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鲁迅: 幽暗意识与光明追求

[ 8001 查看 / 0 回复 ]

鲁迅: 幽暗意识与光明追求

作者: 阿信

      和合本《圣经》里有一句话:“知识让人自高自大,唯有爱心能造就人。”确实,很多拥有知识的人自以为真理在握,对人冷漠、机械、封闭和自私。然而单有爱心,没有知识也不行。没有知识的爱心极容易变成狂热。其实和合本的翻译不够准确,准确的译法应该是“知识让人自高自大,但是爱心能造就人。”知识加上爱心才是真实的信仰。
  
   总能从齐宏伟的作品得到很多新视野的启发。他的《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从<忏悔录>到<复活>》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管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增长了许多见识;读他的《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让我晓得世界文学史上那些灿烂的巨星和不朽作品,其成功的最大原因不是因为句子写得优美,故事编的精彩,而在于他们身上沉淀了人类最深邃的精神和信仰资源。
  
   宏伟的新作《鲁迅:幽暗意识与光明追求》也是这样一部厚重的作品,知识量大、眼光独到、思维深邃。我求学时,鲁迅的形象是“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是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域的战将,其思想资源无疑是马克思主义;钱理群从启蒙精神和人文主义角度发掘鲁迅的个人主义和立人精神;汪晖等从存在主义和生命哲学的角度解读鲁迅,说他的一生是在反抗绝望;当然还有人说鲁迅根本没有什么思想,只会骂人。宏伟通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鲁迅深受以《圣经》为代表的希伯来精神的影响。

   当然,作者的研究不是空穴来风。宏伟指出了鲁迅与基督教精神资源许多事实性关联。为什么鲁迅只提了一次苏格拉底的受难却提了十次耶稣受难?为什么鲁迅一到东京就给弟弟周作人不远万里寄《摩西传》?为什么鲁迅两次搜购《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为什么鲁迅三次购买圣经?为什么鲁迅早年和神学家清水安三那么亲密?为什么晚年把虔诚的基督徒内山完造当成自己最为亲近的密友?为什么临死前还第四次推荐传教士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为什么着迷般地搜求购阅克尔凯郭尔和舍斯托夫?为什么热爱基督教作家显克维奇、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受安德烈耶夫写耶稣之死的《齿痛》影响写下《药》?为什么上海的工作室书桌顶上最重要的位置悬挂了《夏娃》?为什么独独推崇先知耶利米写下早期文论?这一切的关系是什么呢?
  
   宏伟自称一个字一个字地精读了《鲁迅全集》,找到了大量来自国内外的鲁迅资料。他在研究时不先入为主,而是贴着鲁迅阅读,深入了解鲁迅的生活和写作,尽量客观地挖掘、还原深刻影响鲁迅写作的精神资源。比如他关注到反基督教的尼采其实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我不意外,很多反对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其实深受传统的影响。他也提出进化论其实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斯宾塞提出的任天说,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我们不应该同情弱者,而是任其自然灭亡;另一个方向是赫胥黎提出的,正因为人类所面对的是一个无情的宇宙,因此具独特性的人类应该产生一种属于人的特别的感情和悲悯,用爱和这个无情的世界做斗争。我以前从课本上读到的进化论全部是物竞天择,看到齐宏伟这样深入、精到的讲解,不能不说是大开了眼界。此外,本书对克尔凯郭尔等哲学家的思想也有精到的分析。
  
   看了这本书,我自思,鲁迅有这么复杂吗?我自己给自己答案是:有!因为人是极其复杂的存在。
  
   20世纪中国历史是对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的人性充满信心,而对另一部分人的人性充满绝望的历史,是充满信心改造人性的历史,也是解说人性复杂的活教材。《青春之歌》中说“对敌人的怜悯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对待同志要像春天一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鲁迅也不能例外。所以,他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对待同道,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对待论敌,是匕首,是投枪,是一个也不饶恕。但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鲁迅的自信也自有其局限。所以他才既有幽暗意识,即深刻地了解人性的阴暗,常常显得很绝望;但又寄希望于青年,致力于救救孩子,即使屡屡受到伤害,也不放弃希望。这一点,齐宏伟看得很准。
  
   村上春树说:“在墙和鸡蛋之间,我坚决地站在鸡蛋一面。”我很喜欢这句话,也认为这是中国儒家知识分子走向现代之后应有的操守。但是这一理念也自有其局限。不是这一理念有问题,而是人的本性会让不管多么好的理念都走向反面。因为鸡蛋的蛋心一定会被仇恨、贪婪、偏执所捆绑,这样鸡蛋就会变成石头。一个个由石头组成的鸡蛋还会变成武器。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变成石头的鸡蛋一旦凝聚起来,很可能变成更加可怕的墙壁。鲁迅自己不就从鸡蛋变成投枪了吗?
  
   马丁·路德说:“《圣经》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本性。”反思鲁迅,就是反思中国近现代史,反思人性。我相信,《鲁迅:光明意识与幽暗意识》是研究、还原鲁迅的又一个有益的尝试,是站在基督教人性观上对鲁迅的思想所作的一个精到的梳理。我相信即使再过1000年、1万年之后,我们的后人还会研究鲁迅。每一个研究者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独立思考给鲁迅画像,每一幅画像还都会不一样。
  
   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推崇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殊不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自有其局限。这局限用中国传统的话说,任何思想、理念都必须有着力处,也就是站立的地方。但是这个世界有一个铁律是:人的思想所站立的地方在这时是坚固的大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肯定会变成湿地、甚至流沙。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还原、归纳人性的期望都会走向其反面。每当我们的前辈绝对自信地认为在自己手里找到了用最简单的方法准确地定义和把握人性,因而可以为人类的幸福毕其功于一役。之后不久,就发现按下瓢起了葫芦。我想这也是宏伟这本书必然会遇到的局限。
  
   但这一点也不妨碍《鲁迅:光明意识与幽暗意识》这本书的价值。通过这本书,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某个特定的人,而是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人性中的幽暗意识有深刻的认识。

来源:豆瓣读书(本期《南方人物周刊》全文刊载)
最后编辑眼中的瞳仁 最后编辑于 2015-01-18 18:18:4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