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忠于神还是忠于人?这是很大的挑战

[ 3419 查看 / 0 回复 ]

忠于神还是忠于人?这是很大的挑战
采访:杨扬

庄祖鲲:庄牧师来自台湾,获美国西北大学化工博士、美国芝加哥三一神学院文化学哲学博士;1995年开始全职侍奉,常年在北美、东南亚、中国等地讲学,应邀主领布道会、培灵会;出版专著《迥别的祝福》《大哉问─护教学概论》及《真道辩─论异端、别异教派及异教》等。

职场中,我曾和老板“说不”

《境界》:1990年代,你蒙召离开职场时算是成功人士吗?对你个人来说,为什么离开职场,职场的成功不能满足你吗?

庄祖鲲(以下简称庄):事实上我是带职侍奉20年后,才蒙召全职服侍的。我当年42岁,在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化工研究所里,担任最大的研究组主管,手下有超过160位研究人员,每年研究经费超过一千万美元。工作很合乎我的专长和个性,可以说正处于职场的巅峰状态。

即便我拥有国内外专利,有机会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又能规划、带动台湾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但是比起拯救失丧的灵魂,我仍然觉得人生的“投资回报率”太低了。人到中年,我开始考虑下半场的道路,因此我的职业天平,逐渐往全职侍奉的方向偏移。

《境界》:很多年轻的职场基督徒,对于如何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有很多挣扎。庄牧师有什么建议?

庄:我之前在台湾化工界的工作虽然属于前沿和高端领域,但仍然免不了人事繁杂。我拿到化工博士学位后,到研究院刚入职,领导还没指派我的岗位就出差三周,等他回来后好像把我忘了,有四个月之久没有分派我任何工作。我一开始就经历了四个月没活儿干的窘境,只有和神祷告,顺服忍耐等候。我当时还给自己起了个“官名”,就像清朝的“总理衙门行走”,我把自己叫作“所长室行走”。

四个月整天无所事事,我想这样不行,得尽自己的本分,所以我就去档案室找来研究所四十年来所有的报告资料,一一通读。等到我读到1948年研究所成立的年份,我想,所长再不给我安排工作,难道接下来我要去读遍图书馆里的书吗?终于那天,所长找我谈话了!听说我读完了四十年的研究报告,他瞪大了眼睛,说正巧他想找一个透彻了解本所研究实力的人,去工业界推广业务。于是所长特意成立了新研究组,任命我为组长。一下子,我成了所长之下的最高主管之一,四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神实在是听祷告的神!

当时我的一个领导是个很有威严的人,团队中很少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我对于他交派我的工作,全都认真完成,但如果碰到有悖于原则的事,也敢唱反调。久而久之,我几乎成了单位里唯一一个敢跟老板说不的人。

离职后多年,有一次回去,碰到一位同事,感慨说如果你还在这里就好了。我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当时他们碰到了棘手的事情,之前迫于领导命令做了一些不合规的事情,同事明知不对却不敢反对,最后酿成了不小的恶果。可见在职场中坚持真理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像面酵这种生物催化剂一样,先从本身做起,以身作则,逐渐影响周围小圈子的几个人,然后扩大到更多的人群当中。这就是一种涟漪式的扩散效应。

与人相处,要作“仆人”。如果你已经是企业里的团队负责人,特别是现在很多年轻人自己创业,对于创业者来说,更该把自己当作“人才训练师”。你在行使决策权、领导权的时候,更要关心人,让大家有一种像家庭一样温馨的感觉,积极营造健康的企业文化,不要彼此勾心斗角、扯后腿、争功诿过,而是彼此鼓励、互相扶持,注重团队精神。在对事方面,则要保持诚信、公正,不要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境界》:职场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不停加班,年轻人加班到崩溃甚至猝死的新闻,也时有发生。基督徒如何在“取得工作成就荣耀神”和“被工作捆绑成为工作狂”之间取得平衡呢?

庄:我们当然都希望在工作上有成就,但首先我们要破除的“迷思”,就是以为工作成果与时间成正比,以至于我们陷入不停加班的漩涡。超时工作不一定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成果,因为成果=时间x效率。因此,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做事方法,才是取得工作成就的法宝。

今天我们成败的关键不是更卖力地工作(working harder),而是要更有智慧地工作(working smarter)!但是智慧从何而来?要记得《雅各书》1章5节说:“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

《境界》:职场中有没有行之有效的传福音方式?

庄:在职场传福音既有其利,因为和不信主的同事接触机会多,亦有其弊,因为搞不好会造成困扰,主要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天时”就是要选对时机,一般不要在上班时间谈论工作之外的事情,以至于被主管和同事们批评就不好了。比较好的时间,可以在午餐的时候,那是个人自由时间,或在上下班的途中。

“地利”是指场合,要避免在办公场所谈论,车上或餐厅当然可以;也可以在家中办小型的活动,例如电影欣赏会或读书会。家庭的氛围,能为福音活动提供很好的支持。

“人和”就是指平常就要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如果我们在办公室中言行给人印象不佳,再好的福音策略也无法收到果效。基督徒要成为同事间“会聆听的耳朵”,因此当别人有任何疑惑苦恼时,他们会自动上门来“问你心中盼望的缘由”,我们就可以用温柔敬畏的心来回答。主动出击式的传福音,有人会有戒心,好像把你当作卖狗皮膏药的人一样。当他们主动求助时,通常比较谦卑受教,因此会事半功倍。可是他们为何不找别人,却来找你?关键在于你平常的一言一行,能否吸引他们主动靠近你。

“牧师不是人干的”

《境界》:你在全职侍奉过程中,是否延续了在职场的那种成功?是否遇到过比较大的挑战?是什么经历使你说出“牧师不是人干的”这句话?

庄:1995年,我获得三一神学院的博士学位之后,进入波士顿一家华人教会任职七年。七年之后,教会的总人数增长了一倍还多,几乎可以列入全美千人规模的十大华人教会之一,如果按照世界的标准,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了。

但牧者也很容易陷入“成功”的误区里。在《马太福音》7章22-23节里,耶稣已经警告门徒们,特别是对于今天的牧者,一定会有人以侍奉的成果向神夸耀,但最终却被拒之于天国之外。每年办多少场活动,有多少人信主,或者有多少大会请我去做讲员,这些所谓的指标我并不看重。可是即使面对众多认识主的信徒,牧者也常会有“里外不是人”的感受。我就思考,在牧养过程中如何坚持圣经的原则?或者说,是忠于神,还是忠于人?这是很大的挑战,需要抗拒很大的压力。

曾经有会众专门打电话给我,恳求我换一下那段时间的讲道题目。她说“《耶利米书》都讲了十几次了,真的不想再听你骂人了,大家生活工作很累,已经很伤心很破碎了,需要正能量啊!”听到这样的反馈,我也很无奈,但这是先知书啊!难道我们拒听先知苦口婆心的劝戒吗?牧者当然不都对,所以我们要保持敏锐的心,既要照顾群羊的感受,更要靠着上帝保持谦卑,要有一颗坚韧的心。

当时我所服侍的教会,经历了一场比较大的风波。最终我选择辞职,这次经历可算是服侍主二十多年来的重大挫折。风波过后,有段时间我陷入疑惑与苦恼当中,这条全职侍奉的路是主的呼召,如今竟何以至此?接下来该怎么办?

那段时间心情有点迷茫。有一天,一位许久不联系的姊妹突然打来电话,说要来见我,我感到很诧异,毕竟有三十多年未曾联系过。细问之下得知,她说上帝给了她两句话,要她转述给我,一句是“我喜悦”(I’m pleased),另一句是“去!”(Go)这给了我极大的安慰与鼓舞,帮助我走出幽暗,开始了今天仍在持续的事工。这位姊妹匆匆而来,说完这两句话后,又匆匆而去,到现在又是近二十年没见了。神真是奇妙!

我说“牧师不是人干的”,是想要提醒大家,不要对全职侍奉抱着浪漫的幻想,以为有一天你也会像葛培理(Billy Graham)一样风光无限,到处被各国政要礼遇接见。另一方面,也想强调,若不是有圣灵的保守并赐下能力,没有人能做得来。换句话说,牧师不是人想做就能靠自己做成的。

《境界》:经历这些,你有没有过后悔的时刻?这对你的服侍带来什么影响?

庄:时隔多年再回头看,我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而且深深为蒙召全职侍奉而感恩。我真是觉得我走上了一条好得无比的路,有如“押对宝”了!我们每一位基督徒都必须学习单单讨神的喜悦,不求从人来的荣耀和赞赏,不管在职场或“牧场”。否则不但容易跌倒,也容易陷入自怜、自艾的情绪中。

经历这许多磨练以后,读经时才更有共鸣。保罗在《腓立比书》1章15-18节的见证与表白,值得我们学习。他之所以能在为主殉道前,没有因遭同工忌妒、毁谤而心怀苦毒,反而能保持喜乐的心,就是因为他立定心志,或生或死,总叫基督在他身上照常显大!

辞任以后,我的生活更忙碌且更丰富了,读书、写书、外出讲道、教学,开展国度性事工。没有固定的薪水支持,只能靠着信心,单纯靠主来生活,我的境界比以前开阔了许多。

这就是“江湖险恶”呀!
《境界》:新闻里经常会看到职场精英的性丑闻、商业欺诈与权力勾兑等等,在信仰领域里近年也有一些领袖的丑闻被曝光。这对基督徒有什么提醒?

庄:“追逐成功”或者会成为我们跟随主的枷锁。我们的文化古来就有“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因此会不自觉地产生“造神运动”。在教会中也有将所谓的成功者或属灵典范描绘成完美无缺的样板人物的问题。一方面,对于信徒而言,这成为渺不可及的目标。在自叹不如之际,我们反而会失去追求的动力。另一方面,当这些人的黑暗面被暴露,就会有人极力掩盖,否认事实的真相,最终无数盲目崇拜的粉丝会被绊倒。

对于还在基层力争上游的人来说,可能心心念念的就是求生存或更上一层楼,还没胆量也没机会过分放纵。但那些身在高位的人,往往在睥睨天下之际,很容易饱暖思淫欲,然后在纵情、贪婪与争权夺利中身败名裂。这就是所谓的“江湖险恶”呀!对基督徒来说,要长存谦卑的心,并学习在内心与外在过一个“简朴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属灵操练。

《境界》:基督徒的道德追求,怎样才能不沦为外表的道德形象,成为我们跟随主的包袱?身处高位的基督徒如何持身守洁?

庄:要防范你说的这种情况发生,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都会有软弱与不足之处。所以在作见证时,不要只报喜不报忧,过份夸大“成功”的部分。今天基督徒的见证往往都有这种通病。其次,媒体从报导者的角度来说,不要避讳不谈真相,过度地为这些样板人物“擦脂抹粉”。

别忘记,圣经为大卫这位典范人物留下两本传记《撒母耳记》与《历代志》。前一本我们看见大卫光辉亮丽的一面,以及他的失败软弱——淫乱、借刀杀人、家庭悲剧、老年逃避儿子追杀时的落魄不堪等等;后一本则看见他正面的生平,尤其是他为圣殿所作的预备工作。这两个传记加起来才是真实的大卫,也才是我们向往的典范!

《境界》:拥有一定的资源和权力,对基督徒进入世界、转化文化是否有帮助?《境界》的记者曾经实地探访荷兰,当年凯波尔(Rienk Bouke Kuiper,曾担任荷兰首相,同时是著名的神学家、教育家)影响力那么大,为什么现在许多人一想到荷兰,却是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和街上的大麻店?

庄:我在《迥别的祝福》一书中,谈到了英国18世纪的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和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我认为他们两人加起来对英国社会的影响,远大于凯波尔之于荷兰。因为当时既有威伯福斯和120多位福音派议员在国会发声,又有波澜壮阔的草根性福音复兴运动,这种社会上下层的双重影响力才能持久且深入。凯波尔虽然位高权重,但当时却没有类似卫斯理所带领的草根性福音运动在下面支撑,所以很容易人亡政息。当然,时代的复兴好像浪潮,并不会持久不变。

神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挑战我

《境界》:这么多年来,你是如何灵修的?有没有特别的经历可以分享?

庄:“工夫在平常”,就像奥运会,四年才举办一次,运动员却是要天天重复、再重复,辛苦训练,以求挣得举世扬名的机会。我们基督徒更是如此。在这方面,我得说诚实话,师母就批评说我每天的灵修“不够深”,确实我还需要努力。

每天读经祷告亲近神非常重要,就是向神打开自己的心,而不是为了求什么。就像沙漠不可能忽然长出花草,心田要时常补充水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自己因为平常读书、写作的时间比较多,很喜欢在这期间“思辨”,与主对话。经常是读到一句话,特别受触动,正巧跟最近感到困惑的事情有关系,我就会祷告求问神,也因此得到许多从神而来的指引和收获。固定的灵修是与神建立关系的基础,更深层次的思辨是成长,两者相辅相成。

《境界》:在对付罪和甘心献上方面,对很多基督徒来说很有挑战。你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庄:对付罪与全人奉献是两件事,但却是一体两面,也都是一生之久需要不断学习的。在《利未记》中我们发现,献祭的次序是先献赎罪祭,然后才献全牲的燔祭,最后才是平安祭。所以对现代的基督徒而言,对付罪在先,然后才能甘心献上自己作为活祭。

对付罪的困难,在于我们有许多隐而未现的罪;没有暴露以前,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没有觉察。所以神有时会藉着莫名其妙的患难,将我们的心情搅乱了,就好像茶渣从杯底被搅起来,然后神才能作炼净的工作。但神因着祂的恩慈,没有将我们七情六欲中所有的罪一次性炼净,否则我们会痛不欲生的。

献上活祭也是如此。正如耶稣曾挑战那位少年的官,要他变卖所有的,再来跟随耶稣。少年官因为财产很多,舍不得放弃,最后忧忧愁愁地走了。什么是我们每个人的“财宝”?是财产、儿女、事业吗?

我自己的经验是,神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挑战我:你已经变卖一切了吗?当我回答“是的”之后,神就会指出在我心中某个角落里私藏的东西,然后问我:“那个呢?”我会非常挣扎地说:“那是非卖品!”所以得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与对付,我才能真正愿意割舍,并献上那个“非卖品”。在我的婚姻、儿女、事业甚至侍奉上,我都曾经历过这些生命成长的过程。

《境界》:我们知道基督徒的灵命要成长,需要委身在教会里,不能做观光客。但是如果教会搞得和以前的国企差不多,信徒完全不能流动,没得选择,恐怕也有负作用。疫情期间网络聚会很多,天南海北哪里的人都可以参加,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变化,怎样做好平衡?

庄:美国宗教社会学家斯塔克(Rodney Stark)在他写的《基督教的兴起》一书中,对比欧洲教会的没落与当时美国教会的蓬勃发展时,就认为欧洲国家教会像国有企业,牧师像养尊处优的国企高管;而美国教会像私营企业,每位牧师都得在竞争下求发展,所以整体反而蒸蒸日上。当然,疫情带来的网络聚会,有正反两面效果。据估计,美国有成千上万聚会人数不到五十人的小型教会,将在疫情过后消失无踪,中国教会也可能会面临重新洗牌。对一些尸位素餐、固步自封的牧者来说,疫情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但是对于神的教会,却可能是易筋洗髓的炼净过程,未必是坏事。

至于信徒能否换教会,我的看法是,信徒不一定要对自己所属的地方性教会“至死忠心”,但也不宜随意更换。换教会好像皮肤移植手术,有时为了整个身体的需要,得将大腿皮肤移植至手臂上。因此,想换教会时要自问:对于原来所属的教会会造成多大的亏损?对准备要去的新教会,又能带去多大的贡献?总之,对于整体神的教会来说,换教会是利大于弊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可以换。

来源:《境界》,微信号newjingjie
最后编辑眼中的瞳仁 最后编辑于 2021-04-18 20:22: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