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靠福音,我“油而不腻”

[ 2514 查看 / 0 回复 ]

靠福音,我“油而不腻”

作者:小柒



最近,在约别人写一系列关于时间为主题的文章,没想到,自己也坠入时间的“魔咒”,不论是遇到的事情还是读到的字句,满目皆是“落花流水”“美人迟暮”的悲壮。

比如读到的这两段小字:“我看见一个男人,前几年他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现在他,一身烟味,两眼无光,满脸憔悴。我很想心疼一下他,于是我伸手摸了一下镜子。”

“今天下午,坐在教室里,刚想动手扯前排女生的头发,突然想起来,我是开家长会的。呵呵,时间好不经用,抬头已是半生。”

又比如近期所遇诸多事情中,有两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年底的体检报告,不合格的项目比上年又增加好多。没想到小时候羡慕的“三高”(身高、智商高、情商高),没有一个实现,现在却在另一个领域早早地实现: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

另一件事情,就是被提醒身份证到了更换日期。

拿到新身份证的那天,细细端详上面的照片:和10年前的身份证比起来,这位35岁的大叔,不光油腻,而且发际线后移,满脸褶子,看得自己百感交集。不过,我立刻安慰自己——或许这张照片,会是未来20年间再次提示换证前,最好看的一张了。

这些经历,着实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存在。不仅仅是真实感受到,还有一种切肤之痛。正如健康的时候,我几乎忘记我有两排牙齿和一个胃,但当意识到它们存在的时刻,便是牙疼和胃疼的时候。

我想,意识到时间,或许并非都是坏事。圣经早已清楚地告诉我们时间的结局,只是我们常常掩耳盗铃,不愿意面对。

神人摩西说:“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90:9-10)

保罗也说:“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后书》4:16)与保罗经历有所不同的是,伴随着外体毁坏的事实,我们却鲜有经历内心一天新似一天的情形,所以,我们常常在时间下丧胆、叹息。




对我来讲,让我陷入丧胆、叹息的缘由之一是身份错乱带来的焦虑。

作为基督徒,从理论上,我明白身份须向上找,即从“我在基督里是谁”找起,我自己的身份、我的价值来自福音,也只能来自福音;并非因为我的可爱,或者我的价值,耶稣基督才爱我;因为耶稣基督无条件地爱我,我才能变得可爱和有价值。

可现实生活中,我常常忘记这些。过年朋友、同学聚餐时,那些可以快速动摇人生价值观的场合,常令我自怜,觉得自己混得一无是处;当丈母娘在自己面前有意或无意提到,我们所住的房子太小太压抑时,我总有种想靠血气努力赚大钱证明自己的冲动,然后快意恩仇、扬眉吐气。

当妻子哀怨的眼神闪过我的心,孩子的吵闹声充斥在耳际之时,我就觉得自己相当失败,既没有天赋异禀,还一事无成,既不能牧养妻子,也不能教导好孩子;当父母、孩子生病时,我常会内心焦灼;当中年危机在深夜拷问灵魂时,我就倍感自己蹉跎了人生,精力开始不济,黄土已经埋了半截身子,不要说青史留名,就连畅销的青菜的名字也不如。

更让人感到吊诡的是,即使正在进行的所谓属灵的服事,也充满着各样的试探:别人的服事怎么那么有果效,别人的讲道怎么那么优美;别人牧养怎么那么有智慧,而我呢?别人怎么看我的服事……这些试探常让自己方寸大乱,无尽自怜。那古老的喜乐偷窃者——攀比,总是悄悄敲打我的心门。



缘由之二是我所经历的支离破碎的疏离感。进入人生岁月的深处,直到如今,我仍时常被疏离感所困扰。高分韩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个场景令我记忆深刻。剧中,得知奶奶去世的德善很伤心,但出乎意料,丧礼上没有任何悲伤的痕迹。姑姑、爸爸、朋友、邻里,大家说说笑笑,只有肃穆的黑衣和胳膊上的白色条带,提醒有人离世。德善问葆拉,是不是大人不会难过。

夜深,当宾客散尽,安静下来,远在美国做小生意的大伯终于赶到家,德善爸爸和姑姑们抱在一起痛哭,说:“你怎么才回来啊,你知道我们等你多久吗?知道妈妈找你多久吗?妈妈走了,我们没有妈妈了,这些有什么用啊,我只想要妈妈。”演到这里,剧中旁白道:“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着大人们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坚强来承担年龄的重任,大人们也会疼。”

从小学开始,我常常因为调换座位和好朋友分开。我以为好朋友会像自己一样黯然伤神,但第二天,我就发现,我的伤心,终究是一厢情愿罢了。

长大后,越来越多地经历离别和生死。即使在教会中,也有类似的经历。比如离开在一起几年的弟兄姊妹,熟悉的人渐行渐远,进入新的环境,有新的朋友,在和他们交往时,内心会面对这样一种试探,就是我越来越不愿意太深地介入一些关系中,因为明白介入便意味着要付出,要承受失去后的落寞和痛苦。

这种疏离,不知道是人成长后的一种麻木,还是一种成熟,也不知道是一种生命的隐忍,还是一种逃避。总之,这种疏离感让我常常陷入软弱中,像是手扶着犁,常常向后看。



其实,不论是身份的错乱,还是由疏离感带来的软弱,从这些问题的背后,我听到了内心的渴望,那是一种因身份不确信而带来的沮丧与不满足。透过这不满足,上帝让我看到,我最关注、最爱的,还是自己。因为太爱自己,所以自己对自己讲话,不肯听上帝的提醒,也不肯受上帝的安慰。

保罗·区普牧师说:“在你生命中,没有一个人比你自己更有影响力,因为没有人对你说的话会比你对自己说得多。不论你有没有察觉,你已经与自己在没完没了地对话。你对自己说的话也影响着你生活的方式。你不断对自己说话,谈到身份、属灵、能力、情绪、心理、性格等等。你不时对自己传讲某种福音。你会对自己传讲质疑你的义、权力和智慧的反福音,或者对自己传讲有深切属灵需要和充足恩典的真福音。你会对自己传讲孤单和无能的反福音,或者对自己传讲关于永在的神同在、供应和充满大能的真福音。”[1]

这段话提醒我,我向自己传的究竟是福音还是“祸音”?——基督徒常把福音理解得很狭隘,认为只有那些不信主的“别人”需要福音,而“我”是一个信主多年的老信徒,怎么会需要福音呢?言下之意就是我不需要这些初级的东西。

所以,提摩太•凯乐牧师说:“总是存在一种危险:某些教会领袖和工人认为福音只不过是教义内容的最低标准。于是他们更加热衷于教导‘更加高级’的教义……福音不是基督徒生活的ABC(基础),而是A到Z(整体)。有的人认为福音是来拯救不信的人,而归信后基督徒的成长是靠努力按照圣经原则生活。这种认识并不正确。更确切地说,我们通过相信福音得救,然后,随着生活继续,透过越来越深地相信福音,我们的理性、情感和生活各个层面被彻底改变。”[2]

也就是说,福音不是进入天国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教义,而是我们在天国中一切进步的途径。或许只有对自己不断传讲真正的福音,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身份和价值,进而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感恩、满足于上帝所给的,而不是抱怨上帝所没给的。



近期重新读《创世记》,我看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各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在世的年日互有重迭,但每个人既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光芒,也有属于自己的落寞。比如论开疆拓土,非亚伯拉罕莫属;但论安稳,以撒的一生最为波澜不惊;论折腾,雅各最有发言权;论传奇,约瑟的一生最为起伏;但无论如何,他们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历上帝的引导,服侍那个属于自己的世代,这就够了。

无需刻意地比较,因为一个人只需完成上帝对他的托付。这就意味着,若我完成了上帝所托付我的,不管是在一间小教会,或在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又或是在一个小小的家庭,我忠于这些托付,虽默默无闻,也是一种精彩。上帝并没有呼召我成为伟大的人,而是呼召我成为谦卑、忠心、原谅他人并得自由的人。

而对于生命中的疏离感——透过福音,我看到世界的疏离,既是一种常态,但终将可以结束。马利亚的疏离,是因为愿意顺服上帝的心意,“西面给他们祝福,又对孩子的母亲马利亚说:‘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又要作毁谤的话柄,叫许多人心里的意念显露出来;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 (《路加福音》2:34)

而基督因为爱我,也遭遇至深的疏离:“申初的时候,耶稣大声喊着说:‘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翻出来就是: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马可福音》15:34)

既然基督爱人直至受伤,既然众圣徒也如此跟随基督,那我呢?或许一些人是要离开,或许这段付出,注定是得不到回馈的,甚至是被埋怨的,但至少在这段时间,我陪他走过了这段路,这就够了,因为我们最终的盼望是在天上,而地上,确实是可以相忘于江湖,或相忘于教会。

我试着用福音牧养自己,在福音里,我提醒自己是谁——虽然偶尔还是会怕丈母娘,但总也可以在狭小的房子内,壮着胆子面对她;也学着用平常心看偶尔冷眼的妻儿;心平气静地摸摸稀疏的头发,心想以后的人生,或许可以油而不腻,外焦里酥;付出爱后尽管仍有疏离,但发现它其实并不可怕,因此一段路接着一段路,我们家从没有寂寞过。

我想,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笑傲江湖,并高歌一曲:“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摩西说,只有无限的上帝,才是时间之下的我们的解药,“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篇》90:12)所以,保罗面对监牢和衰残的身体说:“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4:17-18)

或许,在基督里,在福音中,时间下的中年大叔,虽然油腻,却也可以开出一树繁花。你信吗?

注:

[1] Paul Tripp,《你的事工不是你的身份》,福音联盟, 2018-10-15。

https://www.tgcchinese.org/article/your-ministry-is-not-your-identity

[2] 提摩太•凯乐,《福音神学》,《教会》2011年1月总第27期。https://www.churchchina.org/archives/101101.html

来源:海外校园
最后编辑眼中的瞳仁 最后编辑于 2022-02-06 18:57:0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