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奥古斯丁起初完全是另一个人。
他的母亲蒙尼卡,曾细心地教导他信仰基督教,为他祷告,但他那聪明的头脑却常令她困扰。终于在他十几岁的某一天,他宣布放弃基督的信仰,决心追随异端,从此过着放荡的生活。奥古斯丁行事向来彻底,他在学校里的表现一向名列前茅,而年轻人的下流表现也不落人后。
“我无法分别清洁的感情和黑暗的情欲……我无法保守自己在光明的国度里,与别人建立友谊……于是我在清澈的友谊中注入了情欲的污秽。
“我听厌了道德枷锁的叮咛声、骄傲灵魂的惩罚,于是我与你渐行渐远,你也由得我,以至我颠簸无定,耗费生命,沉迷酒色,在淫乱中沸溢不止,你仍静默无声,哦,从你而来的喜乐何等迟缓。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犯罪。有些人容许自己被骗,只因为我们的罪乃社会所能接受,遂推论这样做也不算太坏;有些人则因为社会不能接受而受到惩罚,结果可能因此下狱,或被朋友离弃。”
但奥古斯丁的故事仍是我们的故事:“当感官被召唤,信仰往往被丢弃。在此紧要关头,当本性的欲望支配着我们,属灵的知觉则在大部分情形之下衰落,或完全消失,使那年轻人离开神的不是理性,而是肉体。怀疑不过是他改变生活方式的借口。”
蒙尼卡仍然祷告,她为儿子的罪行和走入异端祷告,她为儿子与神对抗祷告。奥古斯丁也知道。
“几乎过了九年,我沉溺在淤泥中,在虚假的黑暗中……在那期间,那位贞洁、敬虔与儆醒的寡妇……仍不止息地为着我向祢哭诉。她的祷告到达祢面前,但祢仍任凭我一再沉溺在黑暗中。”
正如任何儿子在黑暗中迷失的母亲一样,蒙尼卡那些年日子并不好过。那些日子伤透了她,最后,她前去找一位主教,一位深研圣经的虔诚之士,请求他去跟奥古斯丁说话,去驳倒他的错谬。主教拒绝了——奥古斯丁向来以能言善道而知名。他反而安慰蒙尼卡说,像她儿子那样聪明的人,终必能看透那种骗局,他并以自己为例证——他过去曾是个二元教徒。
蒙尼卡并没有接受这些安慰,她继续祈求教会监督,以泉水般的眼泪向他恳求。监督终于疲于她的坚持,同时也感动于她为儿子灵魂遭受的痛苦,他对她说:“去,去!让我静一静。照常过你的日子。付出这么多眼泪的儿子不可能失去。”这句话虽然刺耳,却也深含着仁慈与怜悯。
付出这么多眼泪的儿子仍然逃避母亲和他的神。他继续逃了很多年,然后有一天,奥古斯丁听了圣安布鲁斯(Saint Ambrose)、米兰监督和当年最杰出的传道人的证道,疲于多年的逃避、内疚与破碎,他回头接受了耶稣。
按照基督教历史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圣奥古斯丁改变了历史的方向。
历代以来,他的著作几乎比任何作者的作品更多地被人们所阅读;对于今日的读者而言,他的文章仍能使人觉得是针对他们内心在说话,圣奥古斯丁不仅成就了他虔诚母亲的祷告与盼望,有些人甚至认为,神通过他在罗马帝国崩溃时,使新约圣经仍然发出光芒。
在浪子奥古斯丁回家后不久,蒙尼卡便告知自己现在不再有活下去的理由,她终生的指望是看见他回到耶稣跟前。九天以后,她便与世长辞。
《路加福音》记载了浪子的父亲因为切切盼望儿子返家,以至当浪子距离家门尚远,父亲便看见了他的故事。
蒙尼卡也是如此,在奥吉斯丁逃跑时紧追其后,在他回家后便原谅他的叛逆行为。她从不停止为儿子流泪祷告。
奥古斯丁从他母亲身上学到了许多浪子对我们天父的认知:“人失去祢的惟一方法是离开祢;假如他离开祢,他将去哪里?他只能从祢的喜悦逃到祢的愤怒里。”
我们的神最期盼的是:使人从祂愤怒的焦点成为祂心中的至爱。
要看见一个儿子或女儿找到自己的真道,真是说不出来的难。但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耶稣总是希望看到这种结果。
对他们存着盼望,为他们祷告,永不停止为他们流泪祷告,存着盼望看清前方道路——你为他付出许多眼泪的儿子,也许正清晰地站在阳光的地平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