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网

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 2212 查看 / 0 回复 ]

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该如何过好这一生——电影《公民凯恩》

文 / 沈琅

恢宏的桑那都宫殿笼罩在黑暗中,美国报业大亨查尔斯·凯恩在床上正孤独地死去。他气息微弱地吐出生命最后的一个字“Rosebud”(玫瑰花蕾),便撒手人寰,握在手里的玻璃球随即滚落地上,摔碎成片。

电影《公民凯恩》以调查“玫瑰花蕾”之谜串起整个故事,以玫瑰花瓣层叠掰开的叙事结构,通过记者对几个故人的采访,透过他们各自的视角,讲述凯恩的生活片断和他的人生。

记者最终未能找到“玫瑰花蕾”的含义。只有影片的最后一幕定格在一个小雪橇上——凯恩幼时珍愛的雪橇,上面印着:玫瑰花蕾。

“我”的计划
凯恩的父母经营一家小旅店。一位潦倒的房客因付不起房钱,用一张废矿产权契约作为抵押。不料,废矿日后采出金矿,带来巨大财富。凯恩的妈妈因此委托金融界巨头撒切尔为她经营财产,并担任小凯恩的监护人,直到凯恩满25岁接管财产。

对妈妈来说,让孩子走出乡村小旅店,去大都市生活,接受名校教育,受上流社会熏陶,掌管无数财产,这就是她能为孩子安排的最好的人生路了。

但她没想到的是,这最好的计划却对凯恩带来伤害和毁坏。他满身光鲜、受人追捧,却说,我很孤独。

缺失了家庭和父母,是继承了巨富的凯恩,一生的空缺与遗憾。当他坐着火车离开,默念着心爱雪橇的名字时,“玫瑰花蕾”已然成了一个记号,带着对“失去”的无助与留恋,刻在了生命的最深处。

在成年的凯恩心里,一直住着一个“小凯恩”,那个6岁就被迫带离父母的他,始终有着离家时对爱的哀求、无助和留恋,被抛弃的伤痛与愤怒。

当妻子要离开他时,他的反应一如6岁离家时的那个小凯恩,拿着飘雪小屋的玻璃球,念叨着“玫瑰花蕾”,重复着离家时的感情:面对失去却无法挽留的无奈、无助、痛苦。

在他离世的那一刻,又何尝不是同样哀伤呢?回顾一生,家人的离开,爱人的抛弃,生命的逝去,对亲情、爱情、生命的留恋,都包含在了“玫瑰花蕾”之中。

“我”的欲望
撒切尔为凯恩经营财产,添置家业,并为他买下《问事报》。凯恩25岁时,接手《问事报》,他立下宣言:要报道真实的新闻,并为底层人民说话。

然而,他的理想抵不过欲望。他为了提高报纸的发行量,将对手《记实报》的9名编辑全部“挖角”;他凭着自己的私欲,制造舆论推动古巴战争;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为妻子苏珊大作广告,企图将豪无唱歌才华的她包装成歌剧明星。

而他那要为底层民众发声的理想,说到底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欲望。他爱的不是民众,他爱的是自己被当成救世主的满足。但可悲的是,他拯救不了别人,也拯救不了自己。

在欲望的驱动下,他变得专横跋扈,因此,好友和妻子离开他。正如报社董事长伯恩斯坦所说:他是个几乎失去一切的人。

“我”的方式
因着家庭与父母的缺失,他没有感受过被爱的温暖,也不会去爱人。他的生活准则是一切要按照“我”的方式。

凯恩耗资300万为苏珊建歌剧院,并逼她上台,要将她捧为明星。但是苏珊说:“这一切都是他的想法,这从来都不是我要的。”她甚至因为承受不住嘘声而服药自杀。

最终,苏珊决定离开凯恩。凯恩终于让步:“我不照我的方式了,照你的方式,但是你不可以离开我。”即便如此,他也是为了自己,而不是苏珊。

原本顺从的苏珊因此说:“你说我不可以离开你吗?我告诉你,我可以。”于是潇洒转身,把凯恩孤寂地留在他的桑那都宫殿。

“我”的能力
或许是因为凯恩被带离父母时仍然年幼,虽然反抗却无济于事,长大后的凯恩便走到另一个极端:我有金钱和能力了,我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

记者汇报前线没有战争,他自负地说:“你负责报导,我负责制造战争。”第一任妻子说到别人会怎么想时,他不屑地说:“我可以决定让他们想什么。”竞选对手威胁揭露他的私情时,他气急败坏地说:“我会让你坐牢,我是凯恩!”

“没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这是他的座右铭。

事实是,他并非什么都可以做到。他竞选失败,退出政坛;他虽然推动了战争,但带来伤害和死亡;他果然误导了读者的想法,却收获虚假和欺骗。

他确实有能力,但带给自己、世界的是痛苦与毁坏。

无望的结局
为什么明明以为是最好的计划,造成的却是伤害?为什么欲望没有使他得到,却使他失去?为什么按照“我的方式”,却得不到爱?为什么依靠能力得到自己所要的,结局却是毁坏?

上帝将亚当、夏娃安置在伊甸园之后,吩咐他们:“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参《创世记》2:16)

然而亚当、夏娃没有信靠上帝。他们干犯禁令,偷吃禁果。

有限的人摒弃了无限的上帝,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要以自己的认知标准来定好坏,这就悲剧了。

凯恩的一生可谓将人的标准活到了极致。他人生的每一片花瓣上都刻着自我的印记,凡事都以自我为标准:我的计划、我的欲望、我的方式、我的能力……

这样的人生,似乎可以得到很多东西,如金钱、财产、名誉、地位、权力……但犹如飞蛾扑火,虽然绚烂一刻,终究永归黑暗。

他离世的姿势,是孤独的、遗憾的,带着留恋,却没有盼望。那姿势只朝向此生,是生命的结束,是永远的分离,是荣耀的幻灭。

另一种姿势
所幸,世上还有另一种生命的姿势。

他们是信靠上帝的人。他们虽然也会经历疾病和死亡,但他们有平安和盼望,他们知道死亡不是结束,而是新生命的开始。他们不以自己为标准,而是选择跟从上帝的带领走人生的道路。

他们相信上帝的道路高过人的路。他们知道,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参《路加福音》12:15)。

他们不为自己的欲望而活,他们为上帝的荣耀而活。他们知道,顺从欲望走向死亡,顺从圣灵走向永生。

他们按照上帝的方式去爱。圣经说:“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19)上帝的爱是爱的源头,使我们能爱;耶稣舍身和牺牲的爱给了我们榜样,教我们去爱。

他们依靠上帝的能力,做合上帝心意的事。他们知道:我虽不能,但我靠着加给我力量的上帝,凡事都能做。(参《腓立比书》4:13)

当他们跑完当跑的路,打完美好的仗,走完这一生,就会在荣耀里与主相遇。

那离世的姿势,是平安的,喜乐的,充满盼望的。

那也是我所羡慕的姿势。

注:
《公民凯恩》(Citizen Kane)拍摄于1940年,由奥森·威尔士担任导演、制片、编剧以及主演。曾获得1941年美国电影科学与艺术学院奖(即奥斯卡奖)9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原著剧本奖。主角凯恩(Charles Foster Kane)为虚构人物。

从1952年开始,《公民凯恩》在英国电影协会(BFI)所出版的《视与听》(Sight & Sound)杂志每隔10年所评选的“最伟大的10部电影”中持续名列榜首。它在美国电影学会(AFI)1998年评选的“百年百大电影”中名列榜首,在2007年的更新版中仍然位列榜首。

来源:海外校园
TOP