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yuan
- 版主
- 1352
- 1731
-
2009-11-21
|
quanyuan
2009-12-12 14:16
显示全部
1#
t
T
张路加
小刘半年前喜获千金,可是抚养孩子却成了一大难题。由於他近几年一直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乾脆赋闲在家;妻子也经常换工作,这里做半年,那里晃三个月,月收入加起来才五、六百元。有了孩子後,小俩口便这个月住婆家,下个月住娘家,经济上完全依赖两边的父母,心安理得地“啃”起父母们来了。
小张则是从一所专科学校毕业後,在一个待遇不错的公司工作了半年後,便嫌“工作节奏太快”、“每天身心俱疲”而乾脆主动“炒了老板鱿鱼”。回到家中,傍在父母身边,照样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衣食供应,并放言要“尽情享受青春岁月”,成日不是睡到日上三竿,就是四处闲逛,街头“扑克大战”、“麻将方阵”更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像上述小刘和小张这样的人物,如今在中国大陆被媒体称为“啃老一族”。这些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已届成年,有谋生能力,有些甚至读了很高的学位,却依旧在生活上主要依赖父母供应。伸手要钱,安心“啃老”,成为了一个日渐增大的“新失业群体”。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近日公布的调查显示,中国高达65%以上的家庭存在著“老养小”的现象,至少30%的成年人被父母供养著,并已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蔚为壮观的“啃老”队伍
根据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张思宁副研究员的调查,目前单渖阳一地,就有三成左右的成年人还在靠父母供养。“本该自立和赡养老人的这些成年人,却成了仍未‘断奶’的 ‘啃老一族’,对老人尽赡养的义务就更谈不上了!”张思宁愤愤地说。
在《哈尔滨人才交流中心》,疲惫不堪地为女儿在寻找工作机会的张女士,已经连续往这里奔波了好几天。他们家的宝贝女儿大专毕业後,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乾脆就在家里“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地“啃”起老来。“二十多岁的人了,什麽都不会干,而且动不动就支使我们。现在我和爱人的年龄越来越大了,我们商量著不能再这样下去,总得给她找一份工作,让她知道事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构成目前“啃老大军”中的主要成分,大致有六大类∶一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於挑剔,总认为尚未找到合自己心意的工作,於是“挑来挑去”的结果,往往是职业上“高不成低不就”,经济生活上则“入不敷出”,而只能靠父母“救济”。这类人数大约占了总数的20%。第二种是认为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而自动离岗离职的,占了约10%左右;第三种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本身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既缺乏目标,也缺乏真才实学,屡屡不成功但却又不甘心“寄人篱下”当“打工仔”,这类人数也占到近20%;第四种是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四处漂泊”的结果是“漂”到无事可做,只有赋闲在家,这类约占了10%;第五类是单位中下岗的年轻人,一方面再就业的希望渺茫,二方面其中有些人即使有机会,但面对如今紧张繁忙的新工作也觉得难以适应,乾脆不再考虑就业,这样的人也占到10%。而最後一类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的工作,一段时间下来,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这一类占了最大的比例,达30%。
是什麽造就了“啃老”大军?
今日中国蔚为壮观的“啃老大军”是如何在这短短十多年中形成的?广州在一年多前由市委宣传部、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共同举办的一次讲座中,向四千馀名与会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社会上“啃老族”的出现有四大方面的原因,即“缺乏积极就业精神”(占48%),“主观上存在心理困惑”(占24%),“就业难所造成”(占23%)以及“家长因对子女溺爱而本身难辞其咎”(占5%)。
客观来说,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根据劳动部〈2003-2004∶中国就业报告〉,中国目前正面临自然新生劳动力的高峰期,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移往城市,而高新产业的兴起,却不断在减少对劳力密集型企业的需求,造成就业机会“僧多粥少”的局面。专家一般估计,目前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将近一半能够实现就业。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当今的教育体制,对造成“啃老”现象也有不可推却的责任。今日的教育拼命鼓励青少年如何埋头考试,却很少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孩子们从小被要求尽量往上读书,考大学、考研究生、考博士生,但除此之外,如何学得一技之长,如何增强动手能力,如何孝敬父母,却是十分地缺乏,以至於“从小就被逼著往‘社会的负担’、‘父母的累赘’那条路上奔”。当然,有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总舍不得让他们“放单飞”,甘心情愿、半推半就的让他们在家中“啃父母”,这样的情形也不在少数。
“啃老”一族的生态和心态
曾有一首打油诗这样来描述今日“啃老一族”的生活状态∶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分逍遥,九(久)坐不动,十足无用。不少拥有不低学历的青年人,起初只是心高气傲的做著“有朝一日当上白领、找到外企”的美梦,但当待业一段日子後,志气渐失、心灰意冷,由被动而主动进入“啃老一族”。另有一些,则是成天沉迷在网络游戏中,游手好闲、怕苦怕累,甘愿耽误大好青春,安心“啃老”。
《中国新闻网》的调查发现,当今“啃老一族”中,独生子女占著不小的比例。许多人从小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缺乏竞争意识,对责任心、勤俭奋斗、吃苦耐劳等观念淡薄;面对挫折时,也习惯性地选择逃避,是他们无法自食其力的原因,“娇”和“懒”几乎成了通病。
在“啃老一族”中间,一种较为普遍的心态是,父母挣钱我来花,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认为,在家中吃老人、用老人、要老人的钱都是应该的,做父母的就是应该“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些极端的案例中,父母甚至到了“割肉养子”的地步,而子女仍然不为所动、不思进取的有之,“拒绝工作而理直气壮”的也有之,甚至高喊“做孩子的感觉真好”的也有之,令人不禁扼腕。
“襁褓青年”如何长大?
圣经《路加福音》15章记载了耶稣所讲的著名的“浪子回头”的故事。一个“啃老”──从家里啃到家外的浪子,直到将父亲给他的资产挥霍殆尽,沦落到与猪争食、无处栖身的地步,才开始思想当怎样真正做人的道理。知道根子出在“得罪了天”,终於良心发现,不仅愿意回到父亲身边,且立志不再“啃老”;要亲手作工,哪怕在家中当个工人也行,至终让年迈的父亲笑颜逐开、心得安慰。
圣经明言∶“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提後》3∶10),且让我们“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2)。我们实在当体恤父母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把我们拉扯长大何等不易,如今是我们当靠己力生活,并奉养他们的时候。即使暂时因失业而由父母接济,也不能将之当作心安理得的接受,而当发愤寻找生活出路。
中国人常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真正能让我们“正心”,唯有接受圣经真理,因为它不但教导我们怎样去做,更将愿做的心及需要的动力放在我们里面,使我们能真正起来行动。亲爱的朋友,您愿意来尝试明白圣经真理吗?
参考资料 1. 孙洪伟∶30%成年人靠父母养活“啃老族”带来社会问题。《渖阳晚报网路版》,1995.9.23 2. 大原因造就“啃老族”。《新闻晨报》网路版,2005.9.23.。 3. 胡曼钧∶不健康的教育也是“啃老”的发动机。《燕赵都市报》网路版,2005.9.23.。 4. “啃老族”折射溺爱之害。《正义网》,2005.9.23.。 5. 李佳佳∶毕业却不就业 沪上“啃老族”越演越烈为哪般?《中国新闻网》,2006.6.14.。 6. 圣经新约。
作者来自上海,现为“播种者国际协会”中国事工部负责人。
来源: 海外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