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圖片的優勢,不同於文字的溝通模式,在於能夠同時表達許多不同的訊息。這次漫畫教室中我選了一幅漫畫,是由朋友轉寄過來的,作者不知其名,看表現方式與人物畫法不似華人。
這是一幅沒有標題,也沒有對話的漫畫,從難度來說幾乎是最不容易的。它本身就是一篇文章,一個家庭問題的表白,也是一個孩子呼救的聲音。
我曾說過漫畫好壞的關鍵,就是在如何把一個抽象的觀念,或是狀況用最生動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果有人出了一個題目:「孤單的孩子」,表達要求:畫出一個孩子無法與父母溝通的困境。
想想看,什麼該是最好的畫面來表達這個苦況?當我收到這幅漫畫時,被它無言的力量震撼了。
我們一起來做個簡單的解析:
圖面的構成很簡單,基本上分成上下兩景,父母與孩子。首先,兩代的距離感已經在圖面構成上表達出來;其次,孩子的部分是彩色的,在前景(比較大),所以孩子是訊息表達的焦點。由於父母是黑白構圖(應該說是線條),表達出不在孩子所企盼的彩色生命中。
作者高段的地方是在它把一個很常見、很普通的場景(一個人因船男難流落海中孤島的畫面;試著用手把圖面的上面三分之一遮起來,這幅畫根本就不起眼)借用過來,表達了孩子的孤寂與無助。如果再用點想像力,孩子可能已經呼救過多少次,直至聲嘶力竭,最後放棄了。因為父母聽不見,雖然離他不遠,卻是遙如天邊。
孩子甚至都絕望了,何以得知?因為他是背對著父母的,五官的組合更強烈地透出無奈。換句話說,就算父母對他說話,他也沒意願搭腔,因為可能是雞同鴨講的經驗已經多不勝數的。
原本可能是高級質料的藍色地毯,在這幅漫畫中變成了阻隔親情的汪洋大海,也有反諷的意味在內(我亂掰的,作者自己可能都沒想到)。
雖然不知道誰是作者,但是看到這幅圖就知道他的觀察入微與表達手法高超,很多時候是個人的親身體驗。
在欣賞這幅的同時,不妨也想一想,我們作父母的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跟他們去談談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