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又拖地 比電玩省時
「
洗個碗,拖一下地,只要一、二十分鐘,不會比孩子打電動、看電視更花時間。」謝水乾說,更何況
「時間管理」是該學習的重要觀念。 謝
水乾引用美國學者的研究,追蹤一組青少年至成人期發現,童年時參與家務多的人,成年後獲得高薪
工作的可能性比不做家事的孩子多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他這
篇標題為「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工作機會高四倍」的文章,成了網路上的轉寄熱門。「工作機會」成
了讓小孩做家事的有力動機。 建
築師謝園說,廿年前她訓練兩個兒子煎煮炒炸、縫扣補丁,樣樣都來,她不想孩子長大後成了「生活
白痴」;她希望「家裡沒有我,大小三個男的,一樣可以活得好好的。」萬一像魯濱遜漂流到荒島
,至少能生火、煮食,還能縫衣補褲。碗盤放哪裡 家人都要知
家裡碗盤擺放、藥品、襪子收哪裡,全家都要知道,抽屜外也貼了標示;在她家,不會有人高喊:「媽,我的手帕呢?」
這類問題。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現在兒子的女朋友讚嘆不已。
灑掃
庭除都是學問例
子:小學一年級的小康負責出門倒垃圾,他可以學到什麼?●
思考力:垃圾袋要怎麼綁,才會牢靠,不會沿路掉?●
分析、判斷:要選哪條路走到垃圾車?甲路線:路上張家有條狗很凶猛;乙路線:路燈很暗;丙路線
:比較遠,但路燈比較亮。●
責任感:垃圾車還沒到,要放著就走,還是遵守「垃圾不落地」定,等到車子來了再丟?如何
培養生活能力●
讓小孩自己來。穿衣、吃飯,生活事務儘量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動手,當小孩會說「我自己會
」,就讓他試試。●
不同年齡,可以嘗試不同任務。比如小三可以學掃地、小四可以洗碗、遛狗等等,讓孩子有「家」的
參與感。作家陳安儀的女兒小一就能自己烤麵包、泡牛奶,還為媽媽服務。●
別怕小孩做不好。老怕小孩掃地不乾淨、打破碗,他就很難學會。一個碗不比「成長」更有價值。●
父母要放手。華人父母太習慣「呵護」,作家龍應台反省:華人父母還會好意提醒成年孩子「不要上廁所」,是關心也是壓力。
幽谷百合 最后编辑于 2009-06-05 21: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