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他人的焦虑和孤单中
我们需要进入别人的感情世界,进入他们的焦虑和孤单里去,与哀哭的人同哭。在每一个非基督徒(以及许多基督徒)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些隐藏的痛苦,就算是最开朗外向的人也不例外。只有当我们愿意进入他们的痛苦里,我们才能触摸他们的生命。进入别人的感情世界,也包括进入他们的社会现实中,因为我们不可能在一个社会真空中与别人分享福音。我们不可能将人抽离他们的环境,而同时又盼望向他们传讲福音;我们不可能漠视别人的痛苦,而同时又坚持要告诉他们福音的好处。
——宣教的模式。摘自约翰·斯托德著,《当代基督门徒》(台北∶校园,1994),466页。
上帝给我们种种恩赐,以便我们能用它们来服务邻舍。我们没有如此用它们,相反地,我们误用上帝为了使我们高於别人而给我们多於别人的每一种恩赐。“理性不能避免这麽做。理性一旦发现自己比别人的理性得到了较多的恩典,便不把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放在眼里。”(路德,WA 10 III,238)按照爱的律法,我们应该关心邻舍的需要。然而,人们通常反而对别人的困难感到高兴。┅┅
对邪恶的这种高兴已经是谋杀,是对第五条诫命的一种违犯。┅┅
如耶稣所解释的那样,上帝的诫命应该被理解为为不是对我们这种人道德的呼求,也不是对我们的自由意志的呼求;相反地,它们显示我们是完全无能的。它们要求的是完全的新人,是重生。
——罪是对上帝的掠夺。摘自保罗·阿尔托依兹,《马丁路德神学》(新竹,台湾∶中华信义神学院,1999),206-207。
耶稣愿意那个人先知道—— 对那个人的爱,是目标,不是手段。 不是要用这个人或是这个神迹来达成目标,做广告或是寻求成就感,都不是,就是因为爱,爱本身就是目的。┅┅
希望 每个孩子都活著有满足的喜乐,这是 无条件的礼物,是 没有目的的礼物。 就是要你先知道这点以後,当然 会用你一生,你可以跟别人分享这个礼物,这个祝福,而成为别人的祝福。┅┅不是因为 的要求,乃是在你里面有很深的意愿和喜乐。
——妙手重抚—医治与关怀。摘自傅立德,《恩上加恩》(台北∶道声,2000.6),289。
教会需要激发爱心,勉励行善,成为好撒玛利亚人,向忧虑的人分享生活需用的。教会在态度上和金钱上分担忧虑的人的难处是必要的(《约》13∶34,15∶12;《加》6∶2;《传》4∶9-10),这做法不是叫他们偷懒,而是在行动上表达基督的爱心。在金融风暴时,香港失业情况恶化,基督教内各宗派首次携手合作,成立一个一千万元的“创造职位基金”,为全港失业人士(包括非基督徒和基督徒)创造1000个就业机会。(注∶《明报》2002年1月26日A18版)基督教会这次行动十分正确,这行动表达教会愿意与忧虑的人分享。
——与忧虑的人分享。摘自方镇明,《克服忧虑》,香港∶浸信会,2010.12),148。
小草 最后编辑于 2011-08-01 21: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