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养不教,谁之过?

[ 8822 查看 / 0 回复 ]

陈靖宗

养育一个孩子,究竟需要花多少钱?大概没多少人知道答案。

1982年,美国经济学家劳伦斯奥森(Lawrence Olson)指出,以当时的发达国家为标准,一般中等家庭养育一个男孩至20岁,平均需要22万6千美元。养育女儿,花费略高些,约为24万7千美元。

到了2002年1月,英国公布了新的数据,以伦敦为例,一个中等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平均需要31万7千多英镑,约等於45万2千美元。

时至今日,这数额只会有增无减吧?

既是如此,若以商业“投资效益”的角度衡量,我们身为父母的,在“投资”了这麽一大笔费用的同时,是否也精打细算地付上同等心思、时间去栽培孩子,力求“稳赚不赔”?当我们经常关注股票行情时,我们是否也同时注意到,每个孩子在神的眼中也都具备无比价值?

主耶稣喜爱小孩,他今日仍然对著父母亲呼吁∶“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马太福音》19∶14)我们这些父母亲,到底有无好好爱护照顾、教养栽培孩子,预备进入永生天国呢?

把心给孩子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诗篇》127∶3)

我们家在南美宣教时,有一次,一群年轻人忙著预备庆祝母亲节,他们满怀欣喜地制作精美卡片、排练庆祝表演、包装礼物...┅年轻人所有的心思,就是想取悦父母亲,盼望父母能明白他们的爱。

遗憾的是,庆典当天,为父母亲预备的观众席位却冷清得可怜。多麽叫人心酸!

神托付给父母的职分是何等宝贵,可惜许多父母亲却不能体会、不懂得珍惜,只是汲汲营营地忙著赚钱!

从1999年发生的美国科罗拉多的哥伦拜中学校园枪击血案开始,社会上一股莫名气势,突然好像骨牌效应一般连续发作,至今已有数起。到底我们应如何教养下一代呢?为什麽年轻人会制造这许多令人难以了解的现象呢?除了青春期的生理因素外,无可否认的是现代社会无拘束的新潮流的影响,同时,我们现代父母更有难以推脱的责任!

坦白地说,现代孩子真的很可怜。许多父母因为自己年幼时生活贫苦,所以长大後拼命赚钱。努力工作以保障生活并无可厚非,但是有不少父母是为了追求富裕享受,而无暇顾及孩子。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父母心里愧对孩子,於是除了供给绰绰有馀的零用钱外,更如对待少爷、公主般,几乎有求必应!另一方面,孩子却冷冷清清无人陪伴,他们经常在外吃汉堡冷食,有的长期流连於电动玩具店与不良场所,有的则因孤单寂寞而暗自躲在棉被里流泪哭泣,更甚者走上绝路!

有太多孩子,严重缺乏归属感。全家都忙,儿女难得与父母欢笑谈心,或被祖父母怀抱一起郊游玩耍。他们的心得不到满足,於是自信心与安全感逐渐丧失,价值观逐渐被时代潮流左右,结果一步步走上极端与叛逆,制造出各种问题,让社会伤透脑筋。

用“杖”管孩子

“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言》19∶18)

2001年发生在美国东岸的九一一惨案,至今令人伤恸。而当美国公民约翰.沃克.林德(John WalkerLindh),因参与塔利班的恐怖行动,在美国联邦法庭受审时,他的父母亲却仍然是一副完全溺爱孩子的样子,还把孩子三、五岁时的照片搬出来,说他很可爱、很无辜。如此镜头频频出现在电视里,实在令人不胜欷嘘、感慨万千!

华人智者有名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以色列智慧的君王所罗门也清楚地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13∶24)我们华人上一代很像犹太人,会用杖严严管教孩子。也许今天我们再也不能、不需要如此对待孩子,但这绝不表示我们要给孩子超过限度的自由,或不需要纠正孩子的错误。

民主需要以法纪为後盾,滥权的民主会导致无法无天。如今的美国,嬉皮、狂野、毒品的泛滥、家庭伦理岌岌可危,便是民主滥权的恶果。十多年前(1993年)有一位美国青少年,在新加坡喷涂汽车、偷窃路标,结果被新加坡政府拘捕。美国政府求情放人,但是新加坡政府拒绝,仍然施以鞭刑。其时我人住在美中西部,记得社区里一些忠厚老实的长辈私下拍手叫好说∶“早该如此!美国要是严格管制,社会不会乱得无法无天!”

美国中部还发生过连环车祸,原因是几个年轻人一时兴起调皮,把高速公路交流道入口的暂停路牌(Stop sign)拔起来丢在田野间,结果误导大货柜车在此处加速,结果发生连环车祸,数十人死亡。

求上帝帮助我们这一代作父母的,以圣经为标准教养、管教孩子,“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後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希伯来书》12∶11)

靠神教孩子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6)

我曾向一位深懂盆景艺术的弟兄学艺,领悟到∶那些小嫩树一开始就被雕塑,以线圈捆绑,最後松开了,就显出既定所喜悦的样子。孩子也是如此。孩子留在我们身边仅有几年功夫而已,倘若我们不趁早教导,等到长大以後才想雕塑,就太迟了。树既长成,才想雕成盆景,顶多就是折断罢了!

那麽,我们当如何雕塑孩子的人品,让他们一生受益呢?把耶稣基督的福音如传家宝般传给孩子,就是给他们最宝贵的礼物,胜过任何可见的产业;教导他们认识耶稣、信仰耶稣,也把他们交托给耶稣,就是引领他们走在最丰盛的人生道路上了。

主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10)圣经又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9∶10)世上有什麽能比把信仰、把福音留给孩子,具有更大的价值呢?绝对没有!

耶稣喜欢祝福孩子。“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马太 音》19∶14)。但是多少时候,我们作父母的,却如那班门徒一样,拦阻著孩子前来领受主的祝福?难道孩子年幼,就不需要认识主、跟随主?或者说,功课、音乐、艺术,都比耶稣、教会团契、读经祷告等等来得重要?

信仰耶稣无法像继承财产一样,但是敬虔的父母、祖父母,却可以依靠耶稣基督的教导,影响孩子、建造孩子。圣经中的伟大人物摩西、撒母耳,都出自敬虔的家庭。早期教会的提摩太,也是由敬虔的母亲与外祖母带大的(《提摩太後书》1∶5)。同样,历史上许多伟人,例如美国总统林肯,幼时以圣经为识字的教科书,这对他的一生产生莫大影响,使他成为历史上最受尊敬的总统之一。

历史学者也对我们证言∶18世纪末,法国经历惨痛血腥革命的同期,英国社会也经历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困扰,但是至终却以和平政治,以及有建树性的工业革命收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乃是当时英国有卫斯理兄弟(Wesley)等人,在社会各阶层传道,对当时与後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遏止了一场杀戮。

卫斯理一家共有17位兄弟姊妹。他们幼年时,妈妈每天都持续为这17个孩子祷告,每天固定安排与其中一个约会谈心,妈妈执行家规非常严格,总是以坚守信仰原则来教养孩子。孩子们个个长大成器,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不但英国蒙福,就连早期美国都深受他们影响!

在如今这个弯曲悖谬的时代,我们也必须像卫斯理的母亲那样,教导儿女相信耶稣,把他们带到主的面前,让他们不但有永生的祝福,并且能走在人生的正途上,清洁端正!

作者为华人宣教士。           

来源:                                                                                                                 海外校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