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源
从失丧到归回
母亲是我家第一位信主的人,她且带领我们信主。我7岁时认识神,后来年纪稍长,就不听话,不去教会了;但那时心里没有快乐。
一次,妈妈的朋友问我:“祥源,你愿意跟我儿子去教会吗?”其实当时我也曾求过神带领我去一间合适的教会。祈祷不久,神就感动这位阿姨邀请我去那教会。这教会后来成了我的母会。
神在我生命中工作,我感受到神与我同在的真实,例如圣灵蒙召与牧会之体验的责备和光照,神在生活上的引导丶在困难环境(例如学业丶交友或人际关系)中给我力量等。我开始领悟到自己与神是有关系的,不只是头脑上的认信。
神的呼召临到我
我15岁重回神的怀抱,神奇妙地将“全时间事奉”放在我心上。当时我不知道何谓“蒙召”;只很想将自己奉献给神,很希望在学院读圣经,学神学。
现在回头看,神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呼召人,有人像撒母耳,年幼蒙召;有人像保罗,青丶中丶壮年蒙召;有些像摩西,人生过了三分之二才蒙召。神在人生不同阶段呼召人都有其心意。年轻时,塑造性高,如一张白纸;中年人有很多恩赐丶资源和能力;年老的可能体力弱一点,但很成熟,经验丰富。我比较接近撒母耳,年轻蒙召,虽然很多事不明白,但清楚神的呼召。
清楚自己蒙召
我清楚自己蒙召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丶从15岁开始,突然对属灵和永恒的事情热切渴慕。例如人的灵魂丶事奉丶遵行神旨意,都是永远的,我内心非常渴慕。
二丶对世界上的事,相对看淡。医生丶教师等都是很好的专业;但对我而言,并不向往。
三丶对人灵魂的失丧很关注。每次唱到“万千灵魂失丧”丶“速发光”丶“万世战争”等诗歌,心灵大受触动,感到神在呼召我,感到万千灵魂失丧与我有很大关系。
四丶感到神的爱经常激励我,深深体会到“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
五丶有全时间事奉的心愿。
六丶经过慎重的考虑。我觉得这是很要紧的,否则就像主耶稣说的“没有计算过代价”。
七丶教会属灵领袖们看见一些神呼召我的印证。
以上七点让我很清楚是神引导我走上奉献的路,这也是我15至19岁那几年的心路历程。蒙召,是神的怜悯和呼召;而不是一个人愈来愈好,愈来愈属灵,就变成传道人。
牧会体会
我初到主恩堂时,会众几十人,那时我心中有个祷告:祈求神在这个教会兴起十个会友做传道人。感谢神答允我的祷告,至今已有超过20人出来全时间事奉(宣道丶教神学丶牧会丶做基督教辅导,或到中国大陆开荒丶办孤儿院丶牧会等),现在分会的牧师大都是我们教会的会友。
在牧会方面,我努力坚固教会的根基,加强训练栽培天国工人的人才;在传福音方面,我们尽力拓展天国的国度。这是我的三个负担。之前我在菲律宾,教会较大,有传道人丶秘书丶司机等,很方便请人帮忙;但在美国事事要亲力亲为,人人忙碌,没太多时间彼此建立关系。当时教会虽小,但靠主恩典我很用心做,看见教会一直有长进,自己亦学习到几个属灵功课:
一丶以前牧养大教会的经验和心得,不可全盘套用於小教会,实在需要作多方面调校,以求更新改变,更要紧是自己要有倚靠神的心。
二丶教会虽小但我们的心要大。换言之,对於当地华人的需要应有所回应,不能以为自己教会小,不能做那麽多;反而要放胆向神祈求一些较大的梦想(Small church with a big heart)!
所谓“big heart”有另一含意:教会里有不同背景的人,尤其北美华人教会,会友来自五湖四海,心胸不可狭小,要以爱心容纳那麽多不同背景丶文化丶思想丶经验的弟兄姊妹和非信徒。所以教会的大小在於会友心胸的大小,而非尺寸的多少。我们一直在这方面努力耕耘。
人很容易会把一些相对的东西看成绝对的,这也是华人教会引起纷争的原因。80至90%的问题都是因人们以为是绝对的,就作出误判。例如执事的资格,大教会动辄数千人,在其中选出20人作执事,自然容易选出灵性和恩赐超卓的人。教会小,有些人就觉得教会的执事不是那麽有才华。其实选执事,只要合乎圣经所说的资格,是否有才华,不要那麽执着,教会的章程也不要把要求定得太高。
建立亲密关系
小教会弟兄姊妹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当然,我们可以在教会认识很多人,但并不表示与他们都可以建立熟络关系。要维持关系亲密就一定要鼓励他们参加小组聚会与活动。大教会应参考建立千夫长丶百夫长丶五十夫长丶十夫长的制度;换言之,以小组牧养的形式带领教会,亲密关系才能发生。会友的亲密关系应在小组丶团契内产生。牧养方面则由传道人牧养区牧,区牧牧养组长,组长牧养群羊。若有问题,组长丶区牧处理不来,传道人就介入。一般性的关怀丶联络,都是区牧和组长的工作;严重性的牧养丶辅导丶引导,则由牧师丶传道负责。如此配搭事奉,教会才会成长。
培养慷慨精神
教会必须培养及操练合乎圣经的慷慨精神(biblical generosity),因为华人教会普遍有多元文化的会众;单是华人已有不同背景,有来自中国大陆各地丶台湾丶香港和东南亚,文化背景非常不同;种族虽说一个,但文化很复杂,可谓“一种多文”。此外又有土生说英语的,还有白人和其他族裔,英文堂更是“多元种族丶多元文化”。在如此参差的情况下,实在很需要宽广的心胸,就是圣经中所说的慷慨──对人有种无条件的恩典。这种慷慨精神,即给与人恩典,可应用於多方面,例如在大教会的接纳性。教会有这种精神就能产生饶恕,避免产生冲突和矛盾。
教会实在需要慷慨精神,我们真要有肯吃亏的精神才会乐意去事奉。教会能经常强调这种精神,对小组丶宣教丶处理教会纷争丶彼此接纳丶募捐等方面都有帮助。这种属灵素质是教会成长必须发展丶栽培和操练的。与其用很多方法改善事工,不如多下工夫塑造慷慨心灵,因为这核心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容易多了。
教会成长要素
在主恩堂事奉十多年,深深体会到教会增长是神自己的作为。换言之,只有神可以改变教会,教会领袖只是媒介。我觉得健康教会成长的要素有:
一丶要以基督的心为心。耶稣基督看见山上有许多人,如同羊没有牧人,走迷了路,就起了怜悯心。我们应带领弟兄姊妹看见主耶稣所看见的,感受到主耶稣所感受到的,对迷羊关切丶关怀,乃教会扩展丶传福音异象的根基。这点应不断向弟兄姊妹强调,否则教会愈大,愈变成巴别塔,高举人的荣耀,而非神的荣耀。
二丶教会很需要成长蓝图。换言之,就是教会希望信了主的弟兄姊妹如何成长,如何帮助他们成长。我们教会的蓝图是:认识基督→连结基督→长成基督→服事基督→拓展基督。就这五方面牧养会友认识基督,使他们与小组丶团契发生关系,透过门训丶主日学和崇拜讲道帮助他们长成像基督;进而成为服事基督的信徒,参与事奉,多结果子,扩展基督的国度。教会所有行政架构丶事工分配和财政预算,都是根据这五方面而行。
三丶重视主日礼拜。一般人对崇拜很看重,讲台信息须要与弟兄姊妹的生命丶生活连结;但必须以圣经为依归,将真理融入其生活,能进入会众的心灵和生活,使其生命和生活改变,成为健壮的基督徒。
当然,讲台的祷告丶圣灵的恩膏很重要;但要有活泼丶生动丶富活力和连接性的敬拜。崇拜的带领者是带领会众来到神的宝座前,看见神的荣美,认识神的属性,进而在心灵产生对神真实的敬拜。弟兄姊妹的角色不是听众和观众,他们不是来看戏;而是来敬拜上帝。我个人认为,敬拜的形式有文化的差异,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人对某种文化容易投入;若换了另一种文化,就觉得难以投入。
四丶小组方面,我看重内外平衡发展。我们教会有所谓“4L”,即四个很重要的功能:相爱(to Love)丶学习(to Learn)丶带领(to Lead,带领诗班丶查经丶儿童事工……)和发射增植(to Launch,使能外展,培植出另一个小组)。大家朝着这几个方向而行,就能使小组平衡发展。
五丶营造甘心乐意事奉神的精神。教会要尽量让弟兄姊妹有机会事奉。教会领袖不要只开会讨论事工,要多思索如何令弟兄姊妹投入事奉?如何帮助他们投入事奉?如何增强他们的能力?如何训练他们?如何肯定他们?设法令他们充满能力,欢喜快乐地发挥其恩赐。
六丶培植教会的外向性格。这点与上文提到的慷慨精神也有关系。教会领袖要不断培养弟兄姊妹的外向个性,例如:社会关怀丶清洁社区丶探访老人院丶儿童院和问题儿童学校丶服事无家可归者丶捐血丶骨髓移植配对等。否则弟兄姊妹愈来愈内向。
年轻人精力充沛,若教会不关怀社区,会友的精力就得不到有意义的舒展;所以要设法引导他们,让神使用他们的精力在有意义的地方,影响社会,改变社区。这是可以刻意栽培的个性,是一种精神的感染,不是甚麽计划丶事工。作为牧者实在有责任不断塑造合乎圣经的整全文化,使人进入教会有不同感受,感受到教会的属灵气氛丶价值观很不一样,吸引他们在这好土上成长。
(余黄国凯采访)
来源: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