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我希望,妈妈是个哑巴”(上)

[ 3360 查看 / 0 回复 ]

“我希望,妈妈是个哑巴”(上)           

歌罗西书3:20 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3:21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
前不久,朋友的心理咨询室,接诊了一位52岁单身女性。

她有严重抑郁倾向,长期失眠、头痛,还对异性有强烈紧张感。

在交流过程中,她谈到自己孩童时期的经历。

父母都是小学教师,从小接受良好启蒙教育,常被亲戚夸奖聪明,平时也爱笑,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但在5岁那年,只因一件小事,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尿床了。

这样的年纪尿床,有可能是遗尿症导致的,本来也不是大病,到医院适当治疗调理就能好。

可她的母亲却炸了:

你都5岁了,怎么还会尿床,丢不丢人啊!你在幼儿园也是这样子吗?

这一骂,让她非常自责。可第二天醒来,她又一次尿床了。

这下子,母亲更生气了,大吼:

你怎么回事啊,昨天尿了床,今天怎么又尿了,是不是故意的啊?

母亲一边拿起湿被褥,还一边念叨:

这么大的女孩子,天天尿床,说出去我都不好意思。

可第三天晚上,她还是尿床了。

妈妈劈头盖脑又是一顿臭骂,每一句话都像针扎一样,刺痛着她幼小的心灵。

“我真希望她是个哑巴!!”

回想起这一幕,女士忍不住激动地吼道。

终于,在第四天,她没尿床了。

可母亲生气的面孔和嘲讽的辱骂声,一直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每天晚上,她都带着羞愧和恐惧入睡,总害怕自己会尿床。

但过分的担心,并没有解决她的尿床问题,她依然隔三差五地尿床。

直到成年,这个毛病也没有任何改善。

如今,她年过半百,却依旧单身,根本不敢和异性有任何亲密接触,她多次尝试过自杀,都被抢救了回来。

只因母亲几句话,她陷入了大半生的阴影,只能依靠安眠药和抗抑郁药度日,实在让人唏嘘。

02
/妈妈的情绪,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在绝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总呈现出一个黑脸、训斥的形象。

她们常以爱之名向孩子打骂,却不知每一句扎心话,每一个动作,都在一点点侵蚀着孩子内心的温度。

被誉为偶像剧女王的陈乔恩,在娱乐圈风光多年,可外表乐观开朗的她,却自爆私底下性格孤僻,不善与人沟通,甚至有些自闭。

距陈乔恩回忆,妈妈的“棍棒教育”给她造成了童年阴影。

从小被母亲严格管教的陈乔恩,经常被妈妈打骂。

在她眼里,妈妈的形象都是负面的,20岁之前,都没有拉过妈妈的手。

在《非常静距离》访谈中,陈乔恩坦言,“从小就没有安全感,总是活在恐惧中,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讲话,怕她会骂我。”

她把妈妈的声音形容为“魔鬼的声音”,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陈乔恩整个人都处于应激状态,显得高度紧张。

显然,母亲的不良情绪,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从小植入了陈乔恩的心里,即使成年后的她十分优秀,但这种埋在心底的自卑感总会不时冒出来,伤害到她。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说过:“世间最可厌恶的事情,莫过于一张生气的脸。”

有研究表明,母亲长期情绪焦虑,对孩子责备打骂,会在情感上强行中断和孩子的连接。

甚至会让孩子出现情感障碍,不再自信,甚至有自卑和自闭倾向,

卡森麦卡说过,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

一颗受伤害的儿童的心,一辈子都会萎缩成像桃核一样坚硬,布满深沟。

03
控制负面情绪
/别让孩子成为“垃圾桶”/

有时候,母亲这个角色,真的很难。

既要工作,也要兼顾家庭,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比较大。

可能会一时冲动,因一些小事,就对孩子大声责骂。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把孩子当“垃圾桶”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爱德华·特罗尼克曾做过一个“静止脸实验”,很能说明,孩子面对母亲无端不良情绪时的心理变化。

实验刚开始,他让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

接着,开始静止脸实验,母亲面突然无表情。孩子发现不对劲,于是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

但是母亲仍然面无表情。

十几秒后,孩子崩溃哭泣。

根据实验数据,在母亲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孩子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有可能死亡。

由此可见,母亲无端的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提出锅依恋理论,一个人在早期和母亲的关系形态,决定了他的依恋模型。

换言之,一个人在生命早期和母亲的关系怎样,长大后,他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就是什么样。

所以,不要把无关情绪发泄给孩子,你的喜怒无常,不仅让孩子无法判断一件事的错与对,也会因为此一时彼一时的不同态度,从而动摇对父母的信任。

在批评孩子之前,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的行为有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04
情绪温和
/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教育学家指出,孩子的问题,都是情绪的问题。

也就是说,孩子情绪理顺了,教育就容易了。

尽可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以平和的姿态去接纳。

大部分时候,只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孩子内心就会有强大的成长动力。

来源:国馆
最后编辑葡萄枝 最后编辑于 2019-02-18 11:00: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