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玉芬近年来政府和民间团体,纷纷对青少年罹患忧郁症的情况表示关切,甚至有政府委托民间单位,进行青少年忧郁症的检测与宣导。哇咧这几年,亦发现越来越多人罹患忧郁症、躁郁症等精神官能症,且其网路行为亦不同于其他人;恐怕网路虚拟环境,对于原已确定患病的病友,会有加深其病情之虞。 本期是哇咧创立以来,第一次专文探讨网路与忧郁症之关系。事实上,有关这类的研究仍非常缺乏。故我们特专访政大心理系教授钱玉芬老师,以心理咨商的专业角度,初探网路虚拟环境对忧郁症的影响。以下为根据访谈内容所作的整理资料,并非正式的研究报告。对于需要进一步求证和研究的问题,亦会在文中说明。盼本文能提供给读者对忧郁症有更多的认识,对网路带给人精神上的影响,亦有较正确的认知。何谓忧郁症? 忧郁症的判定,必须经过精神科医师,根据其症状的多少,及其症状维持的时间长短,来作病情的判定。坊间有简易的忧郁症检测表,读者可先自行检测,再根据该表上的建议,若需要请精神科医生进一步检查,则可至各大医院精神科或心理卫生科门诊就诊。(简易检测表见附录,董氏基金会网站有更详细的资料: http://www.jtf.org.tw/psyche/home.asp) 忧郁症其实就是个人的情绪调整功能失调。原本人的生理会对于外在环境所带来的刺激,有情绪的反应。如得到礼物时会高兴,与家人分离时会难过等。人有情绪的起伏本是正常的表现,而这些情绪表现是由大脑来自动控制与调节。当一个人对周遭的事物失去正常的反应,情绪上一直处于低潮的状态,就代表其情绪调整功能失调。因此,若被判定为忧郁症患者,首先是以药物来助其情绪调整功能的恢复,再以心理咨商方式,帮助患者整理情绪,走出忧郁。忧郁症的可能成因 除了生理上的情绪调整功能失调外,心理因素亦是重要的促发关键。我从童年经验的取向来研究忧郁症时发现,有两个重要的经验最常引发忧郁症:一、与家人的互动关系不良;二、重要亲人的离开或死亡的经验。据研究发现,这两种经验日后亦会发展出相对应的“病前性格”与“促发事件”。一、不良的家人互动关系: 所谓「不良」,其实就是因标准或价值观的不同而引起。譬如:孩子考试考了20分,被父母责骂;考了80分,父母仍然骂他:「考个什么成绩?为什么不拿 100分回来?」早年被过度的批评拒绝,被指责无能、不可爱;常被重要他人(亲人)拒绝、被严格要求成就等。都会造成与家人互动关系不良。 对于亲人的过高标准,孩子在表面上可能默不吭声,没有反抗,但其实心里是非常抗拒。而吊诡的是,孩子心里一面呈现对抗的情绪,但同时,也逐渐内化家人所赋予的价值观,默认家人对自己的批评,以至于最后成为一个自我批判者,已经建立一个负面的自我价值观。 自我批评型的人,有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是失败、无价值、罪恶的。这些人常有过高的道德标准和自我要求,对成就的追求极为迫切,但由于其标准过高,故经常会感到挫败。对别人的责备和自己的失败很敏感,同时有过度承担责备及责任的倾向,而且有认同压迫者(oppressor)的倾向;也常因为担心不被认可,而将愤怒埋藏于心,也不敢追求自我的认同与独立,因而和人的关系常呈爱恨交织的矛盾。 自我批评型的人,若遇成就挫折事件,如:工作、课业上的挫折,则容易发展成「内射型忧郁症(introjective depression)」。二、重要亲人的死亡或离开的经验: 所谓「重要亲人」不一定指父母,每个孩子生长的环境不一样,有人认为自己的阿公不是重要亲人,但也有的人认为自己的阿公是童年很重要的亲人,故重要亲人的认定是因人而异。若童年曾有过重要亲人的死亡或离开的经验(如:母亲突然离家出走,或者父母离异而必须与其中一方分离),使孩子心里有一种“来不及说再见”的遗憾。这遗憾累积在孩子的心里面,逐渐形成一种“自己被遗弃”、“自己不够好”的负面价值。 依赖型的人常觉得自己是无助的、害怕被遗弃的。这些人常希望自己被照顾、被爱、被保护及被抚慰。他们的人际关系常呈被动性及强型的依赖性、黏附性,并常有和亲密者身体接触的需求;对别人拒绝的讯息极为敏感,深怕被遗弃,常觉得别人无法真正满足其需要;这类型的人显示缺乏清楚的自我认同。 因此,当这类型的人遇到人际挫折事件,如:吵架、分手、亲友去世等,则容易发展成「依赖型忧郁症」。青少年忧郁症 从以上的研究看来,无论是哪一型的忧郁症,其实都源自于个人负面的自我形象(注)。而现今青少年面临到一个普遍的难题,就是自我形象的低落。升学压力、精英主义,以及高离婚率、单亲家庭,都容易造成青少年童年的不好经验,以至形成容易得忧郁症的病前性格。网路与忧郁症 网路与忧郁症是否有因果关系,必须要有正式的研究和客观的数据观察,才可以下定论。但以网路的特性和忧郁症的成因来看,亦不难找到其中的关联性。 网路上有「昵名性」的吸引力,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青少年(也包括成人)如此沉迷于网路的主要原因。感觉好像可以重新开始:那个不被肯定、不被爱的自我,可以在网路上重头来过,重新建立一个被爱、被肯定的自己。 因此,对于本来自我形象就很低落的忧郁症患者而言,网路就像是他们的“最后希望”一样。只是,若在网路上又受到一点点小挫折,使得这“最后希望”也破灭了;这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像是一条细细的线,把他原来在现实社会里所累积的负面自我形象,完全复制到网路虚拟世界上来,这带来的绝望是加倍的绝望,带来的挫折是加倍的挫折。怎么办? 忧郁症是一个可以治好的病,在精神疾病中算是小感冒。只要患者愿意配合医生服药,及接受心理治疗,家人及至友的同心陪伴,治愈率是相当的高。 若家中有这样的病人,他又很爱上网,限制其上网时数和习惯并非是最好作法。釜底抽薪的办法,是帮助他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因为他生病的根本问题,是心里最深处的自我形象出了问题,他无法看清 神是如何看重他,自己在 神的眼中多有价值。 所以最关键还是在于经历 神的爱,清楚地看到自己在 神眼中是多么的宝贝和有价值。但这有相当的困难,因为:一、青少年的悟性还不够,从比较抽象的角度来思想的能力还不成熟,所以他需要从身边的成人,来间接感受 神的爱,但这又带出第二个难题:二、我们做家长的、老师或辅导,常常因为自己的问题都还没解决,以至于无法用 神的爱来爱他们。 在此,我衷心地鼓励和提醒作家长和辅导的(也包括提醒我自己),在协助孩子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愿意去面对自己的问题。要知道孩子目前的光景,是反应你和孩子,从受孕到现在,大部分互动过程的呈现,我们无法完全抽离自己对孩子的责任。所以,当我们希望孩子经历神的爱前,我们要先经历神的爱;在协助孩子重建自我形象前,先重建自己的自我形象。调适与康复之道 若家中有青少年或家人,被精神科医生判断为忧郁症患者,应由以下三方面进行治疗: 1.药物、心理专业的协助:如前述,药物乃帮助其生理上的情绪调节功能的恢复,而心理治疗则是协助他走出形成忧郁症的病因,重建其自我形象。患者和家人都必须认清,若能配合专业人士的协助,忧郁症是可以完全康复的。 2.释放累积的情感:回忆创伤经验的始末,将累积在心中多年的情绪能量释放出来,放下心头重担。 3.建立理性思考:a.基于事实 b.合乎逻辑 c.具有弹性 d.设定能达成的目标。对于忧郁症患者,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来进行以上三方面的治疗;但对于一般人而言,我们也可以透过第2、3点的方式,来进行简单的心理治疗DIY。 即回溯童年不好或创伤的经验,将当时压抑的情绪渲泄出来;之后,以理性思考的原则,拒绝不合理的、负面的自我评价,重新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若是基督徒,则可透过祷告,与默想基督的受死与复活,重新体验自己在上帝眼中的价值,并再次经历赦罪与重生的恩典。一点一点,将自我形象重建在上帝对我们无私的爱上。结语 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里,难免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伤害。但我们若懂得自我反省,自我成长,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建立健康的态度,真正接纳和爱自己;孩子也就会在我们身上,学习积极正面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问题,并学习接纳和爱自己。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却是值得我们去努力的;若孩子能学习正确的方式面对自己的情绪,才有可能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挫折,我想这是比金钱、物质,更有价值的遗产。@注:自我形象即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义或认定,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来源: 校园福音团契
quanyuan 最后编辑于 2009-12-06 00: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