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
“少年族” (teenagers)这称呼在美国几乎成了咒语。 人人“谈虎变色,” 一提起来就摇头,叹气, 甚至跺脚。 的确, 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关键的转折阶段。 这一成长阶段中的人生命里有很多变数, 常常让他们和周遭的人举手无措。
严格来讲, 少年阶段指的是13 到19岁的年龄段。这个成长阶段的孩子真的是面临很多挑战:由于荷尔蒙的暴涨, 使情绪难以控制;还有既希望独立却又不得不依赖父母的无奈(美国有一本关于青少年的好书,可惜记不清书名了, 好象叫“Get Out of My Life but First Drive Me to the Mall” 就是描述青少年这种复杂的情感); 有因想到很快要离家, 对未来的无知而产生的恐惧感; 等等。他们往往也很无奈, 很惊惶。但是,也有不少人安全顺利地在无穷的挑战中成长,用年轻的生命编织出美丽的故事。 我曾有一位同事就见证过她的两个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成功经历。我的工作经历也让我看到, 如果我们给这些孩子提供一些爱的土壤,他们中有不少人还是可以跨过生命里的诸多障碍,把人生的方向调往积极正面的阳光大道的。
一. 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另一个生命找到意义:
我在一间高中做心理咨询师 (psychologist). 这是一间坐落于一城郊的学校, 学生人口徘徊于两千左右。 所处的社区多是贫困潦倒的家庭。这些家庭流动性很大, 经常有孩子刚办完注册手续没几天,我们就收到外地学区的档案索求函, 才发现该学生不知何时已经又转走了。 这些家庭也多是单亲, 有时是祖母/父有监护权。常常在学生档案里读到父母有各种精神病症, 母亲在怀孕时吸毒, 酗酒 或是十三/四岁就生下该学生。间或也有孩子亲眼见到祖父开枪杀死爸爸,或反过来, 等等。 由于我负责的学生是各种各样的特殊教育学生, 因此学生的有些经历会比较特别。
特殊教育是美国本着“人生来平等”的建国原则逐渐建立起来的保障残疾孩子的教育系统。这一系统经过多年的逐步完善, 以保证每个残疾孩子的特殊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为最终目的。而残疾的定义是多面的: 有智力,体力, 情绪/行为,身体健康, 学习方式等各方面的残疾,或叫特殊类别 (即有异于多数孩子)。 而我前面提到的这群孩子往往被冠上“行为/情绪紊乱”(Emotional-Behavioral Disorder). 其实, 他们经常只不过是本能的对他们的环境作生存反应。如果我们从小经历他们所经历的, 相信结果应不会相去太远。
为了尽可能满足每位学生的不同需要, 美国学校里都设有心理辅导师(counselor – 为所有学生提供服务),护士(nurse), 心理咨询师 (psychologist.-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服务), 有时还有社工人员(social worker)。 我所在的高中因学生多, 备有四个全职心理辅导师 (counselors) 和两个全职心理咨询师 (psychologists)。
我是心理咨询师 (psychologist)。我在研究院用了两年时间获取硕士学位 (我在中国的硕士学位对我没什么帮助,因专业不同,所以一切从头开始), 再花多一年时间得到教育专家学位 (Educational Specialist). 严格来讲, 这个职位只要求硕士学位即可。 我的工作多是为家长和老师提供咨询。老师们或家长们遇到“疑难杂症”会来征求我的意见 (因此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太急于给人提建议的职业病, 很容易招来“好为人师”之嫌)。写报告和召集会议也是我工作中占大分量的活动。 美国对残疾人的保护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法律系统, 使残疾人的利益和尊严受到较完善的保护。负面的结果是造成了很多的官僚文件记录制度。但我觉得总的来说这个代价还是值得付的。
我的工作中对我最富吸引力的一项就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很多时候, 这些孩子不但需要有人听他们倾诉, 还需要人给他们指出人生的新途径,帮助他们建立对将来的盼望。 通过辅导, 我常常可以帮助这些孩子用他们从未想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看到生命的新曙光。这是我唯一能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机会。我与这些孩子哭过, 笑过, 谈过, 庆贺过生日/节日,也给骂过, 恨过, 误解过, 还被偷窃过。但当我目击一个生命的改变, 而我在其中或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的人生也就忽然有了意义, 我的生活也因此而变得充实起来,所有的代价好像就忽然有了极合理的诠释。
我在这家高中做心理咨询师已有五年多。 这五年多来,往往当我以为已经见到最极端的个案时, 便有新的学生来挑战我的忍耐力和想象力。 回首来时路,我真地感谢神给我这么一个机会去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使我从中不断得到锤炼和成长,逐渐学会脱掉自我,忘掉自己,并在帮助这些孩子的过程中从他们身上吸取顽强不息的力量, 练出坚韧的耐心。 从他们的艰难生活中我学会了对自己的生命, 家庭,亲人,朋友和每天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每一个小小的祝福的珍惜和感恩。
我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们往往就是在以上提到的社会边缘里挣扎求生的孩子们。他们开始来见我时往往表现出提防和不信任,眼里闪着恐惧, 猜疑,混杂着对爱与理解的深痛向往。那种眼神实在让人心碎。而奇妙的是不管这些孩子的生活如何的混乱,行为如何不轨,跟他们接触一段时间后,你总能看到他们身上可爱的一些东西,坚强的一些东西, 还有灵魂里闪光的一面。 他们有一些行为往往是因为没有父母引导的结果。 现在我终于明白小时候妈妈常说的“没家教”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的工作有时感觉就跟做妈妈一样: 要爱他们, 还要教他们怎么做人。
不过因为他们的痛苦和挣扎实在是沉重,使我每天都需要在面对他们之前先来到神的面前装备自己。我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是安静我的心,用祷告求神给我智慧和力量去爱这些孩子,去了解他们的需要, 去寻找打开他们心门的突破口。 哪天我因一早开会而错过这一步骤, 心智就会往往比较容易急躁焦虑,有时会影响到我的工作质量。我深深知道,我个人能做的是极为有限的,只有靠着神的恩典,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二:凯丽的故事
凯丽的故事多少反映出我与这些孩子一起成长的一些心路历程:
凯丽是个高挑秀气的女孩。 凯丽也是个怪癖孤行的“独行侠.” 凯丽一年到头穿着一件黑色长袍, 走近时臭气熏人,渐渐同学和老师们见到她都退避三舍。 凯丽脾气暴躁, 动不动就用不堪入耳的话骂老师。 有一天校长实在拿她没办法, 把她押送来我办公室。 那一天便开始了我和凯丽的艰难的成长历程。
开始的几次, 我多数只是静静的倾听凯丽的哭诉,时不时听到伤心处也陪她掉眼泪。 凯丽的父亲有精神分裂症, 母亲有严重抑郁症,还进进出出监狱多次。母亲与父亲分居后成了同性恋, 与一女恋人同居。 凯丽与父亲住,常和父亲有激烈的冲突。 据称父亲时不时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威胁她。凯丽很思念母亲, 却又由于与母亲的恋人有强烈的冲突, 因此也不能常去母亲那里。 母亲其实也没时间管她,总找各种借口不来见她。但可能相对父亲来讲, 母亲比较会说好话, 不大跟凯丽正面冲突, 且因见得少,凯丽总的来说对妈妈比较有信心和依赖感。但很多次凯丽跟我哭诉要自杀,并试图割腕时我打电话给她, 她却往往告诉我凯丽是在制造戏剧, 引人注意。并告诉我凯丽是“戏剧女王” (Drama Queen),不要随便听信她的话。 当然这些我没有告诉凯丽。 对我来讲,如果一个孩子需要制造这么强烈的戏剧(如果她真的是在制造戏剧的话)来引人注意,她一定有她的原因和需要。 这是求救的呼号。如果凯丽对她妈妈还保留一些幻想, 我愿让她抱着这仅存的一点希望, 使 她觉得人生的路不致完全漆黑。
凯丽信巫术,因她妈妈是女巫师, 因此刚开始辅导时,只要提到跟神稍有沾边的事(象用” 祝福” 之类的词汇),她马上抗议, 说她不信基督教/神。我当时很惊讶, 因为“祝福”其实不完全是宗教语言,一般人常用这类词汇。而我在公立学校工作是不能向学生提宗教的。后来我们的友谊建立起来后,凯丽相信了我的真诚, 也开始允许, 甚至要我为她祷告 (因她问过我遇到挫折时怎么处理, 我告诉她我向我的神祷告)。后来慢慢的,凯丽跟我无话不谈, 我终于可以跟她坦诚提建议。
有一天凯丽又在破口大骂老师后冲出课室,老师把她送来我处。 我对她说:“孩子, 你怎么可以这么对待你的老师呢? 老师是你的长辈,是爱你的人。他们每天辛苦耕耘, 为的是帮助你们学习成长, 就算他们有错,你也没有任何理由去这样对待她们。” 凯丽第一次露出惭愧, 后悔的样子。她喃喃地说:“可是, 我爸天天就是这样跟我说话的, 真有这么大不了的吗?”我说:“是大不了!这或许在你家是很平常的说法,可是在外面的世界,这是会象刀剑一样伤人的。 你以后千万不能再这么对老师说话了!” “那好吧,我尽量试试。 你可不要期待太高, 我说惯了, 一下不能全改。”离开我办公室后, 凯丽可能想去跟老师道歉, 在老师面前蹭来蹭去几次,说了些前言不搭后语的话, 把老师弄得莫名其妙。不过看她谦卑和善, 不像平常, 虽然觉得奇怪, 也不以为意。 后来跟我聊起来,才想到她是想道歉, 但说不出来。这以后, 凯丽竟一次也没有再骂老师了。 她还发过火,然后冲出课室。她对我说: “如果我不赶紧离开, 我不知道自己会说出什么话来。”
凯丽过生日时, 我为她准备了一袋礼物,不很贵重, 都是一些小女孩喜欢的小玩意。 凯丽拿着礼物高兴得像挖到了金矿, 拿着到处给人看, 不到半天时间半个学校都知道了。 我才发现原来她从没收过生日礼物(父母没给,她又没什么朋友)。
今年凯丽是11年级的学生,我鼓励她加入了学校里的军队预备班 (NJROTC),因她想成为一位军队护士。 不料凯丽从此整个人脱胎换骨:成绩上去了,还在军队预备班里当了个小头目。 现在她来看我时, 会给我带来些欢声笑语。有时来时哭丧着脸, 但说着说着情绪会亢奋起来, 因她生活中有越来越多成就和可喜的事。凯丽的成长很让我安慰,就像看见自己的孩子开始长大成熟了一样。
当然, 凯丽面前的路还漫长, 也还充满艰辛。她的个性还是比较孤僻,且爱自吹, 加上为了保护自己, 脸上常挂着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峻表情。 但是,她已开始会关心,同情别人, 可以看见她的生命在改变。两周前, 我为她爸爸对她的伤害打电话给政府的儿童保护组织(CPS)。凯丽为此很生我的气, 好几天躲着我。 可是, 法律要求我这么做, 加上我不知道她是否安全。我告诉凯丽:“我知道你生我的气,我也没办法。可是我还是得做我该做的事。 我告诉过你很多次的, 如果你告诉我的情况让我觉得有可能会威胁你的安全,我必需向有关方面报告。我有责任保护你。 我从没对你隐瞒过这一点。我希望有一天你能原谅我, 不过下回我还是会这样做。” 凯丽马上拥抱我一下, 算是原谅了我。 我们又和好如初。
三. 与少年族共舞:
在与凯丽和其他这些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觉得做心理辅导其实经常就是做妈妈。我也学到了很多做父母, 特别是做青少年人的父母的经验。 以下与大家分享几点:
1.关系第一 (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
要改变青少年的行为, 最忌讳一上来就正面指出他们的错处, 不给留面子。 与孩子相处,要先建立坚固的关系, 然后才能指正。如果我第一次见到凯丽就批评她骂老师, 估计效果会很不好。 有几个其他老师/校长就试过这样,结果都给她骂走了。
因为这一经验,我每天见到自己的孩子也从来不以开口就问:“今天有没有作业?” 一天不见孩子了, 刚见到面的三到五分钟是坚固关系的黄金时刻。我一般会先拥抱一下他们, 摸摸头, 问他们今天过得爽不爽, 真心地流露出因见到他们的欢欣。我往往还会厚着脸皮告诉他们我很高兴见到他们, 或者那一天我想极他们了。 有时我女儿会假装作出恶心的表情, 但马上又会笑出声来。 我知道她心里还是喜欢的。 如果因下班迟点, 先到家的女儿打电话来报到, 我也尽量先“厚颜地 ” “甜心”前,“甜心”后地跟她问好。我们也时不时争取母女/母子俩人独处的娱乐时间,虽然不多, 但孩子好像都很欣赏。
有一天我到儿子的学校伴他渡过一天 (顺便也帮帮老师的忙),他那欢喜雀跃的样子让我看了心痛又内疚, 我实在是很少到学校直接参与他的生活! 这经历使我下决心重新调整自己生活的重心:要和孩子建立关系并没有特别的窍门 --- 不外是时间加用心。有一些美国人有一阵子爱用“quality time”为口头禅来为自己对孩子关心不够做借口。其实, 没有”quantity” (时间量)哪来的“quality” (坚固的关系)。你总不能对孩子说:“好了,现在老爸有五分钟, 把你最深的思想,最有意思的行为做出来” 吧? 人的行为和思想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自然流露, 我们需要把时间投进去才能捕捉到闪亮的片刻。
对我来讲, 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 尽管女儿已13 岁,几个有相仿年龄女儿的朋友们也因她们的女儿这一两年来给她们制造的各种麻烦常警告我做思想准备, 但我却好像还没看出女儿有什么异样。我看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甜蜜和柔顺,也很会关心父母和弟弟, 学习比以前更认真了, 做人也乐观向上。 也不知是我上面介绍的方法有效还是时候未到,现在还很难断言。 不过, 女儿从小在教会长大, 也接触了不少“要顺从父母”方面的道德教育,这一点我深信还是对她有很深的影响的。
2.尽量去了解和接受他们的爱好:
当然, 毕竟我们是大人, 是忙得四脚朝天的大人, 不可能了解他们的每一爱好。 可是我周遭有一些人, 不但不愿意去了解他们孩子的爱好, 还一味指责他们浪费时间。 其实孩子常常可以通过这些爱好学到很多知识, 交到很多好友。 适当有一些爱好的孩子会比较健康快乐,思想活跃,富创造性。不少家长只要孩子读书, 等到了中学, 孩子读成了个书呆子, 很孤僻,没朋友,甚至还受人欺负, 因而得了抑郁症, 或对什么都失去兴趣, 异常反叛时才后悔莫及。
参与孩子的爱好对他们是一种承认和接受。 我曾经硬着头皮与儿子玩过一场X-BOX 的游戏, 虽然我输得一塌糊涂, 但很赢得我儿子的“芳心 ”---整整一天他特别听话讨喜。我每次与女儿一起去上跆拳道的课时她都特别高兴, 和我勾肩搭背的。 当然我想她高兴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她比我高了好几级。 这也是对我们的关系很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我们与孩子相处时, 往往他们总处于弱势。 偶尔让他们强一下, 他们心里会特别舒畅。
3.了解孩子的朋友,并帮助他们坚固健康的友情:
我辅导过的几个学生, 都曾告诉我他们其实也知道做的一些事不对, 但没法摆脱那些“朋友,”因此一味地错下去,就像一场醒不来的噩梦。 其中有几个听了我的话, 到了一间公立的,半强制住属的学校后人生的方向就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脱离了那些“朋友。”)。
我有一同事曾告诉我, 她的儿子一上中学她就在家里扩建了一房间, 放了大冰箱,并在里面装满食物。她还摆了桌球等娱乐设施在里面, 然后鼓励孩子把朋友带到家里来。 孩子在她家起码在她的眼皮底下, 她多少有点控制。 她往往偷偷观察那些朋友, 如有令人担忧地就想办法慢慢劝孩子逐渐减少于她/他往来。
我们一般家长都不具备这种条件, 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活动去了解孩子的朋友和帮助孩子坚固现有的友谊。我曾试过几次在孩子学校组织的郊游活动中扮演司机的角色。 我意外地发现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不仅了解到了孩子的同学, 还因此发现了自己孩子的一些性格特点呢。
我女儿刚上中学时同学间周末很少联系。 我后来坚持给她办了一次活动后,同学间的关系马上热络起来。 间或大家会互相到各人家中开过夜派对。当然这些朋友是从小学一起上来的, 因此我对她们的父母还是比较熟悉, 才可以放心让她去。但一般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组织其他活动:如到老人中心,给无家可归者提供免费餐饮的食物中心(Soup Kitchen)等地方去做义工, 可以既为孩子创造机会与朋友增进友谊, 还让他们学会一些很重要的与人打交道的技巧,也让他们从别人的经历中学会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家人。我女儿把几个朋友星期天拉去教会作义工,帮助带学前班的孩子,结果她和这群朋友因分去不同学校等原因而日渐淡化的友情又有了新的生机。
4. 选择你的战争(choose your battles):
前面已经提到, 青少年是动荡的年华, 孩子们有他们诸多的挣扎,因此我们往往对他们很缺乏信心, 时时怀疑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其实,如果我们适当信任他们, 我们有时会遇到有意外的惊喜呢。我在引言里介绍的那位风平浪静地度过她两个孩子的青少年期的同事告诉过我这么一件事:曾经有一次她高中的女儿想去一派对。她起初因对开派对的孩子缺乏了解而想开口拒绝, 但她先生看见女儿这么渴望前往, 心软了下来, 让了一步。 结果孩子去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来电叫他们去接她。据称该孩子家中当时没有大人,且孩子们开始一些让她女儿不舒服的活动。孩子们经常还是有一定的鉴别能力的。 只要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我们应该可以对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有比较实际的衡量。
再者, 时不时让他们适当碰碰壁也不一定是坏事。我们要学会有选择地调教他们。 例如孩子到了高中, 不妨事先与他们商量好,如果他们不小心去了一个场合(如派对), 发现有不妥之处, 不管什么原因,他们都应马上打电话来叫你接他回家。尽管你可能事先已与他说好不能去那里, 但你一定不追究原因, 只要他们能及时给你打电话,没有惹上麻烦。打电话时他们可以用事先设好的一暗号, 例如肚子疼, 牙疼,等等。 这样起码孩子看到情况不妙时可以及时脱身, 不至导致生命危险或卷入其他祸患。
5. 永不放弃(爱是永不止息):
从我辅导的这些孩子身上, 我也学到了永远不对任何人放弃希望。不管再危险, 让别人憎恶的孩子, 只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土壤, 有一天你会发现一颗好像已干枯的种子突然发了芽, 又现出生机。
《圣经》里面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計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哥前 13:1-8a) 。 我想我们真的需要用这种精神去爱我们的和别人的孩子。
但愿天下的父母都得到智慧和耐心, 与孩子一起成长!
来源: 小草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