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耶稣在YouTube上爆红

[ 8331 查看 / 0 回复 ]

王星然

在YouTube上一夕成名的例子实在太多,2012年这把火不免烧到了教会界┅┅

开车回家的途中, NPR(美国国家广播网)一个耸动的新闻标题突然钻入耳中∶“耶稣最近在YouTube上爆红┅┅”有点精神不济的我,当下立刻醒来,聚精会神地把这则报导听完。

新闻报导,美国西雅图一个23岁的年轻人Jefferson Bethke,写了一首诗“Why I hate religion, but love Jesus(为什麽我讨厌宗教,但热爱耶稣)”。2012年初,他和朋友把这首诗配上很酷的音乐,拍成MTV,放在YouTube上,给他带领的团契学生看。

没想到这支只有短短4分钟的视频,一出炉就造成轰动──第一天吸引了200万人次观看,隔天变成600万,不到一个月累积1800万的点击率。接著,CNN、CBS、Washington Post、New York Times都跟进报导。

如果您是脸书的使用者,多半也看过这个年初在网上疯狂转发的视频吧?而且,您有没有注意到,转发的多是年轻人?

美国教会界对这事件的看法颇为两极∶有人认为,这是基督信仰在主流社群媒体的一大胜利,为耶稣在YouTube上受欢迎而开心。但同时,也有许多牧者担忧,因为这意味著任何一个没有受过神学教育的人,只要略懂影片制作,就可能透过社群媒体,广泛地影响社会。

这是不是挺可怕的──牧师、传道人念了3年甚至更久的神学,每周绞尽脑汁地准备主日讲章,也就影响几十人或上百人,而这个23岁的毛头小子一上YouTube,几千万人都可能受他的神学观点影响(知道这样写有些不厚道,而且影响力不能只看数量,也看质量,但姑且让我用这样的方式来突显问题的严重性)。

现在,Bethke已成为美国教会界炙手可热的大会讲员,许多青少年事工都邀请他主领专题。

“讨厌宗教,但热爱耶稣”

到底Bethke在饶舌歌里唱了什麽,在年轻族群当中引起这样广泛的共鸣?让我们来看看部分摘录∶

如果宗教这麽美善,为何发动了如此多的战争?

为何美伦美奂的巨大教堂,却对穷人的饥饿视而不见?┅┅

或许,宗教会传上帝的恩典,但它无力付诸实行┅┅

他们无法解决自身的问题,只好戴上面具加以遮盖!

他们不明白,宗教,就像在棺材上喷洒香水,

宗教的问题是──它从不触及核心,

它只是外表行为的修饰,只是一长串的生硬教条,

它就像,给人套上一件光鲜亮丽的时尚精品,

可笑的是,这正是古人对木乃伊所做的┅┅


我以前也是如此,但似乎没人察觉,

总是一面表现得像个得体的教会孩子,

一面沉沦在网路色情世界。

周日,我乖乖去教会做礼拜;

但周六,我活像是个为为了做爱而存在的废物┅┅


但当我认识耶稣後,我只夸我的软弱!如果恩典是水,那麽教会就该是洋海;教会,不该是好人好事博物馆,她该是医治伤心、破碎的所在;因此我不再遮掩我的失败,也不再隐瞒我犯的罪,不是靠我,乃是靠 ┅┅

当宗教说信众是神的奴仆,耶稣称我们为上帝的儿女

当宗教把人圈禁在律法的牢笼,耶稣使我们得自由

当宗教使人盲目,耶稣使人重见光明┅┅

宗教是人寻找神,基督信仰是上帝来找人┅┅


不是靠我的好行为,乃是藉著耶稣的顺服以致於死┅┅

担当了你我应受的刑罚。

我猜这就是为什麽,你称之为恩典吧┅┅

当耶稣说∶“成了”,我相信 不是说著玩的。


以密西根的Kevin Deyoung牧师为代表的美国教会界部分人士,对Bethke进行了批评。Deyoung牧师在个人博客里,把Bethke的诗一句一句拿出来分析,指出它不合圣经真理的地方。Deyoung的质疑,主要有3大点∶

1)过度强调赦罪的恩典,轻视作门徒的代价和顺服的生命功课。

2)对教会和所谓热心的信徒,批判过於严苛。

3)错误使用“宗教”一词。因为耶稣和“基督教”不可分割。

有趣的是,他们两人还为此通了电话。看了他们的通话,我十分欣赏Bethke这个年轻人,他有谦卑、受教的心。虽然Deyoung的评论,让他深受打击(他说It hit me hard!),但他表示百分之百赞同。 Bethke说,他没想到这个视频会造成这样的轰动,原以为有几千人点阅就不错了。早知道有这麽多人观看,一定会把神学构思得更严谨。

信耶稣=仇视同性恋者+禁啤酒、刺青?

Deyoung的评论,的确精辟,笔者十分认同。不过,我更关注Bethke表达的、年轻人对现今教会律法主义的厌恶及彻底失望。Bethke想重新唤起人对耶稣基督福音的热情。与其说Bethke想切割基督和基督教,不如说他想切割福音与假冒伪善的律法主义。

Bethke接受College News的访问时说∶“我心里急迫地想制作这类的视频,因为我接触到许多人,他们误解耶稣等同於‘仇视同性恋者,禁止啤酒和谢绝刺青’。我不断思索,这真的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吗?所以我写了这首诗来回应。”

很无奈,“仇视同性恋者,禁止啤酒,和谢绝刺青”,正是当代基督教给人的感受。如果你在教会服事青少年,免不了要面对青少年对此的挑战。许多慕道友(甚至基督徒),对基督教的感觉,就是冰冷的教条和一大堆限制。

特别是,有些福音朋友在同性恋的议题上过不去。圣经的确清楚指出,同性性行为是罪(参《利未记》18:22, 20:13;《罗马书》1:24-27;《哥林多前书》6:9;《提摩太前书》1:10),这一点不容含混。但同性性行为是众多罪中的一项(在《罗马书》第一章,它与拜偶像、贪婪、嫉妒、争竞、背後说人、诡诈、自夸、背约等罪同列),它既不是唯一可憎的罪,也不是耶稣基督福音的核心问题,更不该成为我们鄙视同性恋慕道朋友的理由。

不是说教会不该荣耀圣洁,我想说的是,传福音的人应该不断问自己,到底什麽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信息?什麽是福音?什麽是恩典?清楚之後,我们就不会把次要的变成主要的。

针砭时事十分犀利的Charles Colson(寇尔森),在过世前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美国福音派被描述成“社会、经济地位低落,没受过什麽教育,又很容易被有心人士煸动”的乡巴佬,而且是“跟著共和党一起仇恨同性恋者的政治狂热份子”。Colson说∶“我们有严重的形象危机,我们拱手让别人定义我们。”

当然,有心人士想给福音派贴标签,教会再小心也不免中招。对此,我们固然大可关起门,充耳不闻,自觉是为义受逼迫。可是,当教会履行大使命的时候,总要和“来自世界”的慕道朋友对话吧?教会除了闭门疗伤,或严词驳斥社会对我们的评论有欠公允之外,到底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呢?为义受逼迫本是荣耀的事,可我们若因自以为义,摆出高姿态,那就令人生厌、反感了。

基督徒永远不应对人傲慢

D. A. Carson在他的讲道集里有一段话,或许可以让我们深思∶“基督徒永远不应对其他罪人采取傲慢的姿态。基督徒永远不过是领受了恩惠的贫穷乞丐,告诉别人哪里有面包而已。”

Bethke在他的诗里,正表现出这样的一个低姿态,他坦承自己深受网路色情的捆绑,他毫不遮掩自己在行义上的无能为力,他看到自己的虚伪,他厌恶自己作双面人┅┅

正因为他愿意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破碎、失败,人们才能真实的感受到,自己是何等迫切需要耶稣的赦罪恩典,才能深刻体会到,为什麽福音对罪人是好消息。

主说∶“康健的人用不著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可》2:17)耶稣甘冒大不讳,接近税吏和妓女,把救恩的盼望带给他们。 没有把自己的完美无瑕和高道德标准,当成刺人的利器,反倒纡尊降贵,谦卑虚己,俯就卑微的人。那些忧伤、痛悔的罪人因而乐意亲近耶稣,向救恩的泉源欢然取水。

真品和膺品

Bethke接受CBS Morning Show的访问时说∶“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对虚假的宗教非常敏感。这或许是好的、正面的趋势。我们这一代要的是‘原装正品(authenticity)’。我们想知道,宗教人士满口道德文章,但他们是否真能付诸实行。”

膺品和假货於人有害!对付假冒伪善最好的方法,就是指出何为真品。我想这就是Bethke在他的视频里,想要表达的。

仅管,Bethke诗中的神学不是严谨到滴水不露(有这样的神学吗?),用词不够精准,达不到学院派的要求,但至少他抓到了福音的重点,他看到真信仰的力量和假宗教的可怕。他的低姿态,使观众放下了防卫,因而广泛地产生了共鸣。他所宣扬的耶稣,也在YouTube上爆红,成为焦点。

Bethke在CBS访谈结尾,说出了他对这一代年轻人的期盼── 他希望看到教会复兴,看到一群“真实走在恩典之路上、热爱耶稣、相信圣经的人,有一天能改变这个国家”,“我相信我们有这样的力量和从上头来的恩典!”

好大的信心(可能也有人解读成好大的口气)!无论如何,我祷告,也由衷地盼望,能看到这样的一天!

作者来自台北,现任职於美国密西根州政府IT部门,服事重心为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校园事工。

本文选自《举目》57期

来源:海外校园
最后编辑wuleored 最后编辑于 2012-11-18 22:43: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