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人间悲剧与空坟墓

[ 18075 查看 / 0 回复 ]

人间悲剧与空坟墓


  甚至毫无人性的杀戮也不能把我们和上帝在耶稣基督里对我们的爱隔绝

  只能怪我自己,写了一本《无语问上帝》的书。自从这本书出版三十年来,我被邀请了十多次,在非常具挑战性的情势下,就灾难中上帝在哪里的题目分享。然而最具挑战性的是我去年面对的。

  三月,我访问了日本宫城县的教会。一年前,海啸以喷气机的速度冲击日本本岛,冲断铁轨、冲毁房屋、船只和飞机,所过之地一片废墟。海啸造成一万九千多人死亡,整座村庄片瓦无存,在这个快节奏无人有闲暇关心神学的国家,也开始有人思考上帝与苦难的问题。

  十月我去波斯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城市萨拉热窝,这个城市曾经四年断绝电力和暖气供应,食物和饮水缺乏,遭受了现代战争史上最长时间的围城。在狙击手的子弹、如冰雹般的手榴弹、迫击炮弹之下,上万居民丧失了生命。一位幸存者说:“最坏的是大家对罪恶习以为常了。如果我们能预知战事会拖这么久,我们早就自杀了。时间一长,就麻木不仁了。”

  而圣诞节之后,我又接受了一项最艰难的任务——不是在于受难的人数(苦难能以数量统计吗),而在于极度恐怖。我要去新英格兰、康涅迪格州纽镇市讲道,几天之前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二十名小学生和六位教师被屠杀的悲剧。

  一位救护车司机一句道出了纽镇市的气氛:“我们都是义务消防员和救护队员,我们受的训练不足以让我们承受这一切,没人能承受。我妻子是学校的老师,她熟知那二十名学生和每位老师的名字。枪击时她躲了起来,过后她在走廊里要走过她同事的遗体。”

  他停顿了一下,稳定自己的情绪,然后说到:

  “每个人都在痛苦之中——那失去了孩子后无法言喻的撕心裂肺的痛苦。通常,你把自己封闭起来默默忍受。你去买食物、去工作,慢慢地外部世界渐渐占据你的身心,你的痛苦逐渐萎缩。而在纽镇,你去商店,你看到哀悼受害者的纪念物;你走在街上,看到失去孩子的家庭在门廊上的标记。就像个巨大的鈡形罩罩住了全镇,氧气被抽空了,我们痛苦得难以呼吸。”

打破玻璃钟罩

  克里夫卡尔弗是我七十年代在基督教青年会认识的老朋友,是他邀请我到纽镇市。纽镇市人口二万八千人,他在市郊核桃山社区牧养一家兴旺的教会,教会有三千五百人众。“好像我一生的训练就是为了今天的角色。”圣诞节前克里夫对我说,“我曾在世界救援组织负责一支有两万成员在世界各地救灾的队伍,现在我的社区、我的教会成员是直接受害人了。”

  灾难自然让我们质疑自己的信仰,但也能够肯定信仰。所幸的是我们不是毫无意义的宇宙的偶然副产品,我们由爱我们并愿与我们永远同在的上帝所创造。

  在我反复思考向沉浸在悲痛中的社区讲什么的时候,我感到我的信仰出乎意外地更加坚定,而不是破碎了。相信我,我很清楚在苦难打击下,质问全能而又良善的神在那里的问题会一再出现,我也多次写书力图讨论这个问题。面对纽镇的悲剧,我回想起南非图图大主教就自己的经历所写的文章。作为南非真理与和解委员会的主席,他必需勇敢地正视对自己神学信仰的考验,部分原因是在南非发生的很多罪行是所谓“好基督徒”犯下的(种族隔离是南非荷兰人改革宗教会的产物和官方教义)。日复一日,图图主教听到了很多遭受暴力攻击的受害人的目击证词。人民阵线的警察把嫌疑犯打昏,又冷酷地击毙他们。黑人对告密的人也很残忍,他们把车胎挂在告密人的脖子上,然后点火焚烧。

  然而,虽然在整整两年听证会期间,图图主教耳闻目睹了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但是他的信仰更加坚固了。这些听证让他确信,凶犯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善良与邪恶真实存在,而且至关重要。虽然听到了一桩桩非人道的罪行,听证会让图图主教更加确定,“对于我们基督徒,耶稣受死并从死里复活就是明证,证明爱胜过恨,生命胜过死亡,光明胜过黑暗,欢笑和喜乐、怜悯、温柔和真理,所有这些都远胜过它们恐怖的对立面。”就像负面的图像,桑迪胡克事件也认可了图图主教的经历。

  作为神学上的反证,我在读一些新无神论和进化论生物学家的书籍,他们会断然反对图图主教的观点。比如,理查德道金斯认为,宇宙具有“正如我们所期待的特性,说到底,是全无设计、全无目的、没有邪恶、没有善良,盲目而无情的漠然。”进化论生物学家史蒂芬 杰伊古尔德描述人类为“既使重新栽种生命树也不可能再兴起的宇宙偶然产物。”根据这些现代的科学家,我们不过是由自私的基因组合、以自我的利益而行动的生物复合体。

  “难到这是你们在这里看到的吗?”我问聚集在核桃山教会的会众。虽然圣诞节后的周末,暴风雪席卷了纽镇市,周五和周六的晚间还是有一千多人来参加聚会,周日聚会又多了一千多人。会场的气氛非常肃穆,枪击案刚过了两星期,伤口还在流血。有些人最近刚在这个会堂参加了受难儿童的葬礼,六位失去孩子的母亲刚开始参加教会的查经班。轻柔的音乐中,教会同工一个个走上台,点燃二十六支蜡烛。事发那天,州长最后肯定了家长们最害怕的消息:“没有幸存的孩子了。”当时正有四位教会同工在消防站劝慰陪伴学生的父母。

  周五晚间当我站在聚会的人群面前,顿然感到理查德道金斯的论断更加空洞,“我不认为你们看到的是冷漠。我感觉到的是哀恸、同情和慷慨尽情流露出来,而不是盲然、冷酷的漠不关心。学校的老师为了救学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全社区和全国的人都关切、同情受害的孩子和家庭,我在其中看到的是无私的行动而不是自私冷漠。我看到人的生命是无比宝贵的信念,看到在1214日人间无价的珍宝被剥夺了。”

  在来到纽镇之前,我仔细读了在那罪恶一天每位遇难儿童的简历——这次枪击案是美国近来第二次惨痛的血案(第一次是2007年维州理工学院枪击案)。他们的生命虽只有六、七年一瞬间,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我读到了他们养的宠物、他们的爱好、他们对什么食物过敏和他们崇爱的体育明星。后来,我听到肖像画家、雕塑艺术家、拼毯手工艺家以他们的作品记念每位受害的孩童。所有这些哀伤的眼泪都证实了生命,不论多么短暂,决不是无意义的。

  悲剧常引发对信仰的疑问,但是也会确定信仰。所幸的是,我们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宇宙的副产品,而由一位愿永远与我们同在、慈爱的神所创造。“神爱世人,把他的独生爱子赐给我们”以使我们这些叛逆的造物得以和神和好。神的儿子进入我们的世界,背负了我们的苦难和诱惑,亲自向世人显明,没有任何事物——甚至死亡——能让我们与神的爱隔绝。

无法避免的问题

  当尼古拉 沃特斯多夫静心默悼他的儿子在登山事故中遇难时,他写下,“我们用电话解决了离别之苦,以飞机弥补了人没有双翅,用空调战胜了酷暑,当我们克服了这些并一个个难题的时候,还有两件事我们必须面对:心中的邪恶和死亡。”邪恶和死亡提出了普世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除了信仰是几乎无法回答的。

  从诸如萨拉热窝长达数年的冲突到桑迪胡克几分钟的恐怖,邪恶的现实不断冲击着人类的乐观精神。我居住的科罗拉多州近几年就发生了两起震惊全美的枪击事件,一个是在科伦拜高中,一个是在欧萝拉城电影院。没有人能把枪击犯的行动归罪于贫穷或缺乏教育。和桑迪胡克20岁的凶手亚当 兰扎一样,三名科罗拉多州的枪击犯也来自生活舒适的中产阶级家庭。欧萝拉的凶犯还是成绩一流的神经科学研究生。所以,这到底是怎么了?一个年轻人怎么会有条不紊地枪杀自己的同学,在电影院枪击漠生人,更有甚者,近距离枪击教室里吓坏了的一年级学生?

  每个主要宗教对此都有自己的观点。伊斯兰教劝诫人屈从于安拉的意志。(穆斯林国家的医生告诉我,当婴儿过世的时候,父母们很少对安拉愤怒,悲痛,是的,但不愤怒。)印度教教导人苦难是人类疚由自取,是前生做孽的果。佛教接受“人生就是苦海”,劝人认命。从犹太教基础上建立的基督教所持有的观点很微妙以至于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基督教鼓励人和邪恶与死亡抗争,甚至给了我们抗辩的言辞。有时,我会挑战大学生从古典无神论者伏尔泰、伯特兰罗素、戴维休谟的著述中,或从现代无神论者道金斯、撒母哈里斯、已故的克里斯托弗希钦斯的言论中找到没有在约伯记、诗篇、传道书和耶利米书、等圣经书卷中出现过的反对神的论点。“你们有拒绝神和拒绝这个世界体制的自由。”我对那些试图应战的大学生说,“而我则佩服神,因为神给了我们自由意志来拒绝他,且不提把自己的独生儿子钉十字架,神也把摒弃他的言论包括在圣经中。”

  另一方面,总有一缕希望之光闪耀在圣经的抗争文学中。基督徒与邪恶和死亡抗争的信念基于他们相信神有一天会战胜邪恶和死亡。在最后大结局到来之前,关于神的争论只都是在不完全的证据上。在那之前,我们和耶稣一起祷告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并且奋而抵抗邪恶和与神的旨意相悖的苦难。

  桑迪胡克事件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罗斯道萨特在专栏评论中提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著名一幕:伊万放弃了上帝,因为上帝容忍小孩子受苦。在日本,我遇到一位女士,她在新任职的第一天,把4岁和7岁大的两个孩子留给奶奶照看。因为在海啸来临时,老人无力救助两个孩子,她现在还在惩罚自己。在萨拉热窝,我曾贮立在一个山丘上,战时狙击手埋伏在山顶向冒险穿过空地去打水的儿童射击。在纽镇市,一位悲哀的母亲告诉我,“在餐桌上,我下意识地伸手去握住女儿的手,却握了个空。早晨我吻别女儿,送她上了校车,怎么也想不到再也见不到她了。”伊万对神的抗拒回响在每个世纪:这个世界,即便是重建的世界,与之蕴含的痛苦相比,值得存在吗?

  神对我们苦难的回答,不是选择挥动一根魔杖让邪恶消失,而是选择道成肉身,亲自和人类感同身受。

  在同纽镇市失去孩子的父母们交谈后,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了一丝领悟。当你问他们,“辛苦养育了孩子六、七年,现在却为他们心痛欲绝,这些年月值得吗?”你听到的回答是绝对肯定的“值得”。诗人阿尔福德洛德丁尼生在悼念一位年轻的亡友时写到:“爱过又失去了,远胜于从未爱过。”也许神对我们这些沉沦的造物持相同的感受。

  使徒保罗更明确无比地指出必须要有终极的大更新,只有如此才能让对神的不满噤声,并且在这严重扭曲的地球上重建公义。他写到:“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这位终身为着一个目标而奋斗的使徒又进一步坦承,“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哥林多前书15:13,14,19)。

  在纽镇,我稍微变换方式向父母们提出熟悉的问题:在痛苦中,无神(no-God)在哪里?回答:作为宇宙的偶然产物,我们在一个充满随机事件而且冷漠无序的宇宙中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在桑迪胡克失去孩子的父母对此结论惊愕厌恶之极。像保罗那样,他们大多数人紧紧持守着希望,即他们的儿子或女儿的生命没有在20121214日终止,慈爱的神会实现他的应许,将一切都更新。

  一位母亲告诉我,她在消防站等待女儿的消息那段难熬的时间里,她头脑中一直涌现出一个强烈的念头:你的女儿是安全的。“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走过,我越来越领悟安全的地方在哪里,我从没有怀疑过。”几个星期后,她写到:

  我一闭上眼睛,就看见我的女儿安卧在神的手心里。。。她是在用只有神的天使知道的方式送给我们安慰。她平安地和神在一起。当我找不到她的时候,我的心充满了平静,我知道她和神在一起。我知道她是安全的,比和我在一起任何时候都安全。

  我在纽镇市讲道的时候,读了一首德国作家弗利德里吕克特的诗,他的两个孩子死于猩红热,他悲痛欲绝,写下了428首诗倾诉自己的哀伤。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为其中五首作曲,谱成《亡儿之歌》。其中一首以此开始:“太阳再次升起在东方,明亮灿烂,仿佛不幸从未在黑夜降临”,太阳怎么竟敢冲破悲伤的阴霾呢!

最后一首歌以同样给纽镇哀伤的母亲们带来安慰的希望之声结束:

在这样的天气,在这样的风暴中,
我不该送孩子们出门,
我会担心他们很快死亡,
现在这一切都是徒劳。

在这样的天气,在这样的风暴中,
我不该送孩子们出门,
有人把他们带走,
我不能警告他们。

在这样的天气,在这样呼啸的暴风中,
他们如安息在母亲的房中,
不为任何风暴惊恐,
安稳隐蔽在神的手中。

圣周六(复活节前夕)的希望

  伤痛的时候神在哪里?我的第一个回答集中在桑迪胡克悲剧发生11天后的圣诞节。不知为何,神对我们苦难的回答,不是选择挥动一根魔杖让邪恶和痛苦消失,而是选择道成肉身,亲自和人类感同身受。

  在尤金毕德生的圣经信息版本中,他把约翰福音中人所熟知的“道成肉身”,释译为“道成为血肉之躯,进入社区之中”。我问纽镇的人,耶稣进入了怎样的社区中呢?是遍布整洁的草坪和维多利亚风格的房舍、如风景画般的社区吗?噢,不。这个社区马太是如此描述的,“在拉玛听见号啕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圣诞故事发生的场景和笼罩在痛苦的玻璃罩中的纽镇相似。圣经学者告诉我们,伯利恒小城当时有20个孩童惨遭希律王的杀戮,20个孩童!最终,神“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罗马书8:32),神也失去了他的独一爱子。神经历过纽镇市和全美人民的痛苦——经历过萨拉热窝、日本宫城县、以及地球版图上每一处遭受屠戮和死亡的地方的哀恸。纽镇(意为新镇)的悲剧是人类老旧的故事在重演。

  耶稣的生平故事是神自觉自愿受苦受难的故事。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神在我们困苦的时刻从未抛弃我们。因此,在灾难发生之后,不论是诸如萨拉热窝和桑迪胡克人为的惨剧、或海啸和桑迪超级飓风的“天灾”,当我听到某些基督徒领袖板起面孔武断地遣责公立学校、或同性恋组织、或自己惯常的目标的时候,我感到揪心的窘迫难当。耶稣从未提过这种肤浅的理论,这些只会加深痛苦。耶稣是以安慰和医治回应。我们不也应如此吗。

  这就引发了我对问题的第二个回答,伤痛的时候神在哪里?神现在在教会中,教会是他在地上的代表。的确,我们可以这样问,“伤痛的时候,教会在哪里?”在日本,我遇到一群退休的承建商和建筑工人,他们和好撒马利亚人基金慈善机构一起在灾区重建被毁的房屋。“我们不用传教”,他们告诉我,“不需要,这里的人知道我们为什么来。在交给房主新房子的钥匙的时候,我们问他们要不要我们为新房子祝福祷告。到现在,还没有人拒绝。”

  在萨拉热窝,大多数基督徒都逃走了,一些法兰西斯派的修士留下来,照顾穷人和维持和平。在纽镇市,核桃山社区教会设立了基金以备善后使用,如为生存下来的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克利夫对我说:“我们不会逃避,我们教会决定长期做下去。”

  在新奥尔良,来自德州的团队仍然在修建被卡特里娜飓风摧毁的房屋,而政府的援助早已终止了。如果教会担负起职责,人们不会再为这个问题疑惑苦恼,伤痛时神在哪里?他们就知道答案。神是通过他的子民让世人看到他,神的子民要活出保罗明确阐述的使命:“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哥林多后书1:3-4

  我感觉到,虽然每年圣诞节纽镇市的父母们仍会有伤心的时光,但他们会越加仰望复活节。

  问题的最后一个答案则和神在未来恢复更新的应许紧密相连。即将离别的时刻,耶稣这样安慰门徒的心:“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假如耶稣误导我们对未来的家抱有幻想,那么我们这些跟随者比其他人都更可怜,约伯记、诗篇和先知书中与命运抗争的词句将在虚空的宇宙中永世回荡。相反的,我们听到过从死亡彼岸传来的笑声,我们知晓故事的结局:“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又说,你要写上。因这些话是可信的,是真实的。”(启示录21:4-5

  一位专栏作家担心纽镇的圣诞节从此笼上阴影,就如维州理工学院和科伦拜高中事件破坏了复活节。也许是吧,如果你把它们当一般的节日来庆祝,而不认同它们是历史的真实,是神拯救破碎的地球的计划之序曲。我感觉到,虽然每年圣诞节纽镇市的父母们仍会有伤心的时光,但他们会越加仰望复活节。

  我们所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一些纽镇的父母保留着孩子房间原来的样子。每个人都保存着记忆的片段:照片、录像、宠爱的玩具。我们这些相信耶稣应许的人,则相信主权的神能做的更多:他们不仅在记忆中活着,而且神能把新生命赐与爱米丽、丹恩、丹尼尔、夏洛特、约瑟芬、卡特琳、杰克、迪伦、劳伦,及其他人。

  复活节圣周呈现出人生的缩影。在周五受难日,耶稣承受了地上最残酷的惩罚,邪恶和死亡在最不公正的审判中集于一体。复活节主日则带来对比鲜明、确定不疑的预表,向我们显明没有任何事物能阻挡慈爱天父的医治和更新的能力。圣周六,则是我们在期盼中度过在地的时日,认识到苦难中的救赎力量,等待神以他的全能将万物更新。

  耶稣复活之后,福音在罗马帝国传播,当然,和这个沉沦地球上的每个人一样,基督徒仍然会经历死亡。然而,死亡被逐渐征服,失去它的毒钩。死者的安葬之地从外邦人的丘陵和村庄外的墓地移到教区教堂院落中幽静的墓园——字面的意思就是“安睡之地”。这一改变更具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复活节所预表的复活希望而发自内心的信心。

  多产诗人和英国圣公会牧师约翰邓恩在鼠疫横行的那几年埋藏了几百个死者,觉得他自己也染上了致命的鼠疫。他却傲然地在诗中宣告:

死亡不要猖狂,虽然有人称你
强大而又恐怖,而你不真如是。。。。。。
一旦短暂的睡眠过去,我们在永恒中醒来,
死亡不再,死亡,你终将死去。

这个复活节,死亡之死本身将是纽镇市传达的信息,而世界将再一次听到。


译自杨腓力牧师《National Tragedy and the Empty Tomb
原文载于《Christianity Today
最后编辑幽谷百合 最后编辑于 2014-04-20 16:19:4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