的人却要把他从悬崖上推下去。他执着地沿着一条苦难之路走下去,一直走到各各他的山头,被人钉到十字架上……而耶稣的苦难—他对人类的怜悯之爱,却在他降世前七百多年前已被记在《以赛亚书》中,在那本书的第53章,这样写到:



他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因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至于他同世的人,谁想他受鞭打、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过呢?……



但正是这位耶稣基督,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而世间许多跟随耶稣的人,也因耶稣基督的怜悯之爱而改变,选择了为基督和福音的缘故走吃苦的道路。

基督之爱的第四个特征:宽恕之爱。当主耶稣为人的罪被钉上十字架时,他说的第一句话是:“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请注意,耶稣基督赦免的呼求是从十字架上发出的!十字架,作为一种看得见的杀人刑具,它是残酷的、丑陋的、令人厌恶的。然而,当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时,十字架却有了全新的意义。十字架一方面叫我们看见人已经恶贯满盈,一方面叫我们看见神的爱完全地彰显。十字架一边宣告“罪的工价就是死”,一边宣告神的儿子已经为罪人、替罪人死在十字架上,成就了赦罪之恩。十字架满足了神公义的爱和爱的公义,十字架为罪人开通了希望之门。没有比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父啊,赦免他们!”这句话,更能够表达上帝要赦免和宽恕罪人的强烈意愿。但是,基督的宽恕之爱虽然伟大,人若不悔改,他仍要沉沦在罪中,他品尝不到这种爱的甜蜜,他仍是罪的奴仆。在各各他山上和耶稣同钉十字架的有两个强盗,其中一个被耶稣的大爱所感动,信耶稣可以赦免他的罪,并救他脱离永死,就悔改归向耶稣,主就应许他说:“你今日就与我同在乐园里了!”而另一个强盗则抗拒基督的赦罪之恩,就落入永远的刑罚中。



基督的宽恕之爱也要求跟随他的人成为宽恕人的人。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说,“我们在天上的父……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又说,“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2,14,15)



基督之爱的第五个特征是:救赎之爱。基督到世上来,是要把我们从罪中救拔出来,与神和好。为了这个和好的工作,主耶稣要为我们付罪的代价,“罪的工价乃是死”,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要为人类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有一位牧师曾经说过:主在十字架上,两手张开,一只手连接着天父,一只手抓住罪人,经过极大的痛苦的工作,然后说,“成了!”救赎大功成了!人类之罪的赎价支付清了!人类啊,只要凭着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凭着对基督的信,就可以与天父和好如初……



犯罪堕落使人离开神而生活在罪的权势之下,生活在魔鬼与死亡的权势之下。罪导致了人与神、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关系的破坏。试想,当人与神—真、善、美、圣的源头和本体—隔绝之后,在罪的权势之下的人,怎能不生活在罪恶、过犯、焦虑、忧伤、空虚、无助、苦毒、忌妒、恼怒、愁烦等心灵状态中?难怪在旧约圣经中,前述这些字眼在意思上都和罪有某种关联,都从某个角度解释着什么是罪。罪使原本有意义的人生变得没有意义;罪是人生命中负面因素的总和。总之,不信神、不守神的律法、不感谢和敬拜神、拜偶像、自义和骄傲、欺压和残害他人、蹂躏和破坏大自然等都是罪。如果必须给罪下一个定义,根据圣经,我们可以说,罪是存在于人性之中的、使人悖逆神并导致人走向死亡的、人自身无法克服的一种权势和力量。圣经说,“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翰福音8:34),“罪是从一人(即亚当)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那么,陷在罪与死的双重枷锁中的人类还有什么希望吗?当然有希望,但希望不在人自身,而在于创造人类的上帝。“耶稣”这个名字就是希望的全部所在。“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1:21)—这就是神给他的独生子取名为“耶稣”的意思。为了拯救在罪恶中不能自拔的人类,神的儿子“道成肉身”,来到世间,要“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圣经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罪人。犹太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抓到一个犯奸淫的妇女,带到耶稣面前说,这样的人是要用石头打死的,你看怎么办吧?你不是神的儿子吗?你不是讲公义吗?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犯罪的,可以动手用石头打她。结果法利赛人从老到少一个一个溜走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没犯过罪的。我们敢承认自己是罪人吗?耶稣的救赎之爱就是为那些愿意认罪悔改的人预备的。当我们知道我们死在罪恶过犯中的可怜光景时,我们能不期待一只从高天伸下来的手把我们拉出死亡的深渊吗?



一个罪人如果说他不需耶稣的救赎之爱,就像一个在冰天雪地中冻僵的人不需要温暖;就像一个陷入泥潭中人不需要一只强有力手把他拉出来;就像一个盲人不需要引路者;就像一个流浪者不需要家园;就像一个在森林中迷路的人不需要走出迷途的路标……



当亚当夏娃在伊甸园犯罪后,神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我的孩子?注意神使用的是疑问句。无所不知的神难道不知道亚当藏在哪里吗?当神对亚当说“你在哪里”时,这里面包含了神的怜悯、宽恕、难过,和神要拯救人类的旨意,同时也告诫人类:你从原来的地位上堕落了,犯罪了!



有一个人们常讲的故事,说到一位母亲,和她的女儿相依为命。她的女儿在十六七岁时走上了反叛的道路,过起了放荡的生活,最后竟离家出走了。她的母亲心中伤痛,出于对女儿的爱,她印制了许多寻人启事,到处张贴。一天晚上,她女儿在经历了遗弃、流浪和许多悲惨生活后,在夜间回到自己以前居住的小镇的街道上,又冷又饿,却不敢回家—“母亲怎么还会要我呢!”她绝望地想。她疲倦地倚在电灯柱上。当她抬头时,看见灯柱上有一张寻人启事—她惊呆了:上面印着她的照片,照片下有妈妈的话:“亲爱的女儿,我爱你!不管你到哪里,不管你做了什么事情,我都爱你—回来吧,我的孩子!”女儿想到以前在母爱中生活的甜蜜,再看她现在黑暗的境况,决定回家。她轻轻推了推门,门没有上锁。进到屋里,一切是那么熟悉……她听见身后有动静,回头一看是母亲,就扑进了母亲怀里,“妈妈,我伤了你的心,你宽恕我吗?”母女抱在一起哭起来。哭完了,女儿突然想到一件事:“妈妈,你为什么在夜里也不锁门?”妈妈说:“自从你离家出走后,我就没有锁过门,因为你走时没带钥匙……”。



同样,耶稣基督恩典的门,从来都是对我们敞开的。当人类迷失之后,神已经到处在张贴寻人启事。圣经说,耶稣基督到世上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他在呼唤你,在寻找你,在等待你回来!朋友,愿你今天就回应他的呼唤,得着这永恒的基督之爱!

转自生命网
百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