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无语问上帝(十)

[ 16629 查看 / 0 回复 ]

无语问上帝(十)

12 好得不可思议

 
哀伤逐渐融去,
 
好像五月的雪,
 
不知道什么是冷的一般。
                  ——————
赫伯特《花》

苏格兰传道士名作家乔治.麦当努,有次跟他儿子谈到天堂及世界末了时会发生的种种事情。这个儿子想象入神,不禁叹息说:这种事简直好得叫人不敢相信。麦当努却微笑说:不,就是因为这种事这么好,所以一定是真的!
 

能有什么比盼望更触摸人心的深入?童话故事会千年绵延不断地被传讲,就是因着盼望幸福快乐的结尾,勇敢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终要得救,邪恶巫婆至终必不得好下场。星期六上午电视里播出成打的卡通片,无不是传送这类信息,而观赏入神的儿童年纪还太小,根本无法接受悲惨的结尾。而在现实中,在战乱里,做母亲的紧紧搂着胸前的孩儿拍头安抚,轻声低语:别怕,没关系。即使身旁的战火愈逼愈近。
 

这种盼望是从何而起的?托尔金在解释千古传诵的童话故事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盼望,他说:

[童话故事]并不排除........悲伤和挫败的情节;这些安排是为了衬托其后获救的快乐;不过童话故事摒弃终局时全盘皆输(你可找到许多佐证)........即使沦落悲伤痛苦的城堡时,仍会透出一丝快乐的曙光。

先知书的信息如果没有以下这个最后的宣告,就不会结束,先知总是大声宣告:世界不会以全盘皆输来作结尾,而会是欢欢喜喜地结束。尽管每位先知都战兢着预言以色列人所要遭受的天灾人祸,但十七本先知书中,所有的先知最后都以带着希望的话作为结束。受伤的恋人,将从伤痛中复原。因此以赛亚的应许说:我离弃你不过片时,却要施大恩将你收回。
 
先知这样的喊叫,好似鸣禽,带出另一世界才有的喜乐。在世界的末了,上帝要把全地仿佛地毯一般卷起来,然后再重新编织。野狼与羔羊要在草场上一起喂食,猛狮与牛犊要和平地并肩起坐。
 

玛拉基收说,有一天我们要出来跳跃,如圈里的肥犊。到那时就没有惧怕,也没有痛苦,婴儿不致死亡,再也没有眼泪。各国之中,和平像流水一般,所有的武器也化作农具。到那时,没有人会再埋怨上帝隐藏不为所见。因为他的荣耀充满全地,连太阳的光芒都要显为黯淡。
 

对先知而言,人类的历史不是个结束,而只是个过程。它是介于伊甸园和上帝要重新建造的新天新地之间的一段插曲。现今许多事情看来好像混乱不堪,但其实上帝是很笃定地在控制一切,有一天他必要显明他自己。

当下但是现阶段该怎么办?我们一切对上帝的失望的疑惑,难道必须等到死后,才能获得真正的解答?当先知们逐一凋萎时,以色列民再一次面临上帝的静默:我们不见我们的标帜,不再有先知,我们内中也没有人知道这灾祸要到几时?上帝啊,敌人辱骂要到几时呢?仇敌亵渎你的名,要到永远吗?
 

被逐出故士,再沦为奴,以色列民对先知们预言的那位拯救者、安乐的美景,望眼欲穿。几十年几百年下来,各个帝国——巴比伦、波斯、埃及、希腊、叙利亚、罗马——兴起又衰亡,而以色列民就像门前的擦鞋毡一般任他们践踏欺侮,甚至整个民族都快濒临消迹绝种的命运。
 

没有摩西似的人物出现来带领他们脱离困境,也没有以利亚似的先知从天降大火行神迹奇事,更没有荣光照耀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所剩下只是希律王因好大喜功而修复一半的建筑,低廉无比的景象,只是引来更多的嘲讽,而毫无荣耀可言。
 

到旧约时代结束时,上帝照他先前所说的,掩面把自己隐藏起来,整个世界变得一片昏暗。要说二十五个世纪之后我们对上帝的那份落寞感,比起当年的以色列人,还只不过算是一点影子而已。今天我们来看那个时候,也许能很理智地分析说,如果上帝太亲近了,对他们有哪些害处:上帝的光太强烈会伤到他们,锐不可当,也不能光照他们的信心。同时,也会为他们投射未来的美景而安慰说,毕竟上帝有一天要赐下永生,没有眼泪,没有痛苦,能转换成另一种形象,可以承受得住上帝的同在。但是,处于现阶段当下的那份感受却叫人难以忍受。那股伤心失落,不得安息的心境又该如何排解?
 

从玛拉基书到马太福音之间,四百年无声无息的光景,道出了以色列人对上帝极深的失望。上帝真的顾念吗?上帝还活着吗?他根本像耳聋一样听不见以色列人的祈祷。不过,尽管如此,以色列人还存有一丝盼望——弥赛亚的降临。因为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别的可以期待。
 

上帝曾问:我还能做什么?还有别的。如果他不能借着大能来取胜,就要借着苦难来赢得。

上帝与我们一同悲泣,好叫有一日,我们可以和他一起欢笑。
                                                                  ——
莫尔特曼


第三部 步步靠近的人子

13 
降生人间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爱上一个卑微的女子。克尔凯郭尔叙述着这样一个故事。
   

这个国王与众不同,每一个大臣在他面前无不战兢。他有力量可以制服所有的敌人,没有人敢冒犯他。只是这样一个强大有力的国王,竟然为了一个卑微的女子而魂不守舍。
   

他该如何向这名女子表达他的爱呢?如果他上令把她召入宫,给她戴上皇冠,穿上后袍,她绝不会反抗——因为从来无人敢违抗王。但是如此做会让这女子真正爱他吗?这下他作为国王的一切好处,却反而成了缠累,使他不知所措。
   

无疑地,这位女子会说她爱国王,但她会有多少真心?也许她只战战兢兢地与王一起生活,事实上却一直怀念她的故乡。她在王身边会快乐吗?王又怎么晓得这些事?
   

如果王换个方式亲自下驾去找她,恐怕那些威武的侍卫军早就把这女子吓坏了。他不想娶个只会顺命的属下,王要的是一个能以同等地位来爱他的情侣。他要他们彼此能忘记王的尊贵或是女侍出身的卑微,而能跨越一切鸿沟真正相爱。
   

因为只有在爱里,所有的不平等才有办法扯平。于是克尔凯郭尔下结论,王决定既然他无法使这女子从低处往高外上升,他只有选择自己降卑的方式。穿上破旧如乞丐的衣物,匿名微行,亲身来到这女子的茅舍。这不是个掩饰的伎俩,而是甘心的认同。为了爱她舍弃王位的尊荣,只盼望赢得芳心。
 

克尔凯郭尔这种比喻的手笔,也正是使徒保罗在描述耶酥基督时所说的:
 
他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
 
反倒虚已,取了奴仆的形象,
 
成为人的样式;
 
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
 
存心顺服,以至于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
 

其实上帝在面对人类时,经常是如此降卑。旧约一连串的记载,便是上帝屈身要与人同在的一连串行为。他委屈自己,并用各种方法向亚伯拉罕、摩西、以色列民、先知说话。但没有一回可以与这次相比,经过四百年的沉默后,像克尔凯郭尔的比喻一样,上帝换了个新的样子,完成最不可思议的惊人举动:成为人,来到世间。

不要惧怕
 

每逢圣诞,在教会的舞台剧中,孩童穿着浴袍,演出圣婴降生的一幕:口齿不清六岁大的天使,穿着拖曳在地的床单,撑着衣架扭成、随着身子颤抖而摆动的翅膀说:不要怕!再偷瞄一眼藏在袖褶中的台词稿:不要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
   

不要害怕!.........”天使对撒迦利亚和玛利亚的问安也是如此。
 

上帝对亚伯拉罕、夏甲、以撒的问候,也是这句话:不要害怕!就是天使对基甸、但以理显现时,也用同样的方式。对灵界的活物而言,这句话几乎等于是你好!一点儿不奇怪。但灵界活物向凡人说话,人人几乎都是面伏于地、全身僵直的状态。上帝造访地球时,他的大能有时似雷鸣,有时像旋风袭空,有时发亮如磷光,总会引起害怕不安。然而这回天使向撒迦利亚或玛利亚、约瑟预告上帝临到时,却用不会引起恐惧的形式。
 

面对一个初生的婴孩,四肢笨拙,连眼神都无法集中,还会有谁怕呢?而耶酥就如此地躺卧在一个喂牲口的马槽里。上帝终于找到了一个不会让人害怕的方式显现。就像那位国王选择了脱下他的王袍。
 

请思量这般降卑的场景:道成肉身,将历史划分为二(甚至人类的年历也得承认)时,动物的见证者比人类还多。也请思量,这么一来所要冒的险。在道成肉身的举动中,上帝固然除去了惧怕,缩短了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使耶酥变得非常容易遭受伤害。
 

这婴儿于夜里降生于牲畜群中,兽类冲鼻的堆肥气味中。再也没有比这更差的境遇了。
   

那些信靠上帝的人,再也不敢相信会有这局面,一旦见到马槽中的他,再也无法想象他还会出现在哪里,或他还会不会长大,或在他不计后果苦苦要寻回人类而降卑的作法中,还会自我羞辱到何种程度.......对信靠上帝的人,这意味着他降生在一个对他不怀好意的世间,这也许就是圣诞暗夜里,那份寂静带来的恐怖.他以这种方式造访人间,我们随时都可以干掉他,因为要打碎婴儿的头壳,像打破蛋壳一般容易,即使等他长大再下手,钉死他也不难。
 

对上帝而言,圣诞节是什么感受?想象一下你自己变成一个婴孩的感受:语言不便利,动作不协调,不能吃干粮,还要包尿布。上帝竟然变成一个婴儿!
   

"Kenosis"为神学的专用术语,用来指耶酥成为肉身,倒空了他神性的便利,这样的倒空,倒给他带来某些自由。我之前提到无限上帝的不便之处,而取了肉身的基督,倒是可以有人一样的活动尺度,不会有无限带来的不便
 

他可以自由的说话,而不会怕把树木震垮了。他可以表达生气的情绪,称希律王为狐狸,或在圣殿中挥起鞭子,也不怕引致他降临时伴随的天摇地动。他可以自由地向瘸子、瞎子、寡妇、长麻风的人说话,而不用先来个不要害怕之类的问候。

从前,人被造得像上帝,这已够稀奇,更稀奇的是,上帝竟然变成像人一般。
              ——————
邓恩《圣十四行诗》(第十五首)
最后编辑幽谷百合 最后编辑于 2015-07-12 21:20:5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